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31章 你搁这养死士呢?  大宋文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sp;  而朝臣们对此事的频频催促,难免让他心生猜疑。

    这些人,是真的为国担忧,还是想藉此押注未来,博一个「从龙之功」?

    赵祯的目光看向包拯。

    这位年过六旬的老臣,与文彦博丶韩琦丶王尧臣皆是天圣五年进士。

    如今文彦博高居相位,韩琦掌枢密院,王尧臣亦跻身宰执之列,而包拯却刚刚到权知开封府的位置。

    按大宋官制,从权知开封府欲晋身两府,通常需历经御史中丞丶三司使等两府之下的重要位置迁转,包拯资历尚浅,他此刻急切请立太子,莫非是想藉此捷径,等到太子登基,超擢上位?

    心中念头百转,赵祯面上却不露分毫,只是淡淡反问:「包卿既如此说,心中可有所属?依卿之见,朕当立谁为嗣?」

    这话问得云淡风轻,但却暗藏杀机,殿内空气仿佛凝固了,连雨声都似乎停滞了下来。

    包拯闻言,身躯猛地一颤。

    他竟伏地痛哭失声,悲声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情真意切,闻者动容。

    「臣才疏学浅,愚钝不堪,奏请早立太子,全然是为大宋宗庙社稷之万世永固!陛下今日垂问臣属意何人,是疑臣怀有私心啊!」

    他抬起头,老泪纵横,声音哽咽:「陛下明鉴!臣今年已五十有九,鬓发斑白,垂垂老矣!且臣.臣膝下长子包繶早逝,并无子嗣延续香火,臣今日之言,绝非为自身计,更非为子孙后代谋取半分富贵恩宠!苍天可鉴,臣之心,唯有江山社稷!」

    赵祯凝视着他斑白的头发和纵横的泪水,那悲恸不似作伪。

    他想起包拯确实子嗣艰难,唯一的儿子包繶二十多岁便英年早逝,包拯同样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

    此时,赵祯心中的猜疑顿时消散大半,反而生出一丝宽慰.至少,眼前这位老臣,并非出于私心。

    他的脸色缓和下来,温言道:「包卿忠心,朕知之矣,且起来说话。」

    然而,宽慰归宽慰,立储之事,他仍未下定决心。

    这种事情对赵祯来说,就是拖一天算一天,不到最后时刻,他不可能把大宋江山交给不是自己亲儿子的人的。

    毕竟,不是自己亲儿子继位,将来自己能不能进宗庙都得打个问号。

    这种事情历史上发生太多次了,完全是可以预见的。

    而见包拯仍不肯起来,赵祯示意内侍扶起包拯。

    此时,他的语气已经转为缓和,几乎是哄着包拯说道:「立储乃国之根本,事关重大,仍需从长计议,徐徐图之.卿且退下吧,此事,朕心中有数。」

    包拯拭去泪水,知道今日只能言尽于此,遂行礼告退。

    看着包拯平时高大但此时略显佝偻的背影消失在殿外,赵祯轻轻叹了口气,殿内重归寂静,他的心绪却难以平静。

    他踱步至窗前,雨不知何时停了,但天色依旧阴沉,琉璃瓦上积水滴落,声声入耳。

    赵祯不禁又想起早夭的儿子们,若是昉儿丶曦儿丶昕儿都还在,如今也该是十七到二十岁的年纪,或许就跟那些附近赶考的年轻才俊们一样,正处于人生最美好的时候。

    思及此处,他心头又是一阵刺痛,凄凉中夹杂着难以言说的遗憾。

    心中烦闷的赵祯披上外袍,在几名内侍的陪同下,漫步在雨后的宫中。

    这时,一阵轻微的交谈声随风传来,是几个隔墙路过的宫人发出的。

    「下个月寒食节就到了,是不是该准备麦糕和稠饧了?」

    「还有插柳,我听说内苑的柳枝得挑些好的先备下,咱们可别捡人剩下的」

    「禁火也得提前跟新入宫的说清楚,那几日可不能见明火。」

    ——寒食节。

    在大宋,这是与元旦丶冬至并列的「三大节」之一,就在下个月了。

    《周礼》有云「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这是一个追念逝者丶禁火冷食的节日,充满了哀思,而听着宫人们的议论,赵祯心中却蓦然一动。

    接连失去皇子和爱将,是否是自己德行有亏,上天示警?或许该积些阴德,为上苍垂怜,或许或许还能盼来子嗣?

    这些念头一旦升起,便再也无法遏制。

    「摆驾崇政殿!」

    赵祯吩咐道:「朕要亲录囚徒,审阅案卷。」

    崇政殿内,赵祯命人把名册拿上来,那里面记载着无数等待裁决的性命。

    是夜,崇政殿灯火通明。

    赵祯仔细翻阅着一个个名字,一桩桩案情,直至深夜。

    他特别留意那些因特殊情形所迫而犯案的囚犯,在他看来,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一个可能破碎的家庭。

    而赦免他们,是赵祯此时唯一想要去做的事情了。

    他提起朱笔,在名册上画好,随后亲自草拟诏令。

    「京师诸狱死罪囚,皆降一等处置;其情可悯丶理有可原之死囚,及徒刑丶流刑以下者,特许释放。」

    笔锋一顿,他继续写道。

    「另遣使臣,分赴北京大名府丶西京河南府丶南京应天府,及畿辅诸州县,清理积压狱讼,详核案情,平反冤屈,以彰朕恤刑之意。」

    放下笔,疲惫的赵祯却毫无睡意。

    此时雨水洗过的开封城,在寒夜里渐渐沉睡,赵祯独自站在殿门前,望着寒星如昨的夜空,心中默祷。

    「愿上天垂怜,赐予朕一个皇子,让大宋的江山社稷,永续绵长。」

    人间悲喜各不相同,陆北顾最近过得很开心。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