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第287章 这题我熟
临水阁楼内,蜀闽双方六人各自在书案后坐定。
没过多久,一阵脚步声自楼外回廊传来。
只见一位身着绯色官袍丶腰束银带的官员进入了阁楼,他年约四旬许,整个人很有书卷气。
「知制诰韩学士!」
「竟是韩学士亲至!」
低低的惊呼声在蜀闽两地的举子群中同时响起,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
知制诰,掌外制,为官家起草诏令,清贵无比,更是未来宰执的重要候选。
而韩绛是前宰执韩亿之子,以文名着称,在士林中声望极高。
他来担任这场非官方比试的出题与评卷人,其分量之重,远超绝大多数人预料。
陆北顾心头也是一凛。
韩绛!
这位在仁宗朝后期及英宗丶神宗朝都位极人臣的名臣,此刻就站在眼前,亲自来裁决这场意气之争。
韩绛的目光扫过阁内众人,在陆北顾丶苏轼丶章衡等人脸上稍作停留后并未多言,径直走到阁中主位坐下。
他把手里拎着一个狭长木匣,放到了桌案上。
离他很近的六人,呼吸都不约而同地放轻了,目光纷纷锁定在那木匣之上。
——那里面,便是今日决定蜀闽文脉一时高下的题目!
韩绛的指尖在木匣光滑的表面轻轻划过,并未急于开启。
「今日之会,虽是士子切磋,然既邀本官主考,便依省试规制,故而所出之题,取自省试弃用之题,绝无偏私,尔等各凭胸中所学,尽情挥洒。」
陆北顾的眉头微微蹙了起来。
他很清楚地记得,嘉佑二年的礼部省试,翰林学士欧阳修为权知贡举,翰林学士王珪丶龙图阁直学士梅挚丶知制诰韩绛丶集贤殿修撰范镇并权同知贡举,馆阁校勘梅尧臣为点检试卷官。
换句话说,韩绛就是今年礼部省试出题人之一。
而今天是嘉佑二年正月初八,明天初九就要公布考官名单并且锁院了,欧阳修很早就不见了踪影,韩绛今天反而露面来主持这场蜀闽比试,还说今天的题目是「取自省试弃用之题」.可韩绛没说,这些弃用之题,是以往的,还是今年的?
这件事情对陆北顾来讲很重要。
因为一旦证实了韩绛不出现在考官名单里,亦或是今天的题目出现了原本应该在嘉佑二年礼部省试里出现的题目,那就意味着,穿越者导致的蝴蝶效应出现了,而陆北顾的「天眼」也会逐渐失效,整个历史进程变得不可预知。
虽然理论上只要自己这个穿越者变得越来越有影响力,那麽蝴蝶效应出现的这一天也注定会到来,但从陆北顾的角度来讲,他其实还是希望这一天晚些到来。
胡思乱想间,寒冷的风穿过窗棂,带来了令人哆嗦的凉意,这股凉意也与阁内肃杀凝重的气氛迅速交织。
韩绛打开匣子,他的目光在上快速扫过,确认无误后,亲手把试卷发给了六人。
跟礼部省试一样,按照帖经丶墨义丶诗赋丶策论的顺序答题。
先拿到手的,是帖经的卷子。
「今日之比,依省试规制,分四场较量,团体总评高者胜。」
陆北顾匆忙摒弃杂念,心神沉静下来。
帖经没什麽好说的,对于他们来讲比的唯有谁更认真,完全不出错,不给团队拖后腿。
得益于自穿越以来对《论语》的勤学默背,所有帖经题目,陆北顾只要看一眼,完整的文字就能在他脑海中清晰地浮现。
陆北顾提笔蘸墨,手腕沉稳,一行行端正清晰的正楷如流水般落在纸上,速度极快,几乎没有停顿,偶尔遇到需要斟酌的内容,也只需稍作凝神。
而他身旁,苏轼虽面色仍有些发白,但眼神专注,落笔速度竟也不慢,苏辙则显得更为谨慎,一笔一划力求工整无误,速度稍缓但极其稳健。
阁外廊下的蜀闽举子们鸦雀无声。
时间在凝重的气氛中悄然流逝,半个多时辰后,双方几乎同时搁笔。
韩绛收好卷子,开始批阅,仔细地核对每一处答案。
阁内阁外,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六张薄薄的考卷上,气氛比答题时更加紧张。
片刻,韩绛朗声宣布结果。
「第一场帖经,蜀闽双方皆全对,平手。」
蜀地举子们紧绷的神情终于稍稍放松,脸上露出振奋之色。
「看来蜀中三人,根基之扎实,不逊闽地俊彦!」
「帖经全对没什麽,接下来的墨义才能看出差距来。」
韩绛再次分发他亲自誊抄好的考卷。
墨义题的深度与思辨性远超帖经,阁内的空气凝重如铁,六人都在凝神屏息,专注审题。
「《春秋·庄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
《公羊传》释:『星陨如雨』者何?如雨者,非雨也。非雨则曷为谓之如雨?不修《春秋》曰:『雨星不及地尺而复。』君子修之曰:『星陨如雨。』
《谷梁传》则云:『星陨如雨』。其陨也如雨,是夜中与?《春秋》着以传着,疑以传疑。中之几也,而曰夜中,着焉尔其曰『如雨』,何也?言其散也,循其上下而不可胜数也。
二传于『星陨如雨』之异解,其旨归何在?《公羊》引『不修《春秋》』之语谓何?圣人笔削,易『雨星』为『星陨如雨』,此中深意,当如何体认?《谷梁》『着以传着,疑以传疑』之训,与圣人笔削之义,可相发明否?」
&n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