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0章 造反的理论指导  清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第209章 造反的理论指导

    嗳?

    老丁这是典型的右倾机会主义啊。

    步子跨的太大。

    怎麽就扯到反清复明去了呢。

    赵安得给老丁降降温,不要太过狂热,本质上咱们依旧是欠债不还,让老太爷刷卡时为零,从而实现大清公司的产权置换,借壳上市,跟反清复明没多大关系。

    朱家人又没出力,怎麽能让他朱家当法人代表呢,难道仅仅因为其祖上有开公司的经验?

    这纯纯就是笑话。

    「反清复明」那玩意就是个口号,骗骗别人就算了,可不能把自个给忽悠住。

    这口号其实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华夏正统史观的表现,跟清丶明这两个国号没有任何关系。

    白莲教起义跟太平天国运动都证明这个口号实际已经不具备鼓动人心的作用,只能作为一种辅助宣传材料使用,比如用在讨满檄文上。

    却不知老丁真是这麽想的。

    因为,孙女婿给他画的饼太大了。

    勾起老丁作为传统士大夫隐藏在心底的那个梦——「驱逐鞑虏丶恢复中华!」

    这八个字同「既寿永昌,受命于天」一样,是每一个汉族男人都挥之不去的一个梦想。

    灭胡丶称帝,二选一,或者双选。

    以前没有机会,现在似乎有机会。

    白莲教真若起事并且如同孙女婿报告分析的那般迅速成势,席卷数省乃至大江南北,这不就又是一个明末乱世再现?

    也可以说是另一个「三藩之乱」。

    历史给了汉人复国很多机会,但历史又给汉人开了一个天大玩笑,无论是明末还是三藩时期,清廷都不是堂堂正正击溃汉人的「复国军」,而是汉人复国军内部的种种意外让清廷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孙可望与李定国的内讧,郑成功于南都的意外之败,吴三桂在衡阳的早逝.

    可以说是一次次的遗憾。

    这回呢?

    提前数年准备,阴蓄实力,利用给清廷平乱的机会壮大自身,掌握一支精兵的同时控制住地方实权以为根据之地,完全有与清廷一较高下的实力,就绿营跟八旗现在的德性,打起来未必就没有胜算。

    甚至完全可以同白莲起义军「合流」,从而形成更大的反清浪潮。

    南明那会明朝的正规军不就同李自成的顺营丶张献忠的西营合流了麽,合流结果显而易见,差点就把清廷打了个对穿。

    不过,可能是受一百多年反清复明思想影响,老家浙江那边这种思潮一直没有杜绝的因素,老丁还真想再复大明。

    这跟满脑子「是人都能当皇帝」丶「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思想的孙女婿相比,无疑是典型的「复古派」。

    或者说老丁是个保守派,认为只有以朱明为号召才能推翻窃夺中国的满清政权。

    但这个保守复古派对赵安而言相当激进了。

    激进到已经开始代入「地方实权大员」角色的老宋都一愣一愣的:八竿子都没影呢,县尊大人您就要跟朝廷干架了?

    「反清复明日后再说,眼下最重要的是如何积蓄实力,以待大乱,若无实力,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赵安用「务实主义」把过于激进的老丁思想往回拉。

    换句话说:「爷爷,咱们现在可是一穷二白,您就甭想着打倒美帝国主义了,还是先安心搞生产自救吧。」

    「我等功名都是朝廷给的,朝廷纵是有一万个不好,我等都不当有反心.」

    老宋的意思反清复明要不得,喝水不忘挖井人,县尊大人您悠着点,大清对刁民们是不友好,对咱们这些当官的还算不错,别脑子发热成不成,是忠于大清还是怎麽滴,从长计议,从长计议嘛。

    看了眼老宋,老丁脸上的潮红之色慢慢褪去,视线落在孙女婿脸上:「你说下去。」

    赵安当然得说,提出「三个阶段」策略。

    相当于在纲领以外提出具体的军事和政治指导,帮助撸小贷团伙走向人生巅峰。

    「赵大人,什麽是三个阶段?这阶段又是什麽?」

    作为县教育局长,老宋越发觉得自个词汇量不够,总是无法第一时间明白赵大人说的啥玩意。

    赵安则问:「有地图吗?」

    「有!」

    老丁拿出的是扬州府地图,江苏的地图没有,全国地图更没有。

    不管哪个朝代地图都是重要战略物资,除了中央朝廷外,地方不许私藏全国地图的。

    府州县这一级,因为河道丶河工丶地方志原因可保存本地舆图,但不是后世那种详细地图,而是看着很抽象的那种山川水势城池图,根本无法测算比例的那种。

    就这种地图那都是机密级的,没办法,造反的农民大多只对家乡熟悉,一旦远离家乡没有当地人配合的话,他们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又怎麽知道哪条道是通往战略要地,哪条路又是围剿官军必经之地呢。

    所以,造反的第一步就是找地图,一幅精准地图有时比一万士兵都好使。

    让赵安对着一幅抽象山水图在那大谈特谈,就跟对着南京地图大讲柏林之战般牛头不对马嘴。

    而且看着实在是不伦不类。

    他是很重视这次三人会谈的,因为他觉得这次三人会谈很有可能在历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

    意义不下于刘备的隆中问对。

    索性在老丁办公桌上抽了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