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79章 赵大人,啥时衣锦还乡?  清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以泰山压顶之势使盐匪无处遁形?」

    「不错。」

    赵安点头,一脸老谋深算的样子,「调兵进剿虽是要务,政略争取亦不可轻视。分化瓦解丶攻心为上的道理,你想必明白?」

    安德顺忙谦虚道:「下官愚钝,还请大人明示!」

    赵安不是太喜欢这种明明知道却装不知道的谦虚,但想想自己过去也是这般谦逊,便淡淡道:「此番剿匪之原则乃首恶必办,胁从不问,寻常盐匪若肯弃暗投明回乡安分守己的,官府概往不究还可酌情发给盘缠。

    此外,当遣人晓谕盐匪亲族,以亲情牵绊劝其迷途知返,莫要追随匪首负隅顽抗。若有投诚效力者可令其提供情报丶引路,乃至劝降,此较之盲目进剿要事半功倍。」

    「大人英明!」

    顺口恭维一句后,安德顺又有些迟疑,「大人仁德是好,但是否对盐匪太过宽纵?」

    「宽纵?」

    赵安轻笑一声,「不宽纵如何能令匪众离心离德?不宽纵如何能令群匪彼此猜忌?彼此内讧丶互不信任,官兵进剿方能大获全功。」

    稍顿片刻,又指示军事打击丶政略争取之外,民务更要紧。

    「民务,乃剿匪之根本,更是杜绝匪患死灰复燃的关键本官问你,谢丶杨二匪于百姓当中是否极有威望?」

    「这」

    安德顺犹豫了下不敢隐瞒,坦言谢丶杨二贼只贩私盐不事抢掠,加之卖的是低价盐,因而的确在无知小民中颇得人心,甚至一些读书人提到二贼也颇是敬佩。

    「颇得人心?」

    赵安摇了摇头,面色有些凝重,「何止是颇得人心?我看是人心向背吧,否则何以官兵每每进剿都有人给他们通风报信,那给官兵带路的百姓都要花样百出坑害官军?」

    这问题问的就有些尴尬了。

    好在赵安也不是真要安德顺给出答案,只见他缓缓起身踱步至厅口,指着前方院中花池有感而发:「若说盐匪是这池中鱼,那百姓便是这池中水以往官府只顾急切捕鱼,却不曾想将水抽乾,以致那鱼儿在水中窜来窜去难以捕获。如今嘛,这鱼本官不急着捕,但这水却是无论如何也要先抽乾的!」

    话音很重,态度也很坚决。

    只有切断盐匪与百姓之间的纽带,才能让鱼儿躺在乾涸池塘等死。

    赵安可不想指挥清军打一场「人民战争」,谢丶杨部下只有三千多人,任他们怎麽悍勇,但只要赵安不断抽调兵马前来围剿,谢杨最终必定是落个身首异处下场。

    然而这也意味「战区」内的百姓会被波及的很惨,哪怕赵安再三勒令绿营注重军纪,不准滥杀无辜也没用。

    只要参与,哪怕只是给盐匪通风报信丶卖些粮食,本质上也是通贼。

    盐匪为了支撑下去,肯定也会使出裹挟丶蛊惑手段,届时,也由不得赵安心软。

    所以,只有将盐匪这条大鱼和百姓这塘水切割,才能将损失降到最小。

    道理,身为五品同知的安德顺肯定明白,但怎麽才能做到鱼水分离呢?

    「大人此策甚妙,然百姓多年来受盐匪小恩小惠,又惧怕其报复,怎肯相助官兵?」

    赵安侧脸看向安德顺,唇角微扬道:「不需百姓相助,只需其中立便可。」

    「中立?」

    安德顺不知其意。

    「所谓中立,就是两不相帮。」

    赵安目中闪过狡黠之色,「若想百姓两不相帮,便需败坏盐匪在百姓心中名声,这也是我先前让你做的第三件事。」

    「原来如此!」

    安德顺恍然大悟:「妙啊,大人让下官找人假扮盐匪去做些欺压百姓的勾当,百姓不知真假,但见盐匪如此做法,哪还会再支持他们!」

    「你明白就好。」

    赵安承认这麽做有点阴损,对百姓也会有一些「负作用」,但非常时候动用非常手段,只要能把谢鸿仪丶杨彪连根拔起,「混水摸鱼」对百姓的伤害其实是可以忽略的。

    即便有些伤害,只要没出人命,事后都可以由官府做出补偿。

    正所谓成事不足,败事有馀。

    我没法让清军摇身一变成为好人获得百姓支持,但我可以让好人变成坏人失去百姓支持。

    盐匪到处欺压百姓的事只要层出不穷,哪怕有百姓不信却也架不住众口烁金,宣传上再刻意加以引导,谢丶杨二人二十几年攒下的好名声瞬间就会被败个光光。

    好比张三李四同时选议员,张三给村民一家发一袋大米,一壶色拉油,赢得村民好感,都说把豆子投张三。

    李四因为穷拿不出讨好村民的东西,那就兵行险招,晚上找人冒充张三的人再跟村民把东西强行要回就是。

    事后张三再怎麽解释也没用。

    没了老百姓的支持,盐匪再能打,也不过是赵安练兵的工具人。

    双方死伤的再多,赵安也无所谓。

    本质上,赵安就是养蛊。

    想要实现军事丶政略丶民务三结合的剿匪手段,地方官以及地方官府机构必须发挥足够的作用。

    赵安给安德顺最后一个指示就是衙门内查,即从与盐没有交道的机构中调人出来「入驻」与盐有交道的机构,暗中监视这些机构中的官吏,确保没人给盐匪通风报信。

    下一步则是异地用人,即将甲县的人手调到乙县,乙县的人手调到丙县,从而限制与盐匪有勾结的地方人员。

    各项事情一一部署后,赵安让人将藏在凤阳城中某家客栈的杨小栓找了过来。

    小栓是打盐匪那捡回的一条命,逃出来因不知凤阳城中有没有盐匪的人,所以在给赵安写了信后就一直躲着。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