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并且。
汽车之家的首页,以及车区论坛,在大众最常见的浏览页上,多了相关的帖子与大图推广。
看起来很巧合。
是充值。
星辰汽车的市场部门,使用了大量的充值。
开玩笑。
这麽好的销量,不使劲宣传,岂不是白费了这份成绩单!
只要有曝光的可能,星辰的内部准则,绝对是不遗馀力的拉满的。
作为一家初创车企,在曝光和名气积累很重要。
只有这样,才能让品牌的传播度在时间的推移下变得更具有「信赖感」。
而且,销量的数据的支撑,往往是最有说法力的,人都是有从众心理的。
一个新兴品牌,产品看起来不错,但销量一般,很多人会选择观望。
如果它卖得很爆,这种潜意识里的顾虑,就会明显降低。
一看数据。
不少传统车企内部人士都震惊了!
嘶——
新能源车月销一万二千多台??
再一看价格。
哦,原来只有四万块的入门价,抢占的是低端市场。
许多人暗自松了一口气。
紧接着就忍不住沉思起来。
这涨幅,也太迅猛了……
六千台到一万二千台,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新型的爆款赛道?!
产品力惊人不说,这台车实际毛利润多少?上量后领完国家补贴,具体收益回报又能达到多少??
已经有人开始研究了。
新能源车吃国家补贴挣钱,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即使你整车毛利润很低,补贴到帐之后,都能挣钱!
整车不要毛利润都能挣钱,听起来很香啊。
但各大车厂为什麽不这麽做?
目前的大环境,还是以燃油车为主,抱着骗补的态度去开发一款新能源车,有很多初创车企已经试过了。
加上国家补贴的确能挣钱,可这玩意在没认真研发的情况下,很难卖上量。
消费者也不是傻子。
「油改电」+「不知名杂牌」buff迭满了,产品力更是拉胯,除了能省油之外没有任何优点,花真金白银去支持就怪了。
能卖上量的几个新能源车品牌,都是大研发大投入。
既然研发成本高,又不容易卖上量,大多车厂也就熄了搞台新能源车挣补贴的想法了,质量很差的新能源车,搞出来也是伤害品牌形象。
还有一些,则是已经试水过一波,随便搞了一款新能源车,卖不上量就直接放弃了。
简而言之就是「鸡肋」。
而现在。
星辰mini的出现,仿佛是在他们面前开了一条路,让他们眼前一亮!
极低的入门价格,A0级别车子的定位,居然能干到一万以上的销量?而且在限牌城市和乡镇市场都是通吃的!
照这麽算,单车两万块的国家补贴,整车毛利率只要在5%以上,都是相当挣钱的,毕竟这车子才四五万的售价。
一台挣两万块!
星辰mini的整车成本和毛利率能达到多少?
他们已经不在意了。
关键这个赛道,它在有补贴的情况下居然能走上量!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虽然,国家补贴的到帐周期是以季度算,甚至要一年才能拿到补贴款,对资金流提出了很大的压力,很多初创车企就是这麽搞破产的。
但对于大型汽车企业来说,只要能走上量,能快速占领市场份额,哪怕卖一台车是亏本的,他们都至少有十几种办法给利润捞回来。
何况在体量大的情况下,补贴晚到帐对他们并无影响!
……
「总监,你关注的星辰汽车销量出来了,上个月一共交付了一万二千台!」
五菱总部。
办公室里,姜泽听完这个数字,脸色已经黑得跟炭一样了。
「姜总监,我们讨论过了……」
「五菱mini ev的确有立即上市的必要,这家初创车企造出来的星辰mini,完全开创了一个新赛道,通过定位抓住年轻人群体,硬生生拓展出了一个独占市场!
而且,在限牌城市的表现很好,又有国家补贴加成,根据市场调研,这个隐形市场的份额其实非常可观,同级月销再多个几万台,恐怕都不一定是极限!」
会议上,马上就有人说话了。
一个个犹如事后诸葛亮一般,对市场分析得头头是道。
就连五菱的董事长陈宏都表态了。
很多开创性的细分赛道,都会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一旦出现了「爆款」,按照国内的环境和风气,很快就会人满为患了。
「新能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