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第124章 你了不起,你清高……(7000字大章)
“看样子,有人眼红咱们。”
许易第一时间给出了结论。
这种突然兴起的热度,还在好几个平台讨论度不菲,和互联网饱和式攻击打法有点像。
产品力,降价营销,都打不过。
那只剩下人身攻击了。
显然有人在急。
正好。
俞年也到办公室来了。
他刚看完视频,觉得很抽象:
“许总,网上这波评价来得太恶劣了,咱们的车子哪有那么差?还a柱一撞就断?撞了就火葬场,引导的风向太不堪入目了。”
控制成本是一回事。
但他们内部造车的标准,向来都是比同级车高的。
比如A柱和防撞梁这两个关键的位置,是做了加高强度钢设计,还有主驾也配备了安全气囊。
再加上合理的安全结构设计。
要说和二三十万的大车比,肯定不现实。
但应对30-65码速度的绝大多数碰撞工况,都能有不错的表现。
“不急,先联系我的金牌法务团队。”
许易抬手。
其实目前来看,网上的热度并没有到那种很泛滥的地步,只是说有心人投流才会显得热度不菲。
但他也不是那种任由网络发酵的人。
很多车企刚开始不把车评人和自媒体当回事,但在这个流量兴起的时代。
恰恰是自媒体时代,才让汽车知识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这个说底盘,那个扯外观,还有的稍微实在点,愿意给你聊聊发动机变速箱结构,汽车工程学,都属于是“自媒体大神”了。
一点点的碎片知识,才让普通人对汽车的认知逐渐充实起来。
要是这帮人通过“巧言令色”去发视频,发酵起来对垂直的消费者群体伤害还真不小。
除此之外。
还有自家的车主群体。
国内是一个讲究面子里子的社会。
开的车子要是被人一直骂,那在网上冲浪也会觉得抬不起头来,出门觉得没面子,很快就失去“认同感”了。
“另外联系工程部,尽快去把C-NCAP测试报告出一下。”
许易又道。
应对这种关乎“安全性”的质疑和抹黑的最好方式,不是下场撕逼。
而是出检测报告。
C-NCAP作为国内“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导的新车安全评价体系,在行业内的权威性还是有目共睹的。
倒不是说多严格,但能通过的车辆,基本都属于安全性达到标杆以上的水平。
所有上市新车都可以自愿申请测试,部分车企为了提升品牌形象,会主动送检。
这个报告一出。
直接打脸了。
后续还有车评人还敢在这方面抹黑,那相当于质疑权威机构了。
……
没一会。
中恺律师所那边的回电来了。
“许总,您发的相关材料我们看过了,这个车评人虽然有点小聪明,用了点话术,但明显还是不懂法……
根据民法典的相关条例,不管是第1024条(名誉权保护)、还是第1031条(荣誉权保护),这种无证据猜测行为,以及虚构车身用料薄、强度低的用语……没拿出实际证据都属于捏造违规事实。
另还可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加上损害商业信誉进行起诉,作为通过工信部审查的汽车,完全是出于合理合规。
只要给我们一点时间,对接相关的材料即可。
这个官司,就看许总您想不想打,以及想打到什么程度。”
…
金凯带着笑,一副很轻松的语气。
这种案子,一眼看去就是百分百胜率的那种。
对于他们京都律师所来说,算是很普通的级别。
但如果甲方很大方的话,那问题不大。
要说——
自媒体行业,懂法的还真不多。
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把自己作死的。
很多时候,看起来很风生水起,只是没撞到不能惹的边界而已。
一旦撞到了,那消失得比人间蒸发还快。
…
许易微微好奇:“金律师,这个想打到什么程度,是指什么意思?”
金凯:“是这样,应对网络不实影响,咱们可以采取多个方案。
像这种明显发布不实信息和煽动导向的,只需要收集一份官面材料举报给平台,将进行视频降权下架,相关热度自然就降下来了,这个也是成本最低的。
第二种,是起诉造谣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