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7、一只偷油婆  风信子的春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风信子的春天》 27、一只偷油婆(第1/2页)

    刘婆从前不肯言说的过往自那晚被揭示之后,人们才发现,其实,大伙都想多了,刘婆的身世根本谈不上神秘。

    只是一个未婚先孕的年轻女人,被男方家猜忌,被娘家赶出家门,把孩子生下来送回娘家以后,上山住了几年,最终远走他乡的故事,不说别处,就说什蒲,都有很多更富谈资的桥段,个个都比刘婆的精彩。

    有人说刘婆没脑子,那个年代敢干出这样大逆不道被人戳脊梁骨的事,还有人说刘婆心太软,孩子既然都留在家里了,那么就不要管,不论是娘家还是夫家养着,都不关她的事,走都走了,就别回头。也有人,特别是上了年纪的女人,反倒能共情刘婆的抉择:“说得轻巧,哪有当妈的真能不要孩子?”

    刘婆一开始把孩子送回娘家,也是在赌,她赌人心都是肉长的,家里人面对“犯了错”的女儿,生气是应该的,但总不至于迁怒到那么小的孩子身上。她躲在山上,悄悄探听,后来听说是爸爸和哥哥出面,把孩子送到了男方家里,和对方达成了约定:我闺女已经走了,生死都不定呢,剩这么个孩子,你家认也好,不认也罢,总归我们得一起把她养大,你们别想着缩起头来躲,大不了我们就闹开,大家一起难看。

    那个年代,孩子没有被扔掉,没有真的被淹进河里,已经是万幸,所以刘婆的女儿,从小就吃百家饭,没有亲妈在身边,她就和外公外婆住几日,再去爷爷奶奶家睡几天。

    刘婆在山上是没有收入来源的,也不敢露面,根本不可能帮得上忙,后来过了几年,她决定下山去,到远一点的地方讨生计,也是为了寄钱回去,让女儿寄人篱下的日子过得松快些。

    可是,没妈的孩子想要安安稳稳长大,又哪里是这么容易的。

    刘婆离开时悄悄留了个小尾巴,让同村的一户心善的人家帮忙看着,时不时通一两封信件,也是这户人家,看着刘婆的女儿在村子里太受欺负,孩子们都骂她没妈,把她绑在柴火垛上,有的时候饭也吃不饱,衣服都露肉,村里的傻汉天天对着她虎视眈眈,实在于心不忍,才告诉了刘婆实情。那户人家是这样说的:“我不知道你现在过得怎样,只要你还有一口饭吃,就回来把孩子接走吧,别信你家里人,你寄回来的钱,不知道都填了什么窟窿,他们连学都不给孩子上。”

    “跟着谁都不如跟着亲妈,你别太心狠了。”

    刘婆收到信,眼泪几要流干。

    她哪里是真的心狠,只是她想着自己名声不好,在村子里无立足之地,如果带孩子出来,又怕养不起她,盘算来盘算去,跟着自己总归是下下策。

    如今的事实证明,她想的全错了。

    刘婆匆匆做了决定。

    时隔十几年,她第一次重新回到老家,把女儿接了回来。

    可到此时为止,女儿从没见过她一面,也根本不认识她是谁。

    母女俩就这么强行绑在一块儿,别别扭扭地生活在了一起。

    周围邻居时常听到母女俩的争执,还有砸东西的声音,不过最终,往往都是以刘婆的哭泣作为结尾,大家茶余饭后讲起刘婆的事,说什么的都有。有人说刘婆不容易,这孩子不懂事,不体谅当妈的,也有人反驳,那么小一个孩子,从小没爹疼没娘爱的,你指望她懂什么事?好像归根结底,这件事谁都怨不得,各有各的苦衷,各有各的不容易。

    庾璎问我:“你怎么看?”

    我说,因为我没当过妈妈,所以我只能站在女儿的角色里,因为我提前知晓了前因后果,所以我能明白刘婆心里的苦,但刘婆的女儿,她什么都不知道,从她的角度来看,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就是被抛弃的,你如何让她对刘婆产生感情,乃至心存感恩呢?

    庾璎点点头:“我也没当过妈妈,但老话说......”

    “......老话讲,等你当了妈,就什么都懂了。”我打断了庾璎。

    庾璎和我对视,然后一齐笑起来。

    看来我们都听过同样的话。

    ......等你当了妈妈。

    等你当了妈妈,很多以前不懂的东西,不理解的事情,好像瞬间就明白了。

    刘婆把女儿带在了自己身边,母女俩的生活从一开始的鸡飞狗跳,到后来的逐渐平静。不过始终没有变的是,刘婆的女儿一直对刘婆存有敌意。

    这种敌意很隐晦,平日里不会显露,但只要有一点点争吵的苗头,女儿就会突然发起脾气,刘婆自觉亏欠女儿,在女儿面前总是会低半头,有些本该有的教育,话说出口,也会显得底气不足。刘婆送女儿去上学,因为身边的同学都比她年纪小,同龄孩子又都不爱带她玩,所以镇上那些三三两两成群结队的半大孩子里,永远瞧不见刘婆女儿的身影。

    刘婆的小平房本就在镇子最西边,比较偏僻,她又喜欢在院子里,一个人望天,一个人玩。

    在什蒲,没人说她是没妈的孩子了,但,恶意不会减少,一些玩笑话在不经意处出口最伤人,有同学在班里问刘婆女儿:“你家是赚死人钱的?”

    还有人在作业本上撕下一张,偷拿老师的红色钢笔一通鬼画符,然后学着那时刚刚兴起的香港电影那样贴在脑门上,在她面前蹦:“抓我呀,抓我呀。”

    刘婆女儿觉得他们幼稚,但话挂在嘴边,面对成群结队的同学,她怎么也说不出口,她是孤独的,是孤军奋战的,是特殊的,是与众不同的,所以她不敢与众多人为敌,怒气压抑在喉头,在胸口,最终寻到的唯一的发泄出口,只能是刘婆,只能是自己的妈妈。

    她回家,把白天在学校里积攒的委屈通通发泄出来,她用家乡话,穷尽所有难听的话,质问、指责刘婆,你为什么要干这个?为什么要赚死人钱?你不嫌丢人吗?

    面对女儿的斥责,刘婆很痛苦,但更痛苦的是,她打心里觉得女儿说得对,但凡她当初没有一时冲动“犯下错”,但凡她有点能耐,便不会做这一行,便能给女儿一个完整的家,更更痛苦的是,她除此之外,身无所长,如果弃了这个做纸扎的手艺,她连女儿都养不起。

    人生有太多无可奈何,打碎牙齿的痛楚一次又一次,循环往复,不计其数。

    固然刘婆自责,心疼女儿,可她也实在是没办法放弃这个生计,她能做的,就只是带着女儿重新找住处,从偏僻的地方,搬到更偏僻的地方,远离人群,远离那些不好听的声音,把家里那些做好的纸扎都藏在仓房里,尽量不碍女儿的眼。后来,再有人来什蒲找刘婆订纸活,便会被镇上的人告知,哦,找刘婆,你往西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