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全部提出来。”朱由检道,“优先用于治河工程。至于那些田产商铺,尽数变卖,所得款项专款专用,不得挪移。”
“可是……”田尔耕迟疑,“这些钱虽多,仍不足半数……”
“还有第二条路。”朱由检目光转向南方,“江南。”
殿中众人顿时屏息。
江南,天下财赋之源。南直隶、浙江、江西三地,占全国税收六成以上。可那里也是士绅豪强盘根错节之地,税赋常年隐匿不报,实际收入远高于账面。
“朕已下令清查江南田亩。”朱由检道,“户部派出十三个巡查组,携《屯垦授田令》副本,会同地方官吏,逐县丈量土地,核实隐田。凡隐瞒不报者,一经查实,田产充公,主家流放三千里。”
“这……”毕自严震惊,“怕是要激起民变!”
“不会。”朱由检冷笑,“朕给他们两条路:要么主动申报,补缴三年税款,可免罪;要么等我们查出来,抄家灭族。你猜他们会选哪个?”
殿中一片沉默。
谁都明白,这场风暴即将席卷江南。那些平日里趾高气昂的乡绅大户,恐怕做梦也想不到,新皇帝的第一刀,竟不是砍向流民,而是砍向他们这些“衣冠禽兽”。
“第三笔钱,来自商业。”朱由检继续道,“朕将开征‘水利特别税’,凡运河沿线商船,按载重吨位收取税费,专用于治河工程。同时,允许民间资本参与渠闸建设,建成后可通过收取灌溉费收回成本并盈利。”
“这……可行?”毕自严喃喃。
“有何不可?”朱由检反问,“商人逐利,只要有利可图,自然趋之若鹜。况且,渠道修成之后,灌溉便利,粮产上升,他们贩运的货物也会更多,何乐而不为?”
他顿了顿,语气陡然转厉:“最重要的是,朕绝不允许任何人拖慢进度!从今日起,所有非紧急工程一律暂停,包括朕自己的寿陵修建,全部停工!宫中用度削减七成,妃嫔以下不得乘轿,每日只供一荤一素一汤!”
“陛下!”朱光祚老泪纵横,扑通跪下,“此举太过折损龙体,臣万死不敢奉诏!”
“闭嘴!”朱由检怒喝,“你是朕的臣子,还是朕的保姆?朕的身体,轮不到你来管!朕只知道,若再耽搁一日,就有千百百姓饿死、淹死、病死!朕宁可自己饿死,也不能看着子民受苦!”
那一瞬,整个大殿仿佛凝固了。
没有人说话,只有烛火在风中轻轻摇曳,映照出皇帝坚毅如铁的侧脸。
良久,毕自严缓缓跪下,声音哽咽:“臣……愿竭尽全力,为陛下筹措资金,督办工程,纵肝脑涂地,不敢辞也!”
“臣附议!”朱光祚叩首。
“臣誓死效命!”田尔耕紧随其后。
一道道身影接连跪倒,直至殿中八人尽数伏地。
朱由检望着他们,神情稍缓,轻声道:“起来吧。朕不需要你们殉道,只需要你们办事。记住,这不是朕一个人的事,是关乎大明百年国运的大事。”
他再次指向舆图:“第一阶段‘安民奠基’,四年完成。朕要看到八万精兵成型,十万流民进场,十条主渠开工,五座沉沙闸建成。第二阶段‘中游稳固’,八年推进。洪泽湖、东平湖改造完毕,预警体系全线贯通,漕运保障无忧。第三阶段‘下游固源’,三十年乃至更久,黄土高原梯田遍地,植被恢复,泥沙减少七成以上,黄河真正变为利河!”
“此三阶之治,步步相连,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他声音低沉却坚定,“朕不怕慢,只怕停。不怕难,只怕退。只要方向对了,哪怕走一步,也是进步。”
说完,他转身走向御案,提笔写下四个大字:**治黄如治病**。
随即盖上玉玺,交予朱光祚:“即日起,成立‘总理河道总督衙门’,你为总督,毕自严协理财政,魏忠贤总监察,田尔耕掌兵务,其余诸人各司其职。凡阻碍工程者,无论官职高低,一律严惩不贷!”
“臣等遵旨!”众人齐声应诺。
退朝之后,夜色已深。
乾清宫内,烛光摇曳。
朱由检独自坐在龙椅之上,望着窗外漆黑的天空,久久未语。
王承恩轻手轻脚走进来,低声问:“陛下,还不歇息?”
“睡不着。”朱由检叹了口气,“你知道吗,刚才那一番话,朕准备了整整三年。从登基第一天起,就在想怎么治理黄河,怎么救活那些百姓。”
王承恩默然。
“魏忠贤是个恶人,可他有用。”朱由检淡淡道,“就像一把刀,本身没有善恶,关键看握在谁手里。朕让他复出,不是信任他,而是需要他去做那些文官做不了、也不敢做的事。”
“奴婢明白。”王承恩低声道。
“还有江南……”朱由检眼神微冷,“那些士绅,平日口口声声仁义道德,背地里兼并土地、逃避赋税,比贼还狠。朕不动他们,国库永远空着。可一旦动手,必然群起攻之,骂朕暴君、昏君、残害士林……”
“可陛下是为了江山社稷。”王承恩急忙道。
“嗯。”朱由检点头,“所以朕不在乎骂名。青史如何写朕,留给后人评说。朕只求在位一日,不负天下一日。”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紫禁城外无边的黑暗,仿佛看到了千里之外那条咆哮的黄河,看到了无数流离失所的百姓,看到了未来某一天,黄泛区变成沃野千里、渠网纵横的富庶之地。
“总有一天……”他轻声说,“人们会忘记朕是谁,但会记得,曾经有一个皇帝,拼尽一切,把黄河驯服了。”
王承恩站在身后,热泪盈眶,却不敢出声。
那一夜,乾清宫的灯亮到天明。
而在千里之外的河南兰阳,第一支工程先遣队已在月下集结。八万精兵的招募令贴满了城镇乡村,流民们排着长队报名,只为一口饭吃,也为那一纸承诺??**亲手开渠者,优先授田,十年免税**。
消息传开,无数人奔走相告。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