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的一清二楚。
老太爷静静听着,布满老年斑的手指无意识捻动着一串蜜蜡佛珠,待福长安读完,这才轻轻放下佛珠,抬起满是皱纹的脸笑道:「这还像个话。这赵有禄去岁还是个芝麻小官,今年就敢提刀上马替朕平定一方,勇气是可嘉,也有这胆气,但这仗打的也确实轻松。一帮乌合之众,能有多大的本事。不过,也难为他赵有禄了。」
这会的老太爷看着苍老,眼神也是浑浊,但精神还是不错的。
起码没打盹,也没有真的睡着。
可能是熟悉的养心殿让他老人家更适应吧。
老太爷又问福长安:「这请功单子上头一个叫庆遥的是怎麽回事?」
福长安忙道:「回主子,庆遥乃养鹰狗处二等侍卫,宿州城下正是他临危不惧,于教匪之中箭射匪逆李杰,致使贼阵大乱,我军方能乘势掩杀奠定胜局对了,主子,庆遥还是宗室子弟,恭亲王常宁的后人。」
「哦?」
老太爷脸上露出一丝笑意,仿佛自家孩子有了出息般,不住点头:「好啊,宗室子弟出息是朕的体面,也是我大清的体面。传旨,庆遥晋一等侍卫,加恩赏戴花翎,以后在乾清门当差。」
「嗻!」
福长安连忙应下。
「其馀有功人员就按赵有禄所请,该升官的升官,该赏银的赏银,兵部丶吏部核议后尽快办理。阵亡将士优加抚恤,不得克减。」
对军功赏赐这一块,老太爷打登基以来就一直大方的很,如今也不例外。
福长安略一斟酌,开口道:「主子,此次皖北白莲教乱虽非大规模起事,然其地处中原腹心任其蔓延必酿大患,甚至会断我漕运,使我大清南北不通.
奴才以为赵有禄临机决断速平祸乱其功实大,观其自出任安徽以来,整饬粮道丶督办赈灾丶平定教乱都是可点可圈,所至之处更是弊绝风清,雷厉风行,真乃不可多得之干才,难能可贵的是赵有禄为官清廉
如今虽已晋其布政使并署理巡抚事,然其功勋卓着,似应再加恩赏,方能显皇上对有功臣子不吝恩赏之天意。」
「嗯,」
老太爷手指捻着佛珠,看着和自己年轻时很是相似的福长安,「四福儿,依你之见,该如何加恩?他已是二品大员,署理封疆,年纪轻轻恩遇已是极隆了,总不能真把安徽巡抚的位置给他吧?」
福长安早有腹案,忙笑着道:「主子明鉴,巡抚之位关乎一省民生吏治,需资历深重者方可胜任,赵有禄虽有能力然年资尚浅,骤登巡抚实职恐惹物议。奴才愚见,其官阶虽不宜再升,然可恩及其身。」
「恩及其身?」
老太爷有些诧异,示意福长安继续说下去。
「主子,这赵有禄系内务府公中包衣籍,皇上何不天恩浩荡特旨将其一家抬入汉军旗?如此,既酬其功,又拔其于微末,使其更感恩皇上尽心王事!」
福长安拿出来的方案竟是抬旗。
抬旗是大清对有功臣子莫大恩典,这汉军八旗虽裁撤大半,如今名存实亡,但旗人的身份相比包衣奴才明面上肯定是高一档的。
成为旗人的好处也有很多,起码社会地位有质的飞跃,于赵安而言旗员身份也有利于他对安徽官场的进一步「威慑」。
起码,别人骂他的时候就不能再骂「那个狗奴才」了。
福长安怎麽就对赵安这麽好了?
难道真是毫无保留替和珅出力?
肯定不是。
四福儿是有自己私心的,不管赵安自己的报告如何真实,如何谦虚,其八百破十万的事迹不是假的。
这就引起四福儿莫大兴趣。
哥哥手里有杨遇春,他这个做弟弟的手里就不能有个赵有禄?
谁说和珅提拔的人就不能为他福家所用!
示恩示好把人拉过来最好,拉不过来也无所谓,反正他同和珅也是一体的。
不可谓不用心。
然而,此议一出,一旁一直沉默的军机大臣董诰眉头立刻皱了起来,这位董中堂素来讲究朝廷体统,重视官员出身正途。
在其看来赵安是以「幸进」闻名,虽然现在有清名,办事也有力,但毕竟是和珅一党提拔的人,属于「奸小」之列,若因赵安一时军功就予以抬旗殊恩,无异于鼓励钻营丶败坏官场风气。
当即不顾和珅丶福长安如何看他,出列躬身道:「皇上,臣以为福大人此议不妥。」
「噢?」
老太爷看向董诰,「哪里不妥?」
「皇上!」
董诰声音清朗,态度不卑不亢,「抬旗之恩,非比寻常。向来赏予勋旧世家丶累世功勋之臣,或后妃母族,以示殊宠。赵有禄虽有微功,然起身不正,骤登高位已惹朝野侧目,若再予抬旗,恐天下士人寒心,以为朝廷重功利而轻名节,开幸进之门,伤敦本务实之风
且其功在平一隅之民乱,较之边疆大将决胜千里丶斩将搴旗之功犹有未逮,望皇上慎之!」
董诰一番话让阁内气氛顿时有些凝滞。
福长安暗骂董诰捣蛋却不敢直接反驳,只因董诰所言确实占着道理和体统。
和珅瞥了眼董诰,没吱声,因为他不好在老太爷面前旗帜鲜明支持福长安的提议。
老太爷则沉吟不语,缓缓捻着手里的佛珠。他何尝不知道董诰说的是对的,但他用人自有其一套逻辑,那赵有禄出身再差,只要能办事,敢办事,这就够了。
真要以出身资格用人,这大清朝很多事就推不动,办不下去。
譬如议罪银的事,譬如内务府的事。
这些事让身正的官员来做,怎麽做?
所以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