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五章 县尊的苦心  清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赵安觉得自己好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又或者说小看了官员的贪婪。

    县令大人这是为了敛财连脸都不要了?

    还是说苍蝇再小也是肉?

    走街串巷的手艺人也要来一刀,简直就是竭泽而渔,不顾民生百业。

    不禁生出危机感,县令大人是不要脸,可实际执行这个不要脸操作的是他这个临时工大使,万一闹出民怨上面过问此事,县令大人是不是就得给他这个临时工扣一顶渔肉百姓的大黑锅?

    看县令大人这不要脸的劲头,弄不好真有他赵大使拉清单的那一天。

    挺操蛋的,却又不能不将此事正式列入认证司的工作议程,并承诺尽快拿出具体章程来。

    因为,县尊无小事。

    这话谁说的?

    你赵安心里没点逼数?

    县令大人心满意足去府衙办事,季师爷临走时特意把赵安拉到一边对县令大人的创新想法标了个注脚。

    就是县尊难啊,难到什麽程度呢,难到快要揭不开锅了。

    说一千道一万都是里下河水灾闹的。

    这场水灾让县里今年的夏税徵收大打折扣,据户房初步统计今年夏税能收上去年的一半就是菩萨保佑烧高香了。

    可按朝廷的官员考核制度,徵收完不成赋税总额五成的地方官是要直接摘顶戴走人的。

    巨大压力之下,你说县令大人他能不急麽。

    一急,啥钱都想收呗。

    真不是心黑贪婪,就是时势所逼,但凡有个缓冲,爱民如子的县尊他也想不出这骚操作。

    赵安听着皱眉:「先生,县里今年夏税到底亏空多少?」

    季师爷叹口气:「至少十五万两。」

    「十五万两!」

    赵安被这个数目惊的说不出话来,细细一琢磨也没什麽好吃惊的。

    清朝有一千多个县,乾隆年间作为所谓「康乾盛世」的鼎峰期,每年户部的财政总收入有五千多万两,其中光是从土地徵收的钱粮税就有三千多万两,也就是说清朝的赋税有四分之三来自土地税。

    这笔巨款摊到每个县头上能有四五万两左右。

    然每个县的经济情况不同,有的穷县可能连一万两都交不上来,有的富县则能交上几十万两。

    扬州这边肯定是富裕地区,因为扬州其实就是当下的第一「国际大都市」,每年光是给清廷交的盐税就占了全国盐税总入的六成,故而有「两淮岁课当天下租庸之半,损益盈虚,动关国计」的说法。

    赵安前世还听过一个夸张的说法,就是说如果清朝有GDP的说法,那扬州就贡献了清朝GDP的百分之二十五。

    相当于其前世的广东丶江苏丶上海加山东四省(市)的财政总收入。

    吓不吓人?

    如果这个说法是真的,那就不得不让人震撼于扬州的巨富了。

    不过,这个巨大的GDP产值还是盐税为大头。

    盐商巨富也是世人公认,估摸把扬州的大小盐商家产抄一抄的话,上亿两白银可能没有,七八千万两是绝对有的。

    这也是为何扬州的大小总商一个个都被乾隆当猪杀的原因所在。

    天下首富之地是扬州,甘泉县则是扬州的附廓县,境内为土地肥沃的平原,又有运河贯穿全境,一年给朝廷贡献几十万两钱粮税不是小事一桩麽。

    再加上税课司收取的商税丶杂税丶田产买卖税,要论纳税能力,估计也就江那边的江宁丶松江能和甘泉县扳一扳手腕了。

    江苏首县不敢争,苏北首县则是板上钉钉。

    只是再富裕,当官的也得把钱收上来,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自个卷铺盖走人吧。

    为这夏税的十五万两亏空,甘泉县大小单位早就连轴转,税课司那边也在酝酿收取今年的第四次捐税,总的下来还是要有几万两亏空的。

    这笔亏空如今就着落在刚成立的认证司头上了,或者说县太爷对认证司寄予极大的希望。

    谁让赵安自个在县太爷面前吹牛皮,说「名优产品」值五千两,「驰名商标」值一万两呢。

    要说县尊大人也是好心,考虑认证司刚成立,面对的又是境内大小行会,担心赵安这个小伙子新官上任未必能马上把火烧起来,毕竟之前没有认证这个先例,商户们对这玩意很是陌生,需要一定时间去接受,这才特意给认证司增加一个轻松简单的业务。

    柿子先捡软的捏的道理。

    走街串巷的可比行会好对付,两个衙役一吓唬就得乖乖交钱把牌子领回家。

    不管什麽时候,对付个体都比对付集体要容易的多。

    「...扬州城内的手艺人少说也有一两万人,一人一千文就是一人一两,这不就是两三万两麽?你这边再抓紧把名优产品丶驰名商标做起来,县里再挤一挤丶凑一凑,难关也就过去了。」

    担心赵安这边仍是没吃透县尊的指示精神,季师爷又补充道:「要说那些个手艺人是不是真想出一千文买个认证牌子,这不是咱们应该关心的,咱们关心的只有一点,那就是百姓的权利。」

    「百姓的权利?」

    赵安有点懵逼,手艺人不就是百姓么,你这逼着人手艺人交钱咋还谈上关心百姓权利了呢。

    待季师爷进一步提点后,方才明白人师爷说的百姓不是手艺人,而是消费者概念。

    「哪个手艺人不出错?过去出了错,民不举官不究的衙门当然不管,毕竟是芝麻大的小事。可现在不同了,咱们认证司可不能光收钱发牌子,也得有惩罚的规矩,要不然由着那些没牌子的乱来,苦的不还是百姓么。」

   &nb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