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7章 抵达开封  大宋文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第207章 抵达开封

    一行人从赤壁顺江而下,经鄂州至江州,过鄱阳湖而不入,终于抵达扬州。

    大运河与长江在此交汇,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繁忙景象。

    码头上货物堆积如山,不仅有粮食,还有薪炭丶饲料丶竹木藤手工制品丶杂货日用品丶铜铁器丶茶叶等大宗商品,除此之外,更有来自海外的龙涎香丶象牙丶珊瑚等奇珍异宝,繁华富庶之气扑面而来。

    在这里,他们遇到了等候着曾巩的家人们,随后一起换乘专门在大运河中行驶的平底客舟继续北上。

    与长江的浩瀚奔腾不同,大运河水流平缓,两岸是人工修筑的坚实堤岸,视野开阔。

    船行数日,抵达淮阴,这里是大运河与淮河的交汇点,也是重要的漕运枢纽。

    随后过泗州入宿州,大运河两岸的景色也逐渐由水乡泽国转变为更为开阔的平原,田野里冬小麦已吐出新绿,一望无际。

    淮北两岸村落多为土坯房,屋顶茅草厚实,烟囱里冒着笔直的炊烟。

    有些出乎陆北顾意料的是,这里甚至时不时就能见到牧羊人驱赶着羊群在堤岸缓坡上吃草。

    穿过宿州着名古桥埇桥,不久后,便进入了南京应天府地界。

    大宋跟大明不同,大宋的南京应天府指得是商丘,这地方前唐叫睢阳,五代十国的时候称宋州。

    之所以能成为大宋的五京之一,是因为赵匡胤当年任殿前都点检丶兼宋州归德军节度使,陈桥兵变之后,因为发迹于宋州,遂改国号为「宋」。

    大宋的国名就是这麽来的,宋州自然也因赵匡胤沾了光。

    这地方虽不如扬州那般繁华,却自有一种雄浑的气度,码头上官船比例明显增多,城垣之上更是雉堞森严,有着完整的城防工事。

    离开南京应天府,船便驶入了直通东京开封府的汴河,水流依旧平缓,但河面明显繁忙到了极点前后左右,尽是吃水颇深丶满载货物的巨型漕船,船队首尾相接,浩浩荡荡,如同一条浮在水面上的长龙。

    而除了汴河水运,两岸的官道之上,陆运的车马行人亦是络绎不绝,皆朝着同一个方向驶去。

    「看!快看!」曾布眼尖,指着前方地平线激动地喊道。

    几人循声望去,只见水天相接的极远处,一片仿佛没有边际的丶庞大到令人窒息的城郭轮廓,正从地平线上缓缓升起,在深秋澄澈高远的苍穹下,如同蛰伏于大地尽头的上古巨兽。

    而最令人震撼的,是汴河入城方向那一片水域.无数高耸的桅杆,密密麻麻,如同突然从水底生长出的丶无边无际的森林,遮蔽了远方的大片天空。

    遥遥望去,这些船只首尾相连丶舳舻相衔,形成了一道由木料丶绳索和风帆构成的丶缓缓流动的壁垒,几乎塞满了整个河面。

    「万国辐辏,天下枢机。」

    崔文璟的话语里有着久别重逢的感慨:「此城乃大宋之冠冕,寰宇之明珠。」

    这话说的一点都没错,在这个时代,没有任何一座城池能与开封相提并论。

    此时此刻的世界上,论都城的人口规模,第一名大宋的东京开封城人口约为150万人,第二名辽国的南京析津府(即燕京)人口约为30万人,第三名的拜占庭帝国的君士坦丁堡人口约为20万人,第四名法蒂玛王朝的开罗城大约为15万人,第五名阿巴斯王朝的巴格达城更是只有10万人。

    不过对于城池而言,抛开面积谈人口是不恰当的,人口密度才是更能反映城池实际情况的数据。

    根据《宋史·地理志》记载,开封城周长为五十里,而根据现代考古勘探计算,开封城的面积约为52.5平方公里,也就是说人口密度为2.86万人/平方公里。

    这是个什麽概念呢?

    以面积极为接近宋代开封城的现代北京西城区来对比,西城区行政区划面积为50.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09.5万,人口密度为2.16万人/平方公里要算上白天通勤工作的人口,以及前来游览的外地游客,人口密度才勉强与北宋开封接近。

    所以,开封在古代虽然足以称得上巨城,但受限于建筑高度以及人口规模,在市井中生活的实际感受,其实是会觉得比较拥挤的。

    没过多久,客船便如同汇入洪流的涓滴,速度不可避免地慢了下来,而两岸也开始出现了大量的沿河商铺丶仓库丶民宅。

    拥挤的汴河中,满载着货物的商船比比皆是,更有挂着奇异旗帜丶形制迥异的「蕃舶」,船身造型奇特,显然是来自高丽丶交趾甚至更遥远的海外国度。

    而空气中更是弥漫起了复杂的味道——河水的湿腥丶新粮的谷香丶船木的桐油味丶鱼虾的鲜气丶食物的香气。

    排了很久的队,他们乘坐的客船才抵达那艘着名的虹桥。

    只见一座巨大的单孔木拱桥,如同长虹卧波,横跨在汴河之上。

    桥上人流如织,车马喧嚣,桥下船只往来如梭,在桥洞中穿行,形成一幅活生生的《清明上河图》。

    「此乃天下拱桥之冠。」崔文璟解说道,「桥下甚至可过千石大舶。」

    他们的客船缓缓穿过虹桥的桥洞,短暂的阴影笼罩下来,而穿过桥洞后,眼前豁然开朗。

    ——东水门!

    这座开封最繁忙的城门并非单一门洞,而是由巨大的闸门丶瓮城和水道组成一套复杂的防御和通行体系。

    水道入口处,水流明显变得湍急,数道粗大的铁链横亘在河面上,由岸边的绞盘控制,用于在必要时封锁河道。

    而身着扎甲的士兵持着步槊或长斧,肃立在高高的闸门两侧和瓮城墙头,目光锐利地扫视着下方川流不息的船只。

    城外,巨大的石砌码头上面的「卸货埽岸」极为繁忙,无数赤膊的脚夫喊着号子,扛着比人还高的麻包丶沉重的木箱丶成捆的货物,在船只与岸上的货栈丶牛马车队之间健步如飞。

    岸上,税吏手持算筹和帐簿,在一排排棚屋前指挥着商船靠岸查验,然后进来缴纳商税和入城税。

 &n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