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5章 俺也一样  开局掌控魏忠贤,先抄他一个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不多时,一行人鱼贯而入。

    毕自严与温体仁皆是朝中宿将,神情肃然。

    魏忠贤则依旧是那副老态龙锺,仿佛随时会睡过去的模样,只是那双偶尔开阖的三角眼中,精光内蕴。

    他们三人都注意到,今夜的议事多出了几个年轻得多的面孔。

    陕西巡抚孙传庭,风尘仆仆,眉宇间带着一股西北独有的刚毅与锐气。

    兵部右侍郎熊明遇,神态沉稳,目光深邃。

    陕西督粮参政洪承畴,身材不高,却站得笔直,眼神冷静得可怕。

    河南右参政陈奇瑜,方面大耳,自带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场。

    而站在最后的京营参将卢象升,更是年轻得过分,如同一柄尚未完全出鞘的利剑,锋芒毕露。

    魏忠贤那在宦海中浸淫了几十年的毒辣眼光,只一扫,便心中有数。

    这几个年轻人个个精神烁烁,顾盼之间,皆有雄姿,他们绝非寻常循资历爬上来的官员,而是那种能做事敢做事的干才!

    看来,陛下今夜是要有大动作了!

    这几位便是未来的封疆大吏,国之栋梁!

    众人行礼毕,皇帝并未让他们落座,而是开门见山,抛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问题。

    「诸位爱卿,」皇帝的目光缓缓扫过每一个人,「南直隶,承平二百馀载。然今日观之,朕以为其制已非良制;其在,已非幸事。朕想听听你们的看法——如今之南直隶,其存在,是否依然合理?」

    此言一出,整个暖阁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毕自严与温体仁对视一眼,皆垂下眼帘,眼观鼻,鼻观心,不发一言。

    他们是何等的老官僚,一听便知陛下心中早有定见,今日之问,非是问计,而是考量。

    魏忠贤更是连眼皮都未曾抬一下,仿佛真的睡着了,他比谁都清楚,皇帝要问的不是他,也不是毕自严和温体仁这些旧人,而是那几个站在他们身后的新人。

    果然,皇帝的目光越过三位老臣,落在了孙传庭身上,带着一丝鼓励。

    孙传庭自奉旨下江南,便马不停蹄赶至南京。

    虽不知为何陛下突然任命卫景瑗接替他的陕西巡抚之位,但君命如山,他没有半分怨言。

    在陕西的那些日子,他殚精竭虑,在皇帝不计血本的钱粮支持与亲自临阵斩杀藩王贪官的铁腕震慑下,总算是将糜烂的局势稍稍稳住。

    此刻见皇帝目光投来,他心知这是皇帝的考验,不敢怠慢,上前一步朗声应答:

    「启奏陛下!臣以为,诚如陛下所言,南直隶承平二百馀载,早已非昔日单纯之京畿重地,而成一尾大不掉之巨兽!其弊端昭昭,若不革之,他日必为肘腋之患!臣以为,其弊首在——财权过重,尾大不掉!」

    他侃侃而谈,声音在寂静的暖阁中回响:

    「大明岁入,南直隶以一隅之地,竟囊括全国近三成之税赋!其中尤以松江府之棉布丶苏杭之丝绸丶徽州之商帮为最。财权如此集中,致使地方势力盘根错节,士绅丶盐枭丶海商相互勾结,形成庞大之利益圭臬。

    他们以『清议』为矛,以『名望』为盾,公然对抗朝廷政令,甚至敢于左右地方官员之任免!陛下欲征商税,其言『与民争利』;陛下欲开海贸,其言『引倭入寇』;陛下欲清田亩,其言『祖制不可违』!前番钱谦益丶钱龙锡等人之事,便是此弊之极致缩影!不破其『地』,则党羽难散,国之财源,终究非为国库,而为私囊!」

    皇帝微微点头,目光转向熊明遇。

    熊明遇沉思片刻,亦上前一步,声音沉稳:「陛下,臣以为,南直隶之弊,其二在——辖区过广,政令不达!」

    「南直隶横跨江淮,沃野千里,下辖应天丶凤阳丶淮安丶扬州丶苏州丶松江丶常州丶镇江丶徽州丶宁国丶池州丶太平丶安庆丶庐州,共计一十四府,几乎相当于寻常两省之广!

    巡抚一人总揽全局,实乃分身乏术。政令自南京发出,抵达徽州丶安庆丶庐州等地,早已是层层衰减,如强弩之末。更有甚者,被地方势力阳奉阴违,曲解架空,早已失其本意。管理之效率低下,中央之权威不彰,长此以往,此乃取乱之道也!」

    「善!」皇帝眼中赞许之色更浓,又看向洪承畴。

    洪承畴比熊明遇沉思了更久,显然是在脑中将所有关节都推演了一遍,方才出列,躬身道:「陛下,孙抚台与熊侍郎所言,皆是肯綮。臣斗胆补充其三——文风鼎盛,结党成风!」

    他声音不高,却字字诛心:

    「此地文脉昌盛,两百年来状元宰辅,层出不穷,本是国朝盛事。然物极必反,科举名额之多丶士人之众冠绝全国,导致学阀林立,门户之见根深蒂固。士子以地缘丶师门为纽带,结成朋党,针砭时事,遥控朝局。东林党丶复社皆发源于此,其势大也!

    他们重乡土之情,过于君臣之义;重师友之谊,过于国家之法!遇事则同气连枝,对抗中央。钱谦益一介罪臣,尚能振臂一呼,应者云集,便是明证!若不拆其地域之基,则其朋党之根难除,今日斩草,他日春风吹又生!」

    「好!」皇帝忍不住击掌称叹,目光中满是欣赏。

    这三人,果然未让他失望!

    接着,陈奇瑜也上前一步,从「官冗兵骄,积弊丛生」的角度论述了南直隶作为陪都,行政体系臃肿,卫所兵备废弛,只耗钱粮不能战的弊病,亦是鞭辟入里。

    最后,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最年轻的卢象升身上。

    前面四位,皆是有过地方治理经验的封疆大吏或方面大员,他们的分析鞭辟入里,几乎将南直隶的弊病剖析得体无完肤。

    卢象升年仅二十八,虽屡受皇恩,破格提拔,但资历尚浅,之前历任户部主事丶员外郎,而后任大名知府,再直接晋升京营参将,在大局观和战略谋划上,确实非他所长。

    他面色微红,心中思索良久,实在想不出比前面几位大佬更出彩的回答。

    与其强行出头,画蛇添足,不如坦诚以对。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