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下午时分,一支由五百艘两千石战船组成的船队满载着军资粮食抵达了枞阳县。
船只驶入枞阳河,为首大船缓缓在码头上停靠,从船上走下一名中年男子。
甘宁笑眯眯站在码头上抱拳道:「在下许安,郑帅帐下旗牌官,请问可是刘春大管事?」
甘宁在郑宝的马袋里找到了刘勋写来的信,信中有各种安排。
刘春没有怀疑,便问道:「你们郑将军呢?」
甘宁拿出郑宝的印章笑道:「郑帅昨晚巡哨,几乎一夜未睡,现正在城内补睡眠,实在起不来,便让卑职来替他接收船只和物资。」
刘春也知道郑宝肥胖嗜睡,又见对方有郑宝的印章,便懒得多问了,取出两份清册给他,「这是船只和物资的清册,一式两份,你们自己留一份,然后回执那一份你盖个章给我。」
甘宁看也不看,直接在回执上盖了印章,又让士兵取出五十银子递给刘春。
「这是一点心意,不成敬意,请务必收下!」
「许将军太客气了!」
刘春满心欢喜接过银袋,又把回执收好,上船拱手道:「祝你们旗开得胜,拿下柴桑!」
他带着十几名手下乘坐一艘船走了。
黄昏时分,丁奉和陈牧从居巢县回来了,他们击溃了留守居巢县的五百士兵,郑宝次子郑武带着三百残军逃往舒县。
丁奉和陈牧将郑宝的老巢搜刮一空,装满了三百艘大船。
甘宁立刻起航,率领船队和士兵浩浩荡荡返回了柴桑。
这一次收获颇丰,不仅得到战船近千艘,包括刘勋给的五百艘船以及郑宝的四百馀艘船只,战马五百匹,战马也是从居巢县搞到的,郑宝花重金从北方买来,一次没有启用就被甘宁夺走了。
还有两万石粮食,又得到了一万五千副兵甲和弓弩箭矢,还有盾牌丶战鼓丶旗帜丶盐丶酱丶茶丶药材等等不计其数。
还搞到了黄金三千两丶白银六万两以及五铢钱三万贯,绢布两万匹。
另外还有新效忠的士兵三千五百人,使甘宁的兵力达到八千五百人。
………..
虽然人人欢喜,但鲁肃却有些担忧。
城墙上,鲁肃轻轻叹了一口气对甘宁道:「胡先丶张英丶笮融丶郑宝,这些都是弱旅,虽然主公吞掉他们得到了积累和壮大,但真正的危机也来了。
这次灭了郑宝,消息肯定会传遍江东,无论刘表丶黄祖还是孙策都会开始关注主公,主公要开始从长远考虑了,尤其要避免遭到孙策的打击。」
甘宁负手注视着长江,半晌道:「我现在还有一个机会,就是吞掉刘勋的军队,同时孙策也在盯着刘勋,如何利用现在的微妙局势重复笮融之战的结果,孙策拿到庐江郡,我得到刘勋的军队。」
鲁肃沉思片刻道:「我可以给周瑜写一封信,把这几个月发生的情况给他说清楚,尤其要挑明吕范对主公有成见和私怨,这样一来,吕范的劝说就会打折扣。」
「周瑜和吕范有私怨吗?」
鲁肃摇摇头笑道:「周瑜和吕范没有私怨,但刘勋占据舒县,我知道周家压力巨大,所以周瑜更偏向于夺取庐江郡,他可以劝说孙策先打庐江,后考虑将军。
我也相信孙策一定会采纳孙贲的建议,借刘勋之手来铲除柴桑,可以不得罪曹操,等刘勋出兵,孙策一定会趁机夺取庐江。
另外,我会同时写信给刘晔,让他同意劝说刘勋攻打柴桑,这样,笮融之战的结果又重新复刻了。」
甘宁沉思片刻,「刘勋恐怕没那麽容易上当,否则他就不会让郑宝来攻打柴桑了。」
鲁肃笑道:「主公可以继续施压,不断骚扰庐江郡,逼迫刘勋出兵。」
「这个办法不错!」
甘宁欣然道:「我来安排军队,还烦请长史尽快写信!」
鲁肃点点头,「骚扰的第一步就是占据浔阳县,已刻不容缓了!」
甘宁当即命令沈弥率一千军队前去占据浔阳县,并向浔阳县运送部分粮食物资。
同时派王小蛮去打探皖县和居巢县的驻军情况。
甘宁自己则加紧训练士兵,准备迎接真正暴风雨的到来。
……….
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甘宁在庐江郡大败郑宝的消息传遍了江东。
连江东之主孙策也开始注意到他了。
孙策的老巢自然是在吴郡,但东汉时吴郡并不仅仅是今天苏州,而是南到钱塘湾,北到长江的广袤之地,甚至杭州和富春江也在吴郡的管辖范围内,差不多是今天的整个苏南和浙北。
此时孙策正在曲阿,他一直在考虑攻打庐江郡。
但柴桑甘宁的异军崛起,影响到了他的庐江战略实施。
张昭对孙策缓缓道:「吕子衡写信来说,这个甘宁颇有点当年主公的气势,短短三个月时间便夺柴桑丶灭张英丶破笮融,又全歼了郑宝,兵力从几百人发展到近万人,吕子衡说这不是他的运气,而是此人有勇有谋,将来必成后患,他建议主公立刻出兵灭了甘宁,刘勋倒可以缓一缓。」
孙策身材也在一米九,膀大腰圆,力大无穷,他的背影和甘宁有点像,但两人气质完全不一样,孙策英姿勃发,容貌俊朗,颇有几分儒雅之气。
而甘宁却没有孙策的儒雅之气,更多是一种霸气和痞气。
孙策总是神情严肃,不苟言笑,目光深邃。
而甘宁平时总是带着一种吊儿郎当的笑容,但在关键时刻,甘宁目光却同样深沉犀利。
孙策半晌道:「我也接到了孙贲的来信,他在信中告诉了我,他暂不进攻甘宁的原因,甘宁其实是曹操的势力,他背后有曹操的支持,所以才会发展得这麽快。」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