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他对孩子们说:“今天不看别人的故事。今天我们来讲你们的。”
起初没人敢动。直到一个小女孩颤抖着走上前,坐了下来。她闭上眼,戴上设备,开始讲述自己逃亡路上看到的最后一棵树。她说那棵树倒在战火中,树枝像手臂一样伸向天空,但她记得,春天来时,树根还在发芽。
五分钟后,影像投射在墙上:焦土之中,嫩绿的新叶破土而出,随风轻摆,如同无声的舞蹈。
全场寂静。
接着,第二个孩子走了进去,然后第三个、第四个……
那一天,共感小屋生成了十七段全新记忆影像,最长的持续了四十三分钟,最短的只有十一秒。它们没有标题,没有署名,只在结尾浮现一行字:
> “这是一个真实发生过的故事。
> 它属于讲述它的人。”
当晚,吕睿独自坐在火炉旁,翻阅这些影像的日志。他发现,有几个孩子的记忆里出现了同一个身影??一位穿白大褂的女人,在废墟中分发药品,帮受伤的小孩包扎。她的脸模糊不清,但动作温柔坚定。
他的手指微微颤抖。
他知道那是谁。
不是幻觉,也不是程序错误。那是母亲的研究成果早已扩散到世界角落的证明。当年她未能完成的“情感延续实验”,如今正以另一种方式重生。
泪水无声滑落。
他抬头看向窗外,北极的夜空再次亮起极光,色彩流转,宛如流动的胶片。远处传来笑声,是林溪和甘心雅在教孩子们玩手影戏。一只纸鹤的影子飞过玻璃,掠过那株已高过窗台的绿植。
第二天清晨,一封加密邮件抵达吕睿的终端。
发件人地址为空,内容只有一段视频链接。
他点开。
画面晃动,似乎是由手机拍摄。地点是一座废弃医院的地下室,墙上有明显的爆炸痕迹。镜头缓慢推进,最终停在一扇锈迹斑斑的铁门前。门缝中,露出半本烧焦的笔记本。
一只手伸入画面,小心翼翼翻开。
第一页写着:
> **《共生叙事理论初稿》**
> 作者:吕昭宁
> 注:若此文档被发现,请交予持有编号001胶片盒之人。
吕睿屏住呼吸。
第二页是一张手绘图,描绘了一个六边形能量阵列,中央标注着“七人同心,方可启明”。旁边写着一段话:
> “当七个完全不同的人,因同一份信念聚合时,
> 共感网络将突破个体局限,进入‘群体直觉’状态。
> 此即‘导演宇宙’的。”
最后一行字迹潦草,显然是匆忙写下:
> “他们还在找我。如果我没回来,请告诉我的儿子:
> 真正的导演,不是创造故事的人,
> 而是让每一个普通人,都有勇气说出‘这就是我的人生’的人。”
视频结束。
吕睿坐在原地,久久未动。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桌面上,照亮了那枚旧怀表。他轻轻打开,磁带仍在运转,母亲的声音低柔响起:
> “亲爱的孩子……只要你还在讲述,我就从未真正离开。”
他合上怀表,站起身,走向主控室。
林溪正在查看卫星地图,突然抬起头:“你怎么了?脸色这么白。”
“我妈可能……还留下了别的东西。”他说,声音有些发颤,“不止是理论,还有实物。那个地下室的位置,我在资料库里见过??是‘黑井计划’最初的三个秘密站点之一。”
“你是说……还有未激活的共感核心?”
“也许。”他点头,“但如果真是那样,它不会自动启动。需要七个人,带着不同的信念,同时接入。”
林溪猛地睁大眼睛:“你是想重启整个系统?可这太危险了!上次差点……”
“我知道。”他打断她,目光坚定,“但如果我们不去找,那些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残片可能会被错误的人找到。而且……”他顿了顿,“我想完成她最后一句话。”
房间里陷入沉默。
片刻后,田大鹏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地质勘探报告:“那个地方现在属于无人区,常年暴风雪,GPS信号不稳定。开车进去至少要三天,步行更久。”
“那就准备出发。”吕睿说。
“你疯了吗?”王拓跟进来,皱眉,“你以为这是拍电影?现实里没有重来的机会!”
“正因为它不是电影,”吕睿看着每一个人,“所以我们才必须去。我不是要拍新的片子,我是要去取回属于所有人的东西??包括那些还没学会说话的孩子,包括那些被遗忘在战争角落的灵魂。”
甘心雅走进来,默默放下一张机票:“我已经联系了最近的科考队,他们愿意提供支援。但条件是,全程录像备案。”
周念站在门口,静静地看着吕睿。良久,他抬起手,打出一句话:
**这次,换我带你走进影院。**
吕睿笑了。
七日后,暴风雪再次降临北极圈。
一辆改装越野车穿越冰原,向着地图上那个红点驶去。车内,七人围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