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章 地位复杂的敌国侨民(求收藏~求追读~)  我在二战当文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听到这个消息,恩尼心里「咯噔」了下,连忙追问怎麽回事。

    原来……前天晚上弗雷德·波尔在恩尼家楼下被拒绝时,他就盯上了普佐。

    他见到普佐跟阿西莫夫丶恩尼两人待在一起,就认定普佐肯定也是个科幻大手子,于是就连夜调查到了普佐的家庭住址。

    然后在昨天傍晚,他下班后前往柯林顿区,就刚好撞上了一场暴力活动——在6月10日墨索里尼对英法宣战后,引爆了很多极端思想者对义大利移民的仇恨——于是,一群白人闯进了纽约多个义大利人聚居区打砸破坏,以此宣泄怒火,场景仿佛1938年德国的「水晶之夜」。

    而普佐那时正好在骑车为面包屋送货,正面遇见了那群白人暴力分子,他没有逃跑,为了保护一个被侮辱的义大利小女孩,被那群白人暴揍了一顿。

    最后要不是弗雷德·波尔路过,认出了普佐,并将他救出来送到医院,现在也不知道后果会怎样……

    听到普佐的遭遇,恩尼也没心思想别的了,立刻就要前去医院探望普佐。

    同时,恩尼心里也记下了弗雷德·波尔做的这件事……让恩尼感到暖心的是,弗雷德·波尔不仅在普佐被殴打时仗义相助,而且在组稿的时候没有拿这件事出来挟恩图报。

    他决定等空闲的时候写一篇好稿子给弗雷德·波尔作为感谢。

    ……

    曼哈顿中城,基普斯湾——贝尔维尤医院。

    恩尼丶阿西莫夫在病房见到普佐的时候,普佐左手打着石膏丶脸上鼻青脸肿的,正费劲从床上坐起来,用没有受伤的那只右手捧着一本《卡拉马佐夫兄弟》阅读,因为只有一只手的缘故,翻页动作有些笨拙。

    见到恩尼和阿西莫夫都来了,普佐有些惊讶,同时心中也有些感动,但兄弟之间无需多言,普佐就说起了昨天发生的事。

    让人相当唏嘘,有种面对时代浪潮的无力感。

    ——虽然这个时候美国还没参战,罗斯福也还没正式签署公告确立义大利裔「敌侨」的法律地位。

    但在前天墨索里尼对英法宣战后,在社会地位上义大利裔立即就成为了「敌国侨民」,而那些因为战争而不安丶紧张的美国人,自然就采取了暴力行动。

    唯一的好消息是……暴力事件的范围并不大,受伤的只是少数人。

    而且由于弗雷德·波尔来得及时,所以普佐的伤势也不算太重。

    虽然看起来可怕了点,但脸上的伤只是皮肉伤,最严重的地方就是手臂有一点骨裂,需要打一段时间的石膏。

    加上贝尔维尔医院是建立于1736年的美国最古老的公立医院,有着纽约最大的创伤中心和急诊,治疗这种伤势也很拿手。

    所以,普佐只是需要静养一段时间。

    见到普佐没什麽大碍,恩尼和听闻消息后过来的阿西莫夫都松了口气。

    尤其是恩尼,很庆幸普佐不需要进行手术,毕竟这个时候青霉素还处于实验阶段,唯一能用的抗菌药就是磺胺,手术感染风险可是相当高的。

    由于普佐的伤势没那麽严重,加上医药费已经花了40多美元,不想再多花钱了,在恩尼和阿西莫夫的帮忙下,收拾好东西后普佐就出了院。

    虽然这段时间没法工作,但好在普佐有足够的稿费能支撑一段时间,也当做是在家里闭关创作——普佐是右撇子,一只手也能写小说。

    送普佐回到家,之后,阿西莫夫去学校上课,恩尼一个人去买打字机。

    在百货公司的文具店买了一台全新的「安德伍德打字机」,花费了51美元。然后又花了80美分,买了400张打字机纸。

    回到家后。

    恩尼就开始着手写读者回信,这件事不先做完,难免会分散他写作的心思。

    「你好,我是你的一位读者,你在小说中写到的『排险者』,它冷酷地提供真理,又严格执行规则,看着科学家们走向死亡。这是不是对纳翠的隐喻?它们不也是打着『先进』和『真理』(如种族优劣论)的旗号,引诱一个国家走上祭坛吗?」」

    「我不懂什麽深刻的丶高远的思想,我只是一个普通读者……我想说,生命如此宝贵,我们每天都在为活下去而挣扎,尤其是在这个战争丶萧条的年代,怎麽会有人愿意为了一个『答案』就去死?我的问题是……你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吗?」

    「你的小说很好看,我希望你的小说是真实的……我是说,德国被打败的那个部分。」

    「……」

    经过约翰·坎贝尔挑选的读者来信,有的是很犀利的提问,有的只是单纯藉助这种方式来宣泄内心对未来的不安——或许是这种隔空对话的方式让读者有一种不必知道答案的寄托感。

    恩尼认真阅读着这些问题丶宣泄,将打字机纸摆放好,开始敲打键盘回答。

    「这是一个犀利且富有洞见的解读,但在这个故事中,『排险者』提供的是真实的丶纯粹的真理。而纳翠是一种扭曲的丶致命的意识形态,一种『伪真理』,这是其本质区别。」

    「您的来信或许道出了大多数人的心声。您是对的。对于饱受战火摧残的普通人而言,生活的真理就是生存丶爱与坚韧。也因为对生命的珍视,所以选择「死亡」更需要勇气,就像是那些与德军战斗的军人一样……赴死并不是对战争的悲观,而是乐观的相信他们的流血丶牺牲,会换来一个幸福的未来,无论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别人。」

    「德国的战败是必然的,我们都相信这一点,我的信念与您同在。」

    「哒哒哒…咔嚓…哒哒哒」

    卧室中回荡着按键声与换行声,油印成纸张上无声的答案。

    ……时间一晃而过。

    1940年7月10日,欧洲战场态势进一步升级——纳翠德国发动空军,大规模空袭了英国本土南部的航运船队丶港口丶海军基地和机场。

    这代表着「不列颠之战」……正式开启。

    与此同时,7月号的《大西洋月刊》也在今日开始发售。

   &n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