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4章泥潭中的人啊  还写什么歌,快进到不要笑挑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死得好!”

    “什么?思凯迪被枪杀了?那我马上去买一瓶香槟庆祝一下,今天是个好日子啊!”

    “天天作死,现在被人干了吧?真以为是谁都脾气这么好的?”

    当然,随之而来的就是,越来越多思凯...

    夏深把日记本合上,放在钢琴盖上。窗外的风穿过桃树残存的叶子,发出沙沙声响,像是一段未完成的旋律在低语。他起身走到厨房烧水泡茶,动作缓慢而安静,仿佛怕惊扰了什么。水开时白气升腾,模糊了玻璃窗上的倒影。他盯着那团雾气看了许久,忽然伸手在上面写下两个字:听见。

    手机震动起来,是林晚发来的视频会议邀请。时间显示凌晨一点十七分??她那边应该是纽约下午。他擦干手接通,画面里她的脸带着倦意,背景却热闹得不像话:一群年轻人围坐在地板上,有人抱着吉他,有人敲着手鼓,还有个戴眼镜的女孩正用盲文笔记录着什么。

    “刚结束一场‘无声对话’线上工作坊。”林晚揉了揉太阳穴,“你知道吗?今天有个失语症患者第一次用手语打出完整的句子,就为了告诉我们,他想参与下个月的联合演出。”

    夏深点点头,嘴角微扬:“他在说什么?”

    “他说:‘我想站在光里三秒钟。’”林晚声音轻下来,“我们答应了。”

    两人沉默片刻。窗外的城市灯火如星河铺展,而这片小院像是被时间遗忘的孤岛,只余下水流滴落的声音。

    “你最近太拼了。”夏深终于开口,“纽约这边项目才启动三个月,你就瘦了一圈。”

    “可这些事不能等。”她苦笑,“你知道最讽刺的是什么吗?那些能说话的人拼命制造噪音,真正需要声音的人却被塞住了嘴。我现在做的不是艺术推广,是在帮人找回做人的权利。”

    夏深没反驳。他知道她说的是真的。就在上周,一位伊朗女歌手通过加密通道传来了新作品??一首藏在传统民谣节奏里的反压迫诗篇。他们用了七十二小时才破解音频中的隐藏信息,并将其转化为可公开播放的版本。过程中三次遭遇网络攻击,服务器一度瘫痪。

    “湄公河那边怎么样了?”林晚问。

    “物资已经送达。”夏深说,“孩子们用竹笛和铜锣录了一首即兴曲,叫《雨季之前》。我让小裴做了母带处理,准备下周上线。”

    “你会不会觉得……我们做的事情太理想化?”林晚忽然抬头看他,“有时候我在想,这个世界是不是根本不需要这么多‘被听见’的声音?也许大多数人只想看明星吵架、听爆款情歌,然后继续麻木地活着。”

    夏深端起茶杯,吹了口气:“你觉得《城市呼吸》是爆款吗?”

    “当然不是。它连封面都没有。”

    “但它让一个五年不出门的人推开了窗。”他目光平静,“你说的理想主义,其实只是诚实。我们没创造任何奇迹,只是给了普通人一次开口的机会。如果这都算奢侈,那这个社会才真的病了。”

    林晚怔住,随即笑了,眼角泛起细纹:“你还是一点都没变。明明可以去领奖台站C位,偏偏钻进地下室给外卖员调混响。”

    “因为那里才是真实发生的地方。”他说,“聚光灯下的表演总会结束,但生活里的声音永远不会停。”

    通话结束后,夏深打开电脑,进入“地球回声档案馆”的后台管理系统。平台用户数已突破八百万,每日新增投稿超过两千条。他翻到最新上传的作品列表,《雨季之前》静静地躺在首页推荐位,播放量正在稳步上升。点击进入评论区,一条留言引起了他的注意:

    > “我是越南岘港的一名渔民。每天出海前,我都会放这首歌。”

    >

    > “以前我觉得自己只是大海里的一粒沙。现在我知道,哪怕浪花吞没了我的声音,也有人愿意把它捡起来,放回世界。”

    他默默记下这个用户名,决定下次回信时附赠一套防水录音设备。

    夜更深了。他躺上床却没有睡意,脑海中反复浮现那个躲在窗后的抑郁症患者写下的问题:“像我这样的人,也可以拥有声音吗?”

    答案早已不言自明。

    第二天清晨,他收到一封系统自动转发的紧急通知:乌克兰小镇的那位女孩再次上传了新录音??这次是在雪地中,一架崭新的便携钢琴正被当地志愿者组装。音频开头有孩子的笑声,接着是生疏却坚定的琴键敲击声,依旧是《未命名 No.1》的主旋律,但这一次,多了另一双手的合奏。

    她写道:

    > “你们送来的钢琴昨天到了。”

    >

    > “路上炸毁了两辆运输车,第三辆才成功抵达。”

    >

    > “老师说,这是战争开始以来,镇上第一件非生存必需品。”

    >

    > “但我们坚持要它。”

    >

    > “今晚,我们要办一场音乐会。”

    >

    > “没有观众,只有风和废墟。”

    >

    > “但我们相信,音乐本身就是见证。”

    夏深立刻联系纪录片团队:“把这个片段剪进去,标题就用她说的最后一句。”

    当天中午,周雨萌来电,语气急促:“林骁召开记者会,宣布成立‘全球青年音乐基金会’,声称要‘重塑华语乐坛价值体系’。他还特别提到你,说你的‘地下实验’虽然感人,但缺乏专业性和可持续性,建议并入他的官方体系,接受资本监管。”

    夏深冷笑一声:“所以他终于坐不住了。”

    “你不打算回应?”

    “不必。”他靠在椅背上,望着天花板,“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