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期内就让水运恢复,遂点了点头吩咐戴志远一定要保障参与工程的灾民口粮,不能光给灾民一人发粮,也要给他们的妻儿发粮,如此才能让灾民有动力干活。
「大人放心,这点下官心中有数的。」
戴志远起身给赵安酒杯倒满,丝毫不敢因赵安年纪轻有所怠慢。
赵安端起酒杯,看着桌上的丰盛大餐,想的却是那些嗷嗷待哺的灾民,不禁叹了口气:「这场大灾下来不知要死多少百姓,每每想到灾民于死亡线上挣扎,本官这心就,就.」
难过的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众人见状,哪敢再吃,均是放下碗筷一个个感同身受的样子。
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赵安强挤笑容要众人继续吃喝,继而又对戴志远说道当下除要力保粮食运到灾区外,也要着手灾后重建。
「各地报上来的情况都不容乐观,没有个几百万两银子怕是很难恢复。」
说这话时,赵安眉头是微皱的,因为灾后重建几百万两银子可能保守了,怕得上千万两银子才行。
安庆的藩司衙门上报说若要给受灾百姓无偿发放种子,仅此一项最少都要用银八十万两左右。
而整个灾后重建涉及的不仅是种子,还有农具,水利工程,生活用品等方方面面的事。
虽说奏请老太爷免灾区赋税,但仅凭安徽本省的财政收入用于灾后重建,无疑杯水车薪,更何况眼下藩司大库还在不断往灾区拨银以购买粮食。
若非江宁布政福昌背着朝廷偷偷给赵安拨付粮食,赵安又使用金融手段化粮商的债,安徽藩司大库那点钱根本不够看。
户部已经协调了二百多万两银子给安徽,就眼下户部那个情况,再想要钱很难。
因此摆在赵安面前的除了救灾防乱,就是钱荒。
他甚至都想发行地方债券了。
但条件不成熟,起码得咸丰行掌握安徽丶江苏丶江宁三个藩库才行。
见藩台大人为钱发愁,知州戴志远想了想,壮着胆子道:「大人何不奏请朝廷于安徽临时开设捐纳?」
「捐纳?」
赵安心中一动。
捐纳,大白话就是卖官卖功名。
用戴志远的话讲捐纳就是通过卖官卖功名吸收大量民间资金用于救灾,从而减轻地方和朝廷的财政负担。
不过卖官这一块清朝是有定制的,常规捐纳及封典由吏部和户部主导,地方无权办理。
所卖官职也限于四品以下。
但考虑实际情况,如突发灾害或军情紧急需大量钱粮时,地方官可以上报朝廷请求开设临时捐纳。
临时捐纳的官职都为候补,限知县丶州同丶通判以下官职,没有实权,如需实任则要经吏部核定,也就是还得给吏部交一笔钱才能拿到抽签资格。
这个抽签相当于摇号,运气好一摇就中那就走马上任。
运气不好继续排队。
相比卖官,出售监生丶贡生资格,程序就非常简便了,购买人直接交钱,地方衙门开单制作学籍统一报送京师国子监盖章。
国子监再将学籍档案移交礼部,礼部那边「印表机」马力开足,「哗哗」流水线批发大学文凭。
购买人拿到这个大学文凭后,就可以「考公」。
当然,这个公也不用考,直接拿钱买就行。
起步低一点而已,科级。
「本省灾情如此严重,光靠地方和朝廷救济显然不足,过去各地都有临时开设捐纳的前例,大人若奏请的话朝廷不可能不准。为稳妥起见,下官建议这次临时捐纳只卖功名不卖官。」
只卖功名不卖官,显然是避免吏部反对,毕竟卖官这块一直是吏部的肥肉,不到万不得已吏部是舍不得让人分杯羹的。
捐候补,交钱摇号丶不中再签.
吏部那边可把卖官玩出了花样。
「只卖功名不卖官?」
赵安疑惑,这样搞的话才有几个钱。
卖一个官少说大几百两银子,而一个监生功名就少得多,当初扬州知府额其纳给赵安办的监生功名才交了一百六十两。
这还是因为扬州是富裕地区,所以捐监费用高。
安徽这边,估计也就几十两。
可能是看出赵安怀疑靠卖功名收不了多少钱,戴志远忙道:「大人莫要小看这卖功名的收入,当年甘肃布政使王亶望谎报甘肃大旱向朝廷请求开设临时捐纳便不卖候补官职,而是专卖监生名额。一个名额也只收55两,可结果短短数年,大人猜甘肃那边收了多少钱?」
「多少?」
赵安十分好奇。
戴志远沉声道:「一千六百万两!」
「一千六百万两!」
赵安惊的眼珠子都快要掉出来了,这他妈的卖大专生文凭能卖出三分之一国库收入?
戴知州给出肯定回答,甘肃的确把监生名额卖出了一千六百万两。
赵安难以置信,这就是说一个甘肃省卖出的大专文凭高达三十万张。
而清朝一年录取的秀才多少人?
估计也就不到万人。
按人均寿命的话,每年健在的秀才也不到五十万人。
问题来了,甘肃哪来这麽多人要买大专文凭的?
戴志远笑道:「有了这监生名额就能捐官,就算不捐官也能免赋税,花五十五两银子便能终身免税免徭役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