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9章 时代烙印,大炼钢到来  四合院:从天道酬勤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建武两岁从文,三岁习武,五岁精通诗词歌赋,六岁就能胸口碎大石,八岁通晓琴棋书画啊?」

    李红兵倒没有否认自家大儿子的聪敏,却是不由调侃了一句。

    「只要建武做到的,有何不可?」

    陈雪茹是读过书的,从小就上过私塾,受到陈父的影响,她对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也相当重视,尤其看到了现在棒梗这样子,更加引起了她的警惕。

    而且从心里面,陈雪茹是一个骄傲的人。

    李红兵十分优秀,如今早是行业翘楚,她虽然没有那麽大的影响力和名气,但也把自家祖传的布庄经营的不差,自然也想让自己的孩子优秀,甚至是领先于同龄人。

    「孩子教肯定是要教的,不过毕竟还小,不要给他太多的压力,过犹不及。」

    李红兵不反对教育孩子,但并不想过分的卷,尤其是像后世那样。

    什麽样的阶段,做什麽样的事情,他还是希望自己孩子能有一个快乐无忧的童年。

    在这点上,他必须和陈雪茹沟通好。

    听懂了李红兵的意思,陈雪茹却是白了他一眼,没好气的说道:「我又不是那种不开明的父母和老顽固,当然也希望建武和济文快快乐乐,无忧无虑的长大,启蒙和教育这种事情,要循序渐进才是,一口吃不成胖子。

    别的不说,反正我看建武对书法挺感兴趣的,现在先认字识数,等再大一点,倒是可以培养试试,如果真没这方面天赋,我也不会逼着他……」

    对于陈雪茹说的这些,李红兵也不反对。

    孩子生下来,本身就处在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学走路,学说话,学吃饭……除了孩子本身自身的主观学习和模仿,也少不了家长的有意识引导。

    寓教于乐的让李建武认认字,学学数,倒也不算什麽坏事。

    李红兵反对的,只是给孩子施加过多的压力和期望,剥夺他的童年。

    显而易见。

    陈雪茹并没有这样的打算。

    见于此,李红兵也放下了心。

    第二天的时候,李红兵还真从外面买了一些三字经丶千字文的启蒙书,还有像三国演义和白蛇传这种连环画回来。

    李建武一个小孩子,就算是再聪明,他们又怎麽可能给他强制什麽目标和任务,就当做是玩游戏和亲子活动了。

    半个多月后。

    陈雪茹出了月子,并没有急着去丝绸店上班,而是请假在家带娃。

    如今丝绸店的经营主导权,早就不在她这个私房经理手里,丝绸店未来的发展和命运,在陈雪茹看来,基本已经定死了。

    没有了主导权,尤其是在十年股息结束后,丝绸店的所有权也将从共有变更为公有,跟她再没有半点关系,陈雪茹也早就淡了发展壮大的心思。

    关键和当初李红兵「分析」的一样,公私合营的浪潮结束后,基本已经失去了私营经济的土壤,就好比丝绸店进货,都是统一调配和对接,利润什麽的,都基本已经定死了。

    诸多方面,都难有差异化竞争。

    而且基本都是「一家」,属于自己打自己。

    也就受到陈雪茹的影响,店员的服务态度好,当初留下来的老师傅手艺卓绝,丝绸店的口碑和生意一直都不错。

    ……

    时间一天天过去,转眼到了年中。

    由于多了一个陈济文,家里两个孩子,虽然有陈母帮忙带,但陈雪茹照常去丝绸店打卡,却在兼顾工作的同时,把更多精力放在了两个孩子上面。

    李红兵还是和往常一样,到了他这个地步,工资基本已经到顶了,属于整个行业的天花板,只不过随着他手艺愈发精湛,名气逐渐响亮了起来。

    到如今,李红兵的厨艺水平,已经彻底超越了郭友忠这个师父,成为丰泽园之最。

    除了资历,李红兵的厨艺水平,已然不弱于丰泽园的任何一个人,而年轻力壮,更是他碾压性的优势。

    好多老师傅,虽然手还算稳,但显然跟李红兵没法比。

    只不过。

    四合院里却建起了一个土高炉。

    大炼钢来了。

    李红兵知道这个事件,也有过一些了解,甚至专门为此做了一些准备。

    但当大炼钢真正到来的时候,还是感到了震撼,感到了这个时代和民众的疯狂和热情。

    各个民间小分队,土法尽出。

    用耐火砖砌的简易炉子,山坡挖洞当炉子,甚至直接在坑里点火炼铁……

    对原料处理,更是简单粗暴。

    没有焦炭,就直接烧木材。

    铁矿石不够,把家里铁锅铁门都拆了。

    有些是李红兵的听闻,有些却是他已经经历或正在经历的。

    对于这一切,李红兵虽然知道内情和未来,但却没办法做些什麽,只能默默看着这一切发生和进行。

    这天。

    院里又开起了全院大会。

    让李红兵意外的是,这里面居然还有易中海的事情。

    为了完成甚至超出炼钢任务的目标,易中海主动找到阎埠贵和杜建国他们,提议并号召让大家把家里多出来的锅具丶门锁等铁制物件捐出来,加入炼钢的原料当中。

    这些自然不是易中海首创的,而是看到或听说别的院这样做,为了争取表现,所以东施效颦抄来的。

    失去了管院大爷的位置,再加上多次名声受损,并且丢了轧钢厂高级工人的资格,过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