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章 不能让明珠蒙尘(求收藏!)  我在二战当文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君子》《布朗克斯的故事》这两份稿件,在这几日经过助理编辑的筛选后,终于被呈上了范妮·埃里森的办公桌。

    而在这个「男性主导职场」的不平等年代,范妮·埃里森能成为《黑面具》的责任编辑,自然是有两把刷子——这点从她喜欢抽菸就能看出来,性格的强势程度可见一斑。

    更重要的是——范妮·埃里森并不是白人,而是一个黑人!

    在这个年代,要是一个女性能当上杂志责编,凭藉的可能是过硬的文学素养。要是一个黑人女性能当上杂志责编……那麽在业务能力过硬的同时,必然也在承受着不平等的剥削。

    所以,纵然范妮·埃里森现在是《黑面具》的责编,但她的周薪只有其馀责编的四分之一。

    而且在回复作者和读者信件的时候,也只能使用她的男性笔名「F.M.艾略特」——也就是她的姓名首字母重组——来隐蔽她黑人女性的身份。

    而这种歧视在她1936年机缘巧合之下,担任《黑面具》主编的时候更加严重。不仅她在出版刊物的刊头署名上,必须使用笔名来掩盖身份,以避免白人读者的抵制。

    甚至,着名的法律侦探作家「厄尔·斯坦利·加德纳」,在得知退他稿件的人是范妮·埃里森后,还专门回了一封信件,在范妮·埃里森的退稿修改意见中写到:请转告贵社真正的编辑。

    除了这种在业务方面的歧视,在整个出版行业中,范妮·埃里森也无时无刻不承受着歧视。

    美国的媒体编辑协会拒绝她加入协会,理由是「杂志类型不符」,可实际就是因为种族排斥。

    在她1936年担任主编的期间,故事出版社的总裁名义上让她担任主编,可合同上的实际签约职位却是「临时执行编辑」,并且还在合同条款中剥夺了范妮·埃里森的商业决策权,禁止她以杂志名义与GG商洽谈。

    总而言之——要不是范妮·埃里森拥有过硬的文学素养,和丰富的组稿资源,她是不可能会在这里生存下去,甚至还担任过临时的主编。

    范妮·埃里森呼出一团烟雾,摒弃掉心头的杂念,开始专心审阅稿件。

    先是花了20分钟,她审阅完了《君子》。

    评价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暴力小说。

    超越了那种廉价丶空洞的暴力描写,以情报科间谍为主角,用冷峻丶硬朗的风格书写了一个兼具故事性丶社会批判丶哲学隐喻的爽利故事。

    人物对话也是简洁有力丶富有韵味,也展现出了主角的人物弧光。

    在文学性丶商业性丶革新性这三个维度,都无可挑剔。

    虽然说故事主体是有些「擦边」,涉及到了甚嚣尘上的孤立派,但《黑面具》杂志的受众群体也不是精英阶层,反而会喜欢这种隐喻社会阴暗面的故事风格。

    最重要的是,只要在商业性上能过关,现任主编「奥斯卡·奥兰德」,和出版社的总裁「埃尔丁·考德威尔」,就不会拒绝这麽一份稿子。

    「那两个唯利是图的丶可恨的家伙!」

    范妮·埃里森心里想着,将《君子》放到一旁,开始审阅下一份稿件。

    这一次的审阅过程,让阅稿无数的范妮·埃里森,再也无法保持平静。

    这份稿件,《布朗克斯的故事》……写得太好了!

    虽然说完全跟《黑面具》的风格不搭,既没有紧张刺激的悬疑感营造,也没有冷峻硬朗的硬汉主角。

    但就她个人而言……这绝对是一篇杰作!

    在这个孤立主义和本土思潮冲击的年代,这部小说没有选择讨喜的风格,去创作普罗大众喜欢的黑帮暴力作品来宣泄情绪,反而是写就了一个烟火气十足的底层故事。

    而故事中两个父亲——罗兰逊和辛尼——在故事结局所产生的特殊的「联结」,更是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度理解,让读者读罢结局后,自然而然产生出一股温情和愁绪。

    同时,在范妮·埃里森看来……这篇故事的文学性也并不亚于海明威丶约翰·斯坦贝克那些主流作家!

    ——故事中的布朗克斯区是一个多元族群混杂的世界,而黑帮领袖辛尼也是靠着维持这种平衡,才营造出了一个强大丶稳定的社区。

    往小了看,这种塑造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彼此联结的重要性,没有人能在这个世界独自「自保」,只有维持人际温情,才是更持久的生存之道。

    往大了看,则是批判了孤立主义和本土思潮的影响,隐喻了「拒绝外部世界永远不是保证安全的最佳办法」。

    范妮·埃里森一边想着,一边在纸张上写下她对这篇小说的评论。

    之后,她就迫不及待的再次阅读起这篇故事。

    这次她倒不是为了给出评论而阅读,单纯是……沉浸其中!

    毕竟,对于她这麽一个饱受压迫的黑人来说,这篇故事后半段的种族冲突,对她来说实在是太有代入感了。

    当她看到骑自行车路过白人社区的黑人,就因为肤色原因而被白人不由分说的当街暴打时,她的眼眶不自觉的湿润了。

    而更让她感到惊艳的是「安奴爱上黑人女孩」的情节,这种摒弃掉「非黑即白」的情节设计,让她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故事所要表达的复杂矛盾,述而不作,引人深思。

    「好……写的太好了。」

    「这个作者也是遭受到种族歧视的移民丶黑人吗?」

    「但是,看笔名一点也不像。」

    范妮·埃里森第二遍读完故事,揩了揩眼角的泪花,心中嘀咕着「恩尼·里瑟」这个笔名。

    但她随即意识到一点——这篇稿子是绝对不可能过稿的。

    主要倒不是因为这篇小说的风格和批判性……而是「种族主义」方面。

    她的上级编辑丶主编奥斯卡·奥兰德那个只注重商业性丶毫无文学素养的蠢蛋,根本看不出这篇小说在批判孤立主义方面的深层寓意。

    只是,用屁股想都知道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