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第125章 跨时代的理念
恩尼从车上下来,本来想说不用这麽麻烦,但因为是第一次接触录制音乐的工作,心中也有些小紧张。
他点了点头:「我就喝点咖啡吧!」
米特尔·西蒙显然经常来这监制录音,对这里的环境很熟,几分钟后就从附近一间咖啡馆买回两杯咖啡,一杯给自己,一杯给恩尼。
随后,米特尔·西蒙带着恩尼上楼,到了一间专门对外租赁的录音室。
而作为迪卡唱片公司的经理,米特尔·西蒙经常光顾的录音室自然硬体设施和软体设施都不会差,实际上这里也是CBS广播电台常用的录音室。
恩尼是头一次亲临录音室,对一切都感到好奇。
虽然这里没有后世的录音室那样有现代感丶科技感,相比起来还比较简陋,但该有的设备这里全都很齐全,调音台丶麦克风丶隔音屏等都是具备的。
而且,这里空间很大,从地板到墙壁都是用木头铺设的,然后再贴上吸音材料。在录音室的正中央还有一台崭新的钢琴,至于别的乐器也都很齐全。
最显眼的是录音室中那台醋酸酯唱片刻录机,上面放着一张涂漆铝盘,用唱臂夹持着,末端是尖锐的刻录针,录音时会直接将声音的纹路刻录在铝盘上。
此时,录音师和三名乐队成员,以及米特尔·西蒙从公司带来的一名资深编曲人都已在此。
毕竟,没有什麽歌曲是仅仅以钢琴为伴奏的,所以米特尔·西蒙打算在恩尼弹奏的核心旋律上再增添点别的乐器的音色,来增加伴奏的层次感。
不过,恩尼可是听过原版伴奏的。
所以,当那位编曲人还想着先听恩尼弹唱一遍《Imagine》,听一听核心旋律的感觉和氛围,再来决定如何进行编曲的时候。
恩尼就按照约翰·列侬版本的伴奏,将他需要在旋律中加入的乐曲,都对编曲人说了出来。
首先是加入电贝司,能为歌曲提供稳定的低音,增加伴奏层次感;然后是鼓,能够使歌曲更具动感;最后是电吉他,能在歌曲中起到点缀和丰富和声的作用。
当然了,这个时代还没有电吉他和电贝司这种电鸣乐器,所以恩尼就用吉他加拾音器来当作电吉他,用低音提琴来代替电贝司。
而这种超越时代的编曲方式,让米特尔·西蒙带来的编曲人有些大跌眼镜,毕竞时下流行的旋律编曲基本采取的都是铜管+钢琴的演奏方式。
不过,恩尼却坚持如此,而米特尔·西蒙也很挺恩尼,这让编曲人心中有些不满。
但在乐队和恩尼随即开始的磨合中,听到歌曲成品的编曲人直接就惊了,再也没有多说什麽。
接下来的时间里,乐队和恩尼又进行了十几遍的磨合,彼此之间都足够熟悉丶熟练之后,录音才正式开始。
恩尼一边弹奏着钢琴,一边对着铝带话筒唱歌,米特尔·西蒙抱着手臂在玻璃外听着,沉浸在这个重新演绎的《Imagine》版本中。
不得不说,在恩尼提出的编曲建议下,这首歌曲的整体氛围变得更加宏大丶抒情,歌曲的情感表现力比之前增加了不是一星半点。
这让米特尔·西蒙更是惊叹于恩尼的音乐才华,同时心中痛惜不已——去写小说真是屈才了啊!
这个时代录制音乐的模式与后世差别很大。
后世的录制模式全都是用电脑软体来处理,可以无限进行录制,后期就算出现瑕疵,也可以直接用软体效果器来修复。
但这个时代的录制模式,就是用刻录机在碟片上刻下刻痕,不仅成本大,而且试错代价也大,只要稍微有一个错音,整个碟片就报废了,没有任何修改的可能。
此时,恩尼在唱歌的时候,歌曲声音通过话筒被捕捉,经过复杂线路传输到刻录针上,灼热的针头嘶嘶作响地在碟片上雕刻出声痕。
只是,就算是经过十多次的磨合,中途也难免会有出错的时候。
所以他们花了整整一上午的时间,才算是完成了这首曲子的录制,每个人都有些精疲力尽。
而接下来的事情就很简单了,这盘刻录好的母盘会被米特尔·西蒙送到工厂压制,最终压制成78转唱片进行销售。
至于首批唱片压制的数量·按照行业惯例,新人首发是500~2000张之间,压制好后,会首先铺货到电台和本地唱片店试水。
而成名歌手发行的新单曲唱片,首批唱片压制的数量,则是5000~2万张之间,例如弗兰克·纳屈和平·克劳斯贝这样的顶流明星。
当然也有例外,当唱片公司确信他们手上有一首必然会引起轰动的歌曲时,为了迅速占领市场丶防止盗版,公司往往就会进行大规模首发压制,会下令一次性压制数万张,甚至更多。
好不容易录制完了《Imagine》母盘,米特尔·西蒙心情大好,心里也是一块大石落地,便请恩尼和整个录制团队,一起到附近的「白色城堡」吃汉堡。
这倒不是米特尔·西蒙小气一一谁都知道疲惫的时候什麽大餐都不好吃,就是汉堡+冰可乐才最对胃。
一群人吃吃喝喝着,录音师和那些乐队成员此时都在七嘴八舌称赞着恩尼这首歌,他们作为音乐行业的从业者,自然不知道听过多少歌手的歌。
但像恩尼这首《Imagine》,真是前所未见!
简单点说,就是一个字,好听,太好听了。
而以专业角度来说的话,这首《Imagine》绝对是划时代的先锋音乐,直接就颠覆了当下的音乐潮流,和主流音乐完全不同。
除了旋律外,这种先锋性尤其是体现在编曲的框架上,在时下听众与歌手都习惯以爵士大乐队来进行伴奏的潮流中,恩尼选择了前所未有的弦乐合奏,也采用了从未被使用过的「电声乐器」来进行编曲,完全就是没人去尝试过的事,但却意外的好听。
唯一的遗憾就是由于受限于技术和材质的原因,目前的78转唱片的频响范围很窄,伴奏中的一些高频音都无法刻录进去,且播放时会伴随明显的背景噪音,也就是唱针划过盘面的「沙沙」声,这也就是为什麽这个时期的唱片在后世听来都有一种「复古质感」的原因。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