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80-90  御前女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御前女官》 80-90(第1/20页)

    第81章

    皇后面上带着温婉的笑,看向皇帝,眸中闪过一瞬失落,但看着商媚儿手中绞紧的帕子,她又定下了神。

    其实,也不过如此啊。

    若是放在从前,她贵为皇后,可能已经不会去理商媚儿了,但如今商媚儿也有儿子傍身,只要没宣布谁是太子,她就一定要将她视作眼中钉。

    偏她是皇后,束手束脚,也不能做的太明显,怕惹皇上不喜。

    皇后不着痕迹地将眼神放在了新人身上,当真是美人儿,便是不善舞,那柔软无骨的腰肢也能扭得飘逸,似有若无的月光,将她美丽的脸衬出十分,赏心悦目至极。

    赵长宁细细打量场中每一个人的反应,皇后是最复杂的,这个女人,不知何时,已经渐渐将重心转移到了儿子身上。

    她看向场中一舞已毕的美人,果真是五千人中优中选优出来的,当真容色倾城。

    这怕是第一个还未经过选秀就会受宠的妃嫔了。

    果然,大年初一,新雪覆盖了旧雪,新人也覆盖了旧人。

    赵长宁去坤宁宫给皇后拜年的时候,就看到皇后坐在窗前愣愣的发着呆。

    冷风从窗缝里灌入,吹起帷幔,又将皇后簪间的步摇晃动,薄如蝉翼的凤钗在冷风中瑟瑟发抖,但她身形未动,只看着窗前一片白。

    “长宁,皇上要封她为玉美人,这个玉字,倒还挺名副其实的。”

    赵长宁走到皇后身边,关切道:“娘娘,您在伤心吗?”

    皇后叹了口气,拉着赵长宁坐下,“很奇怪,我以为自己会很伤心,但我也只是有些惆怅,比当年商媚儿入府心情还好些呢。”

    赵长宁只能宽慰道:“万般颜色,也比不过您的凤仪万千,宫中从不缺美人,您别伤怀。”

    先帝哪怕到老了,也爱美色。

    皇后朝她苦笑,“和你说说心里话,舒服多了,这阖宫上下的人,我都不敢开这个口,就算开了口,也不会有人像你这样大胆劝我。”

    她声音有些嘶哑,眸光变得温柔,似乎是想到了自己。

    “长宁,这懿旨,你去宣读吧,多提点些,小姑娘离家千里进宫侍奉,也不容易。”

    赵长宁点头,“娘娘放心。”

    她去见了玉美人,承宠后的小姑娘,也依旧怯怯的,到底是民间的姑娘,心里尚未有这么多弯弯绕,见她来了,竟然跪下行礼。

    吓得赵长宁托着她起身,“美人快请起,您折煞长宁了。”

    玉美人没具体学过宫规,闻言顿时红了脸,“长宁姑姑?皇上昨夜说起您了,让我有什么不懂的便问您。”

    赵长宁有些诧异,皇上说她作甚?

    她看着玉美人娇小玲珑的模样,不禁柔了声调,“是我,美人这里住的还舒适吗?可有短缺?”

    玉美人瓷白的小脸上露出笑意,“特别舒适,长宁姑姑,这比我家里要好多了,温暖又漂亮……”

    赵长宁听的很认真,但玉美人似乎有些尴尬,便顿住了。

    “玉美人,您虽承宠了,但该有的宫廷礼节不能乱,我会为您指一名女官和几名嬷嬷,她们会教您的。”

    玉美人小心点头。

    赵长宁又叫来云慧,“这屋子里还是有些空,该美人的东西那就该摆出来,要仔细些,也别逾了规制,知道吗?”

    云慧如今也懂事不少,见姑姑重视,便知道皇帝是喜爱玉美人的。

    “姑姑,您放心,我待会儿就拿库单比对着摆,不会少东西的。”

    玉美人在一旁看着赵长宁四处走走看看,又给她扒拉了不少好东西,很是感激,也有些忐忑。

    赵长宁看她拘束,难免有些怜惜,情不自禁想到先帝的话,这样的小姑娘,能在宫里活几时呢?

    “玉美人也不用太紧张,皇后娘娘仁爱,您日后侍奉皇上,同样也要敬重皇后,莫要生妒……”

    她说了不少话,希望玉美人能好好听进去吧。

    等宫里的事儿忙活得差不多,已经到了初四,她也迎着冰雪回了水儿巷。

    许婆婆看到她,面上十分高兴,搓着双手笑,“我才说到姑娘呢,今年过年就我跟云秋,冷冷清清的,明轩也不能回来,云秋都想哥哥了。”

    赵长宁摸摸云秋的脑袋,“哥哥要等述职的时候才能回来,别着急,知道吗?”

    云秋认真点头,还懂事的帮赵长宁和云生搬椅子。

    许婆婆拿来两封信,连着汤婆子一起递给赵长宁。

    赵长宁拿着回了房,抱着汤婆子先拆开周密的信,信里有对开海一事的意见,还言及浙江的情势,还有蠢蠢欲动的海盗和倭寇,他十分担忧,更对那些圈地的厌恶不已。

    最后,他也说了,“若有所需,但为驱使。”

    赵长宁觉得,他能说这句话,可见对那些贪蠹的痛恨之深了。

    明轩的信就厚些,除了提及剿匪一事,也说起了圈地一事。

    当初他的确拿了不少证据,但他建议赵长宁不要从圈地一事入手,因为牵扯太大太多,如此做法,只会引来灭顶之灾,更会动摇大庸国本,非不得已,万不可开头。

    “都言擒贼先擒王,最大的地主便是高赟高首辅,他在浙江有田产十万亩,更在老家江西有三十万亩之多,别处我已无从得知,其中田地故意少算的亩数,还没有数字,需后续查证,这只是冰山一角,冰山之下隐藏的,是更多百姓的血泪,而高家子嗣性贪婪,为富不仁,高赟还纵容其子与家仆肆意横行……”

    明轩建议从此处入手,只要撬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