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章 好看的设计总是相似  从山寨老头乐,到工业霸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何止是渺茫。

    按照目前的趋势来看,这类资质批下来的概率接近于零。

    当然。

    如今他们星辰已经不缺流动资金了,想要进军新能源汽车业,依然可以找现有造车资质的企业,进行挂牌生产。

    只是那样的话,终究不是自己独立的造车资质。

    且也只能选择联合代工的方式。

    说白了,还是寄人篱下。

    卖车还得给别人分钱。

    …

    「山栋国金集团?」

    听到这个名字。

    许易一愣,脑海里突然想起了一些被遗漏的信息!

    是了!

    他差点给忘了。

    国内由发改委资质正式确认,审批下来的第12张新能源牌照,不就是国金汽车来着?!

    据他了解,国金汽车正是获得审批后,在16年成立的。

    且又在17年发行了一款「国金GM3」车型。

    但没多久,就因为经营不善而倒闭了。

    尽管如此,后续这张公司以及造车资质,也在几年后被奇瑞接手,拍出了二十亿的高价。

    而这家造车企业的背后,也就是国金集团,是一家山栋本土的矿业公司。

    更难得的是。

    这是一家纯粹的民营集团,初始注资仅有八千万。

    本质上是一家矿物开采和再加工的资源公司。

    可以看到。

    这年头,就连挖矿的挣到了钱,都想着往新能源产业挤。

    任何一个时代都不缺聪明人。

    可真正站在风口浪尖,哪怕是在大潮中留存下来的,又有几个?

    眼光——

    很多人都有。

    要入局,还得真正的硬实力。

    他没记错的话,国金集团最后获经审批下来的,甚至还是一张「双资质」!

    也即是山栋省唯一一张「新能源乘用车生产+销售资质」。

    相较于其他代工或者是租赁资质的同行,有「双资质」的独立车企,在后续研发和渠道布局是有绝对的自主权。

    若是在现阶段,五亿能拿下国金集团的自主权。

    绝对是一笔血赚的生意!

    哪怕是放着不动,几年后都能升值数倍。

    「近期招聘的事情交给部门其他同事来干,山栋国金集团我需要你紧密跟进,最好是能在近期联系到国金集团的老总,提前做做准备……」

    许易下决断道。

    目前他们旗下车子卖得最好的省份之一,就是山栋这个老头乐发源地。

    没想到最后新能源造车资质的着落,居然还是落到这块儿地方。

    也算是他的福地了。

    其实。

    根据后几年的传闻,这张山栋省唯一审批下来的「双资质牌照」,也是有一些说法的。

    其中最大的一个猜测,就是国金集团的老板与当地政府关系紧密,无论是成立矿业公司,还是申请造车资质,都是有头顶的大人物发力,走了通天的关系。

    而在许易看来。

    这种层面的猜测或许有一定道理,但并不是绝对的根本原因。

    最大的根本原因,恐怕是地方政府的投资和入局。

    此前已经说过了。

    山栋作为国内最大的机械钢铁加工丶以及大型农机发源地,且以齐州为基地的重汽集团,也是国内领先的重卡制造商,本身在造车供应链这方面,是有着得天独厚的基础。

    然而。

    本地仅有一汽丶上汽丶吉利这几家汽车制造商,还只是商用车的生产基地之一。

    尽管带来了整车产量,并没有真正孵化出一家真正能占据主导地位的核心制造企业。

    政府要布局乘用车产业,于是便抛下筹码。

    国金集团的「双资质牌照」,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最终被申请下来的。

    政府要发展,要布局产业升级,要税收。

    而企业要盈利。

    人民要就业。

    愿景从来都是美好的。

    只可惜,烂泥扶不上墙。

    最终哪怕城投公司出资收购抹平贷款,加上政府的财政补贴预支,都没把国金汽车盘活。

    别看近几年是新能源汽车大飞跃的时间。

    可途中卷死的造车厂商,大大小小的品牌资本两只手都要数不过来了。

    往后几年看,哪怕是那些实业规模上千亿的新势力造车企业,都接连暴死几家。

    但这些,根本无人在意。

    「许总,您是说……要在国金集团上下注?!」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