返回第390章 赵大人来了,百姓心就暖了  清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食住行。

    围过来的村民越来越多,你一言我一语地也开始说起村里的难处。

    赵安认真听着,不时点头。

    膝盖上还有一个小本本,村民们说到什麽重要事项,或什麽大委屈时,他都会认真记录下来,然后以不容质疑的口吻告诉村民们这些问题官府都会解决。

    如果官府的官老爷不解决,他就解决官老爷。

    听的边上的李知县头皮阵阵发麻。

    终于,在赵安的「三温暖」下,一个老妇人突然跪倒在地哀求道:「大人,我儿子虽然叫他们带上了山,可他不是坏人,请大人开恩饶他一命啊」

    这一跪,像是打开了闸门,接二连三有人跪下,哭诉着自家亲人上山的苦衷,请求官府能够赦免他们。

    情况,赵安肯定是了解的。

    自从「四正六隅」实施以来,针对盐匪的攻势取得了明显效果,在军政两方面打击作用下,盐匪外围基本被肃清,投诚丶投降的盐匪多达数百人,如今仍追随谢丶杨二贼躲在韭山一带的盐匪估计两千人左右。

    这也是盐匪的骨干中坚力量。

    目前,淮南和淮北绿营近八千官兵连同总督衙门派来的一千督标兵已切断韭山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并于韭山外围开展搜山,以进一步压缩盐匪活动空间。

    此时局面相当于总攻前的最后准备,考虑盐匪皆是亡命徒,且其中有一些是当地人,对地形很熟悉,为免被盐匪伏击,赵安最近都在做当地村民的「工作」。

    只要能把盐匪当中的本地人分化出来,馀下的盐匪必定是撑不了太久。

    赵安可是打算在春节前结束这场剿匪战争,回安庆跟老婆孩子热炕头的。

    只要有利于达成这个目标,所有的手段都当拿出来试。

    「乡亲们放心,本官此行不是来剿匪的,而是来接你们亲人回家的!」

    深情看着面前这些饱经风霜的面孔,赵安的声音温和却有力,「你们的亲人也是被逼上梁山的百姓,只要他们愿意下山回家,官府对他们就既往不咎!」

    得到赵安肯定的回覆,一众村民们内心自然被感化,不少村民主动表示愿意进山劝说自己的亲人回家。

    赵安自是求之不得,吩咐绿营让这些村民进山。

    很快,就有零星盐匪在亲人劝说下下山投降,不过他们虽衣衫褴褛,面黄肌瘦,见到官兵时仍然充满警惕。

    但当他们看到修缮一新的家园,看到妻儿脸上的笑容,看到那个穿着粗布衣裳的赵大人以笑容迎接他们时,所有的疑虑都烟消云散了。

    感化工作下,陆续下山的盐匪已经超过百人,他们给官兵提供了大量山中情报,为绿营进一步围剿提供了便利。

    随着时间推移,赵安知道「政治工作」是时候结束了,接下来必须对山中不肯出来的盐匪实施军事打击。

    因为谢丶杨二贼真的有点冥顽不灵,凤阳同知安德顺对他们的攻治攻势并没有起效果,不仅拒绝释放百里云龙,还妄图凭藉韭山复杂地形同清军大打一场。

    大概谢丶杨二贼仍然认为自个的拳头比清军的刀枪硬,又或许二人知道他们的白莲教身份不可能得到官府的「原谅」。

    宿州大捷后,赵安在白莲教徒心目中跟「异端」没两样了。

    第一个被确定必须端掉的匪巢是一处名为黑岩寨的地方,这座寨子依山而建地势十分险要,只有一条狭窄的山路可以通行。

    据下山投诚的盐匪说该寨子是由大当家谢鸿仪的弟弟谢鸿武把守,匪众有三四百人,不仅武器精良,还装备三十多杆火铳。

    拔下黑岩寨就能直通盐匪老巢,因而谢氏兄弟在寨子周围修了不少防御设置,官兵强攻的话折损必然很大。

    寿春镇总兵秦国栋因为年老有伤没有亲临一线,指挥寿春镇标兵的是参将汪定芳。

    由于抚标的被清洗,汪定芳这个参将也成了事实上的围剿前线品级最高的将领。

    于公于私赵安都当询问对方的意见,因为寿春镇及淮南各协丶营的兵马于南侧是主攻,淮北镇的营兵于北侧是助攻。

    「大人,末将以为应当速战速决!」

    汪参将对盐匪比较轻视,认为黑岩寨虽然易守难攻,但我军兵力五倍于敌,所以只要一鼓作气定能破寨。

    至于前番盐匪能多次击败皖北的绿营,汪参将将原因归结为皖北绿营太废物。

    赵安只是微微点头没有直接反驳,尔后吩咐各部将领到大帐议事。

    半个时辰后,中军大帐内抚标及淮南绿营的十几名将领分列两旁,另有率一千总督标兵前来参战的几名督标军官。

    赵安坐在主位上,手中端着个瓷碗。

    这瓷碗是赵安无意得到的,当时就觉稀奇有趣,因为瓷碗底部刻的竟是「大明康熙年制」字样。

    大明康熙年制?

    这不杂种麽?

    但这瓷碗绝对不是赝品,因为赵安了解到还有大明乾隆年制款式呢。

    原因肯定不是工匠心怀故明,而是大明两字在「外贸」市场的价值远高于大清。

    同样的产品,印大明字样能卖一百文,印大清字样只能卖三十文。

    巨额利润之下,当然得印大明字样了。

    种种迹象表明,别说康熙了,就是现在的乾隆老太爷都默认这个荒唐年号的存在。

    钱嘛,谁不喜欢。

    何况又不是内销。

    将领到齐后,赵安开门见山询问将领们意见。

    「大人!」

    一名满脸络腮胡的守备第一个出列,意见和汪参将一样都认为清军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