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们是绑在一起的,只要他们目标一致,他们就能全速前进。吴裳相信林在堂的能力,也相信自己,她认为他们是某一种层面的“天作之合”。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在网上做生意的可能性。林在堂先人一步,别人很难追赶。到2013年的夏天,他的网络营销中心已经有了40余名员工。
线下的生意林在堂不太过问了,因为有郭令先在,还有吴裳在。郭令先负责把渠道体系搭建管理好,吴裳一门心思去攻大客户,她们两个配合得天衣无缝。林在堂这一年多的一半经历都放在网络营销上。
在网络营销中心里,他又将部门进行了细分,适应各种商家,设立了搜索引擎部门、电商部门、新媒体部门等。
有股东不懂新媒体,斥责林在堂是在浪费大家的钱,林在堂公然回怼:“首先,如果是浪费,那浪费最多的应该是我和我爷爷的钱;其次,不懂就学,不能因为年纪大就躺平了等天上掉钱;最后,不同意就举手表决。”一旦到举手表决环节,那几个常年不问世事的老股东就不说话了:表决什么,剩下的都是人家的人。
部门划分清楚后,职能也要划分清楚:售前、售后、网络广告宣传,这些岗位都要捋清。为了搞清楚买家的痛点,他甚至自己当了两天客服,对着买家叫“亲~”,还会撒娇,“您看这样好不啦~”
他坐在那里体验出了乐趣,甚至觉得以后要是没钱了,去网上做个陪聊倒是也可以,毕竟他一口一个“亲”,叫的很是娴熟。
吴裳来网络营销中心串门,看到林在堂正对人道歉:“对不起,这个物流我帮您查了,的确是卡住了。我再马上为您发一个,别生气,给您一个小心心。”
吴裳站在那笑弯了腰,林在堂抬起头瞪她一眼,说:“你不懂,了解每一个岗位,是管理者的宿命。”
吴裳一边笑一边点头:“嗯嗯,对对。”她时常来网络营销中心,因为这边出话术很快。林在堂从杭州请来了一个姓王的能人,专门负责这个中心。能人是国内第一批玩电商的人,早早就在1688闯出了天下。能人一来,就着手搞了线上销售流程标准化,买嵌入软件、做话术流程、每天拉着员工搞实战培训,第一个月实在没看出什么,第二个月起,网络营销中心的效率和订单就开始激增,无人不服气。
吴裳先人一步找到了这个中心对自己可用的地方,那就是话术的迭代和大客户的开发。她对郭令先说:“那话术咱们也不用写了,隔壁王能人的很好用。最重要的是,咱让王能人把网上的大客户甩到咱们这里来,毕竟他们的客服是做快速销售流的。”
郭令先赞她脑子好用,当天就找林在堂沟通这件事。林在堂都不用问,就知道是吴裳的主意。开会时候别人提出异议,说这样还不乱套了?
吴裳说:“这算什么乱套了?这叫打破部门藩篱。”接着又说:“业绩有什么好难算的?不是有办公软件吗?网络销售提供线索到我们这里,成交了有线索提成。这没问题吧?至少我知道北上广深的很多企业都是这么做的。”
她那张嘴实在厉害,又因为她的想法恰巧弥补了林在堂觉得工作流程不能闭环的问题,于是“夫妻”两个一唱一和,就将这件事定了下来。
吴裳周末回千溪,跟阮香玉说起这件事,还会夸林在堂:“姆妈,林在堂脑子真好用,跟他一起合作,我感觉我能飞的更高。”
她用的是“合作”,而不是“给他工作”,这是因为吴裳觉得自己跟林在堂是平等的。尽管在企业里他们是上下级关系,但实际上他们是“合伙人”。她想做的事借由林在堂能实现,林在堂想说不能说的话,她替他说。
阮香玉由衷同意:“在堂的确聪明,也有韧性、耐力。有临海的人来店里吃饭,一直在说园区的事,说林在堂在跟政府沟通税收问题,还说什么共建…”
“园区共建。”吴裳说。
“对。园区共建。”阮香玉说:“那些工人都说林在堂厉害呢。所以你跟他一起工作,也觉得有收获吗?”
吴裳仔细地想,点头。是的,她认为在星光灯饰工作,是她目前能获取最大收益的工作。换工作也不是不行,但总会有沉没成本:时间、人际关系、机遇,这些综合要素都要考量。而当下,她显然已经进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星光海岸》 70-80(第4/25页)
这个行业的核心层面。至少涉及光电解决方案的专业性,她现在能排得上号。她甚至敢去工业灯领域比划几下。
“那就好好工作,姆妈支持你。”阮香玉揉揉腰:“在堂找的那个理疗师很厉害啊,给我做了两次,我感觉我的腰轻松多了。”
“那就一直做嘛。”吴裳说:“他孝顺你,你就享受着。”
林在堂从外面进来,接上话:“对,享受着。”
他周末刚在园区开会回来,这一天政府提出要建立园区管委会来统筹园区工作,并进一步研究以临海为圆心,向周围辐射,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沿海产业带。
林在堂觉得这事情对于企业是很好的风向,所以当政府领导提出由他牵头配合经济学者的调研和规划时,他欣然同意了。
所以他这一天心情很好,进门时候春风满面。
“心情这么好?”吴裳看出他的喜悦,问。
林在堂就把政府工作规划说了,吴裳也觉得开心。她问林在堂:“能不能拆到千溪?”
林在堂摇头:“不知道。”
叶曼文在一边说:“作孽啊,不要拆千溪啊,也不能哪里都是生意吧?也要给人留一些生活的地方吧?拆什么拆啊。”老人家抵触拆千溪。现在海洲、温州这样的地方,这三十年来飞速发展,无论到哪,无论是谁,哪怕是路边扫地的人嘴里都有生意经。叶曼文觉得这是很可怕的事:人心里只有生意,没有生活,这不是很吓人吗?
吴裳说:“拆千溪我们就有钱了呀!您看临海村那些人,都去城市生活了呢!哪像咱们这里,刮一阵台风修一个月…公交车只能到村口,公交站想向里修,公交车卡在房子中间…”
“我不管,反正我喜欢千溪。”叶曼文打着蒲扇坐下:“你们也不要只知道赚钱,忘记停下看看。院子里的花开得多好,小黄多可爱,这些东西,你们都不要忘了啊。”
叶曼文有她的生活哲学。她一辈子拮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