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3章枪击案  还写什么歌,快进到不要笑挑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你知道吗?”散场后她对夏深说,“刚才那一幕,会被载入项目史。这不是一场演出的成功,是信任的建立。”

    夏深摇头:“不是我建立了什么。是我们终于学会了,不必完美才能被听见。”

    当晚,他住在学校提供的教师宿舍,老旧但整洁。窗外是城市的霓虹,远处高楼广告屏上正滚动播放一条娱乐新闻:“林骁新歌《巅峰之上》登顶全球华语榜,打破 streaming 平台历史纪录。”画面中,林骁站在金色舞台上,身后是三千人合唱团与无人机阵列拼出的巨大LOGO。

    夏深静静看了几秒,关上了窗帘。

    他打开笔记本,登录“地球回声档案馆”,发现《未命名 No.1》已被改编成十二个版本,其中最令他动容的,是一段来自乌克兰战区小镇的投稿。标题写着:《防空洞里的钢琴声》。

    音频开始前,有长达三十秒的寂静,接着是一个年轻女孩的喘息声,然后是断续的琴键敲击??一架明显走音的立式钢琴,在地下室里发出沉闷的声响。她弹的正是《未命名 No.1》的主旋律,但每次弹到第三小节就会停顿,似乎在躲避什么。背景里隐约传来远处爆炸的余波。

    录音末尾附了一段文字:

    > “这是我们家唯一剩下的东西。”

    >

    > “爸爸走了,房子塌了半边。”

    >

    > “但我每天都会来这里弹一会儿。”

    >

    > “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听到。”

    >

    > “但我觉得,只要琴还在响,我们就还没输。”

    夏深闭上眼,胸口发紧。他立即联系平台技术团队:“把这段设为首页推荐,并启动紧急援助通道。查清位置,想办法送去一台防潮便携钢琴,还有食物和净水设备。费用从我个人账户走。”

    “你确定?”技术人员问,“那边现在很危险。”

    “正因为危险,才更需要声音。”他说,“音乐不是逃避战火的方式,而是证明我们仍在活着的方式。”

    三天后,夏深出现在北京郊区的一间地下录音棚。这里是他秘密筹建的“非商业创作空间”,不对媒体开放,也不接受赞助。墙上挂着一块黑板,写着一行字:“此处只产真心,不造流量。”

    今天,他要完成《城市呼吸》的最后一轨混音。

    外卖员老陈已经到了,穿着干净的衬衫,拘谨地坐在监听椅旁。制作人小裴调试着设备,低声说:“引子部分用的是他那天录的口哨,C调偏低,但我们升了半音,让它更容易融入弦乐铺底。”

    夏深点头,按下播放。

    音乐从雨夜的口哨开始,孤独而悠扬,仿佛一个人穿行在空荡街道。三十七秒后,低音提琴悄然进入,如同心跳复苏;一分钟整,城市苏醒的采样音效层层叠入??地铁报站、早餐摊油锅滋响、孩童背书声、共享单车解锁声……最终汇成一段极具生命力的交响。

    副歌部分,女声吟唱缓缓升起,歌词只有两句:

    > “我在,故我呼。”

    >

    > “我在,故我吸。”

    老陈听着听着,忽然抬手擦了擦眼角。

    “这是我送外卖那天……淋雨的时候吹的?”

    “是你。”夏深微笑,“而且是你让这首歌有了灵魂。”

    “可我只是随便吹着解闷儿……”

    “可那声音里有真实。”夏深打断他,“你知道为什么大多数人听不到城市的呼吸吗?因为他们太忙于奔跑,忘了停下来听。而你,在风雨里还愿意吹一支不成调的曲子,说明你心里还住着一个不想麻木的人。”

    老陈低下头,声音微颤:“其实那天……是我妈刚做完透析回家。医生说最多还有半年。我一边骑车一边哭,又不敢让她看见……就吹了这个。”

    录音棚里一片静默。

    夏深轻轻拍了拍他的肩:“所以这首歌,不只是你的故事,也是千千万万在生活重压下依然选择温柔的人的故事。”

    混音完成后,他们决定不做任何宣传预热,直接将《城市呼吸》上传至“地球回声档案馆”,并同步推送给全球合作电台??包括纽约社区广播、肯尼亚乡村FM、冰岛国家古典频道等。

    二十四小时内,播放量突破百万。评论区迅速被各种语言填满:

    > “我在东京凌晨三点的便利店听见这首歌,哭了。”(日语)

    >

    > “我是一名环卫工人,每天四点起床。这是我第一次觉得自己也被看见。”(四川方言录音)

    >

    > “我在加沙地带,炮火声太大,但我用耳机反复听了十遍。”(阿拉伯语)

    最让夏深触动的,是一条匿名留言:

    > “我曾经觉得,普通人就不该妄想表达。”

    >

    > “直到今晚,我听见了自己的呼吸。”

    与此同时,“流浪艺术家扶持计划”首期落地进展顺利。西非达喀尔的合作点传来视频:一群街头少年用基金会提供的太阳能录音设备,将传统鼓乐与嘻哈结合,创作出一首名为《沙粒与风暴》的作品。南美玻利维亚高原上的克丘亚族老艺人,则用古老笛子重新演绎了《太平洋的另一边》,并在直播中说:“这是我们祖先的语言,如今终于能和世界对话。”

    唯有东南亚湄公河三角洲遇到阻碍。当地政府以“未经审批的文化传播活动”为由,扣押了第一批物资。夏深得知后,没有发表抗议声明,而是邀请三位当地艺术家参与《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