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4、第 14 章  元春不干了[红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仿佛这因为这一句话,连日里来的疲惫都得到了缓解,人也不如先前烦闷。

    周高昱掌权以来,凡做下的每一个决定都反复思量、认真裁夺。自认无愧于心、无愧于臣民。

    他也的确做的很好,此次的疫症能被快速遏制,堪称奇迹。平安州距离皇城不远,快马不过五日,乘船更快,顺风顺水,两天就能抵达。

    如果朝廷当初没有坚定地把灾民集中收治,而是仍由疫症蔓延,那么不出月余,皇城也将哀鸿遍野,损失不可估量。

    康泰朝也爆发过时疫,彼时是何等的惨烈,即便过去了二三十年,一些老臣们仍旧记忆犹新。

    那时不是没有人提过这个法子,只是康泰一生好名,不肯在史书上落人褒贬,于是直接否决了。

    康泰那会儿还是壮年,上下归心。不比永正此时诸多掣肘。两相对比,新帝的魄力着实让人心折。

    上位者能让属下誓死效忠的,从来不是蝇营狗苟的手段。

    周高昱在这一仗中充分展示了自身的能力,朝野上下无论立场如何,都为之心悦诚服!

    新皇顺了,太上皇心里就不得劲儿。内外的夸赞之声吵得康泰帝耳朵疼。

    大皇子一病,听到消息的太上皇就借着这个由头把皇帝叫到了养心殿,名为问询,实为指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元春不干了[红楼]》 14、第 14 章(第2/2页)

    言语上还有限,不过是些老调重弹。揪住圈禁灾民一事大家鞭挞,说是此举有悖人伦,伤了天和。

    还说皇帝迟迟不肯下罪己诏,这才触怒上苍,累及大皇子。言语间好似十分心疼孙儿,衬得周高昱过分薄情寡性。

    周高昱年轻气盛,从来只将神佛之道作为驭民的手段,本对这种说法嗤之以鼻。

    不料恰在那日晚间,太医院院正来报:良嫔那一胎不好,恐怕保不住。

    仇昌虽是甄太妃家里荐来的,可他不傻,这宫里真正的主子是谁,人心里门儿清。

    康泰帝画的大饼,也就只有甄氏自己当真,正常人也不会想给成年的皇帝当后妈。

    这田间老汉听了,都要笑掉大牙的事儿,甄氏正在孜孜以求,不计后果。

    仇昌看出来以后,就知道自己是养老无望了,难过了一阵,就想着为子孙某条后路。

    做奴才的,最忌讳改弦更张,另投新主。但逼不得已得另投时,仇昌就选了宫中最粗的大腿——皇帝。

    太医院院正就是皇帝的人。仇昌以探讨医术为名,向院正透露过两次良嫔的真实情况,发现院正并没有拒绝,就知道这条路有希望。

    良嫔的胎其实一直不顺,母体本弱,进宫的这五年又失于调养,这一胎委实保的艰难。

    若良嫔的心胸能开阔些,配合着太医也还有顺利生产的可能。

    可她多思多虑,敏感多疑。且越临近产期,状态越差,脉象常有惊惧不安之相。

    仇昌试图引导她放开心思,反招来她的忌惮,也是于事无补。

    甄太妃为了讨个好口彩,从始至终都对外宣传良嫔怀相好,身体好,胃口好,样样都好。

    私底下却暗示仇昌,只要保得皇子平安,其余都是次要的。

    若仇昌果依了她的话,恐怕还等不到瓜熟蒂落,褚香薇就要油尽灯枯。

    仇昌得了皇帝的示下,也算使出了浑身解数。可惜终究还是回天乏术。良嫔这一胎就是早晚的事,如今只是暂且瞒着人罢了。

    大皇子那边险象环生,碍于国体周高昱不能去看望,惠妃又在其他事上动了心思。可怜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名义上父母俱全,生死关头却独自扛着。

    周高昱怜惜儿子,每日都要亲自探看大皇子的脉案并药方,再忙也要听人回报他的情况,问饮食问寒温。

    好容易传出消息来说大皇子有好转了,良嫔偏又出了事!虽是个不受期待的孩子,但到底是自己的血脉,周高昱少见地动摇了。

    对自己一直坚守的信念产生怀疑,这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自负如周高昱也不能免俗,这才有了钟灵殿里,皇帝少见的脆弱。

    那一夜皇帝的探访悄无声息,元春也下了封口令不许上下议论,就当风过了无痕。

    对于大皇子的事,元春克制住了好奇心不许自己人去打听。

    但外边还是风传,惠妃娘娘哭求着要去侧殿陪伴染疾的大皇子,可惜按例是不许的,于是只好将正殿让出,命太医院诸人日夜看护大皇子,便宜行事。

    惠妃自己则避居侧殿,日夜持经念佛,为大皇子祈求平安。为表虔诚,除了每日听人汇报大皇子的情况,越发连人都不见了。

    如今宫里人人都赞惠妃慈母情深,可元春却感到了深深的违和。

    她自己虽没做过母亲,从小也见惯了王夫人是怎么对宝玉的,还有李纨之于贾兰,哪怕赵姨娘对贾环,那都是片刻不肯稍离眼前的。

    何况是这样的大病面前,一个不好,母子就是生离死别,哪里能安坐礼佛?

    远的不说,就德妃那样一个人,若此番病的是二皇子,只怕她就算一头磕死在殿前,也要亲自去陪着允仁的。

    惠妃太理智了,迫不及待地让出正殿,更像是要避开大皇子一样。

    这实在让人百思不得其解,难道当真是因为非己所出,所以才能这般淡定吗?

    元春苦笑着摇了摇头,只希望是自己多心了。

    惠妃是齐家的女儿,齐家一向治家严谨,规行矩步,和自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