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0章 甜水巷  大宋文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第210章 甜水巷

    「这我倒是不清楚,不过你可以去御史台问问。」

    山羊胡吏员想了想,说道:「你出了贡院向西到南熏门内大街,然后向北走,经过蔡河上的龙津桥进朱雀门,朱雀门里面就是内城了,到了内城顺着御街继续北走,御街西侧便有开封府衙,在看到开封府衙的路口西转直走,御史台就位于这条东西向的街上,处于尚书省东门的南侧,应该不难找。」

    这一串话听起来很乱,但陆北顾的方位感很好,完全能理解。

    实际上就是找到南熏门内大街后向北一直走,看到开封府衙再西走就到御史台了。

    而路线虽然不复杂,但距离却着实不算短。

    一路走到御史台,哪怕陆北顾这般年轻小伙子,都累的直喘气。

    歇了一会儿之后,陆北顾向御史台的门吏出示了自己的省试号牌,随后说明了自己的来意,但御史台的门吏根本不搭理他泄露官员住址,出了事谁负责任?

    而且就算告诉住址,一般也找不到人。

    因为大宋京官都是卯时(6点)上班,未时正(14点)下班,如果遇到三伏天,甚至午时即可下班。

    而除了需要参加早朝的常参官,必须得天不亮就赴待漏院等候去垂拱殿奏事,其他的京官都悠闲得很,下午下班后精力普遍还很充沛,通常会选择去寻些乐子.或去正店吃酒丶或去瓦子看表演丶亦或是参加宴会,总之都是到晚上才会回家的,所以下午大概率是不在家的。

    这时候,御史台的正门走出一位身着绯袍丶腰佩银鱼袋的官员。

    「这是怎麽了?」他随口问道。

    小吏答道:「这人来寻赵公。」

    陆北顾连忙道:「晚生乃殿中侍御史赵公门生,此次赴京参加礼部省试,想要拜谒赵公,只是不知赵公府邸所在,故而前来御史台相询。」

    「你叫什麽名字?」

    「泸州陆北顾。」

    「陆北顾?」绯袍官员思忖刹那,似是有印象,「确实听他夸赞过赵公为人清介,不喜奢华,并未住在官廨集中的内城西侧,而是居住在内城东南隅的小甜水巷内。」

    「你由此出门,穿过御街继续东行,看到大相国寺的后门,再往东北走便是小甜水巷,记住,是小甜水巷,不是第一丶二丶三丶四甜水巷,小甜水巷里墙后有株老梅树的便是,巷子颇深,需仔细寻访。」

    「多谢指点!敢问上官高姓大名?」

    「侍御史知杂事范师道。」

    大宋言官系统,又被称为「台谏」,其中台指的便是御史台,谏则是谏院。

    御史台的正职是御史中丞一人,副职便是侍御史一人,再往下则是殿中侍御史两人,以及监察御史六人。

    其中殿中侍御史是常参官,必然列席朝会监察百官,并有弹劾百官不法行为的职责,监察御史则是分别负责监察六部和地方事务的。

    而侍御史作为御史台的副职,若是带上了「知杂事」这个头衔,就等于是「主持御史台日常工作」了,这也意味着御史中丞其实不管事。

    这麽说,这位还是赵抃的顶头上司。

    「学生谢过范公!」陆北顾又道。

    范师道摆了摆手,坐上了御史台门口停着的骡车离开了。

    陆北顾歇了会儿,他本来想雇辆驴车,但好巧不巧,这里附近都是官衙.尚书省丶中书省丶开封府衙丶御史台,全都扎堆在这里,官员出行都有自己的车,便是没有,属下小吏也会给他们雇马车或骡车。

    因此,物美价廉的驴车在这里根本看不到,更没有驴车车夫敢来这里拉客,毕竟这种地方除了归开封府衙的勾当左右厢公事,也就是俗称的「厢官」管理,更是有街道司的兵丁到处巡逻,抓住了来这里拉客的驴车车夫,驱赶都算轻的,严重点连驴带车直接没收了。

    所以,陆北顾一咬牙,继续走!

    他依着范师道所指,原路返回到了开封府衙门口,然后横穿过繁华的御街,继续向东走,经过的这条路位于大乾明寺和大相国寺之间,人还是不少。

    不过,再往东北方向走,内城的官衙气派和御街的极致繁华便渐渐淡去,街道虽仍整齐,两侧却多了些朴素的民居和售卖日用杂货的小铺。

    而等到进了甜水巷,陆北顾只觉得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清冽丶微润的水汽。

    这地方为什麽被称作「甜水巷」呢?

    因为开封城的很多地下水盐硷含量都很高,味道很苦,而开封城附近水系虽然繁多,如黄河丶汴河丶蔡河丶五丈河等,但水质却不行,所以这些水都统称作「苦水」,只能用来洗衣丶生产。

    而「甜水」便是可直接饮用的井水,开封城里其实很多地方都分布着甜水井,但唯有内城的这片区域,甜水井格外地多,久而久之,便称作「甜水巷」。

    至于游戏《逆水寒》里,将甜水巷当做娱乐场所,其实是不太符合史实的。

    因为开封城里那种妙龄少女比较多的地方都集中分布在内城东侧区域,跟甜水巷还有段距离呢,而且甜水巷的商业逻辑是卖水。

    这里聚集了很多专门卖水的商贩,并衍生出了以水为基础的商业活动。

    「哎——甜水来咯——新汲的井水,透心凉咧!」

    不时就有吆喝声传来,带着特有的韵律,这便是传说中的「甜水令」了。

    推着独轮水车的汉子,车上固定着数个硕大的木桶,桶沿湿漉漉的,正沿着巷子缓慢巡行叫卖。

    而除了流动的水贩,巷子里更多的是临街开设的「水铺」和「饮子摊」。

    水铺门口往往砌着水池或摆放着大水缸,上面覆着木盖或细篾席以防尘,夥计或是用木瓢舀水装入顾客自带的容器,或是直接将水注入铺内。

    而更吸引他的,则是那些「饮子」摊。

    甜水巷道路两侧的「饮子」摊到处都是,各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