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60-70  御前女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nbsp;“好好好,宋环,明日你带着那姑娘来见我,我们好好讨论。”

    第二天,宋环便带人来了。

    “姑姑,这是周淼。”宋环指指赵长宁,笑着挑眉,“这就是御前女书令,你一直想见的姑姑。”

    周淼的性子活泼,表情比宋环还要夸张,她应该和赵长宁差不多大,竟也没嫁人。

    “姑姑好,我叫周淼,五行缺水,是宋环姐姐诗社里的一员,一直想见见您,但总是无缘。”

    赵长宁有些迟疑,“你这个周,莫非是皇后娘娘的那个周?”

    周淼调皮地眨眼,“是呀,姑姑,收到堂姐给我的信,我还在想怎么那么巧呢,看来大家都十分认可我的能力呀。”

    赵长宁也觉得很巧,不过有些事儿的确不是她能干的来,还是需要宋环这样的人才。

    但她还有个疑问,“宋环不用出嫁我能明白,怎么你也?”

    周淼嘿嘿一笑,“我能力突出,父母亲疼爱,家中一开始是想为我招婿,我那时候本来都想嫁人算了,结果入了宋环姐姐的诗社,才发现另一片天地,索性就不出嫁了,发愿要在家侍奉父母,哥哥嫂嫂也支持,族中也同意了,大概是舍不得我这个人才。”

    宋环在一旁满脸嫌弃,“你不要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了,咱们诗社不出嫁的女子,占了快一半儿。”

    赵长宁这才恍然,果然是人以类聚,看来诗社里的女子们,都不简单。

    周淼和宋环斗了几句嘴后,就开始求赵长宁,“姑姑,我能来内书堂教书吗,我求堂姐,她怕惹人闲话,不肯开口。”

    她急忙表明态度,“我不用俸禄,我免费教,只要姑姑给我单独开设一堂术数课就行。”

    宋环也十分期待,“姑姑,这术数变换万千,十分有趣,课若是开了,将来您的帮手只会更多。”

    赵长宁沉默,她术数不好,内书堂也不是不教这个,而是听的人很少,久而久之,就裁撤了。

    “这个事儿,我得跟皇后娘娘商量才行。”

    周淼满眼期待,“姑姑,一定要好好商量啊。”

    宋环拍拍她脑袋,“好了,咱们干正事吧。”

    赵长宁便将自己的册子拿出来,虽杂乱,但能看懂,况且这事儿也不算复杂,复杂的都是将来要落实的东西。

    比如大概要花费多少人力物力,景德镇的瓷器到南京的码头花费少,还是去浙江福建花费少等等,总之就是给皇上看的大致成本。

    二女倒也不废话,将册子拿了回去。

    十分郑重道:“姑姑,我们回去得了解下瓷器制作,还有市舶司里的事儿,到时候再来跟您商量。”

    赵长宁居然没有花费多少口舌,只觉十分满意,果然是官家小姐,见多识广,的确便利。

    一直过了中秋,二女都没露面。

    赵长宁此时也没有时间去纠缠了,除去中秋宴席操办事宜,还有皇帝生母孝康皇太后的冥诞,更有云南大捷的消息传来。

    历时数个月的战乱,叛贼终于缉拿。

    听闻,其中有个女土司功劳最大,若不是她杀进敌军老巢,恐怕还不能这么快结束战斗。

    皇帝为自己登基后的首战胜利而高兴,便让内阁拟旨,要请这位土司来玉京受封。

    他最近春风得意,看赵长宁总是苦闷干活,“还在想你那个事儿?”

    赵长宁摇摇头,“皇上,我在想那个女土司是什么样子。”

    皇帝眸光含笑,语调温柔,“莫要发愁,等她进京,你这事便成了一半儿。”

    他见赵长宁的眼睛瞬间亮了,顿时哈哈大笑起来,“长宁,朕鲜少见到你这般模样。”

    赵长宁很是无奈,最近皇帝心情好,但这样子,是不是好的有点过头了?已经有些失去往日的清冷和深沉。

    “皇上,您是打算封那位土司的时候,顺便说我的事儿?内阁的老大人,还有朝堂众人怕是又要吵翻天。”

    皇帝听出她话里的寂寥,放下朱笔,“你是怕自己不如土司?”

    赵长宁沉默,缓缓点头。

    她一个女书令,众人眼里靠着不知什么东西上位的女人,和威风凛凛治国安邦的土司比,实在渺小。

    皇帝想起前些日子安慰自己的赵长宁,一时间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仿佛看到前些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御前女官》 60-70(第7/20页)

    日的自己。

    他温声道:“朝堂文武官那么多,可曾见文官们怕过?在我眼里,你和他们一样,明白吗?”——

    作者有话说:长宁:感恩大姐大送来助攻[比心][比心][比心]

    第64章 第64章

    此刻皇帝的安慰当真如甘霖,让赵长宁心中感激。

    不管这是利用,还是有意为之,或是被动无奈,赵长宁都深感其恩,不是所有皇帝都会做到这一步,也不是所有皇帝都会让一个女人立足朝堂,先帝传位于他,应是真的有过考量。

    她郑重叩首,语调铿锵,“长宁,万死不辞。”

    皇帝亲自扶她起身,二人目光相撞,都笑的很坚定。

    中秋一过,秋雨便一场接着一场,路边的野花都开始枯败,萧瑟一片。

    散朝后,皇后叫了赵长宁到坤宁宫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