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第204章 人在家中坐,「刀」从天上来!(求月票)
此前,吕睿一直以为,想让两位有过独立执导经验的导演联合操盘项目,是件极其困难的事。
期间恐怕少不了多轮谈判丶反覆游说,甚至要在创作主导权上做出妥协。
但没曾想,事情进展出乎意料的顺利。
彼得联系上盖·里奇和凯萨琳·哈德威克的经纪人后,仅通过两次沟通,双方便爽快达成了一致。
前者负责叙事框架与节奏把控,后者主导视觉呈现与情感刻画。
权责划分清晰,合作意向十分明确。
于是翌日上午,吕睿起床后第一件事,便是安排司机送姜伍丶刘艺菲丶顾常卫及摄制组众人前往机场,搭乘回国的航班。
至于他自己,则特意改签了机票,准备推迟一天返程,亲自敲定项目后续运作和其他事宜。
抵达瑞兴影业时,两位导演的经纪人正在与项目组签署片酬合约。
吕睿扫了眼条款。
两人的片酬加起来才500馀万美元,算得上是极具性价比的价格。
要知道,放在早几年盖·里奇凭《两杆大烟枪》声名赫赫的时期,他一个人的片酬就足以达到这个数。
可今时不同往日。
事业滑坡的他,搭配近几年作品反响平平的凯萨琳,议价能力早已跌至谷底。
若不是两人都有过实打实的成功案例打底,这个片酬恐怕还得再往下压。
吕睿心里虽对盖·里奇人到中年丶落魄憔悴的境遇有几分怜悯,却并未心软。
因为这就是商业合作,容不得太多情绪。
瑞兴影业内部有成熟的薪酬评估体系,好莱坞更是从不怜惜落魄的天才,毕竟全球的影视人才都在往这里涌,从不缺少备选。
反之亦然。
若《暮光之城》能复制前世的成功,盖·里奇和凯萨琳便能立刻翻身,重新跻身知名导演行列。
就像温子仁,拍《潜伏》时,他的片酬只有可怜的五位数。
可《我是传奇》大卖后,执导《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他,片酬直接跃升到了八位数,还享受有票房分成权益。
这就是影视行业的残酷法则。
成功者只会越来越成功,享受资源的倾斜与溢价。
反观失败者,若抓不住翻身的机会,最终只会被新人浪潮淹没,渐渐淡出大众视野。
……
签署合约的过程有专人负责,吕睿没有插话。
他坐在一旁的沙发上,正翻看彼得递来的《暮光之城》后期运作方案。
直到合约落笔签字丶双方交换文本,他才起身走上前,依次与盖·里奇丶凯萨琳·哈德威克及两人的代理经纪人握手问好。
「没想到这麽巧,你们居然都是威廉莫里斯(WMA)的签约导演?」
交谈中,吕睿注意到了两位经纪人胸前的工牌标识。
难怪合作会谈得如此顺利,同属于一家顶尖经纪公司,彼此知根知底,在创作权责划分上自然更容易达成共识,联合执导的阻力也少了大半。
盖·里奇的经纪人瑞德·沃克闻言笑了笑,顺势接过话头,语气带着几分熟稔的推销意味:
「Lv,以后瑞兴要是需要演员丶导演或是其他幕后核心岗位,尽可以联系我,我们能提供你需要的所有支持。」
「好的,多谢,如果有需要,我会主动联系你的。」
吕睿笑着应下,自然不会拒绝大型经纪公司释放的善意。
他可太清楚制片方与经纪公司的关系了。
双方看似在片酬丶资源上针锋相对,实则早已形成了「对立又共生」的默契。
即便一时分歧严重,表面上也会维持尊重,毕竟谁也说不准对方手中什麽时候就握着自己急需的人才或项目资源。
WMA作为好莱坞顶尖经纪公司之一,手中攥着的客户名单堪称豪华。
从一线演员到资深导演,再到剪辑丶配乐等核心幕后工种,几乎覆盖了影视制作的全链条。
只要肯付出相应代价,这类公司短时间内就能为制片方拉起一套超豪华的剧组班底。
虽说「一站式打包服务」是CAA率先创造并推向巅峰的模式,但如今WMA等头部公司也早已跟进布局。
这套能快速整合资源的合作方式,早已成了行业主流。
统称为:「好莱坞工业!」
…
约定好具体上岗时间,众人陆续离开,办公室内只剩下了吕睿和彼得。
一桩大事落地,彼得松了口气,语气难掩兴奋:「接下来就可以正式宣布立项,筹备选角了。」
「彼得,干得漂亮。」吕睿毫不吝啬赞赏。
这次能促成两位导演的合作,彼得功不可没。
毕竟他早些年做过经纪人,在谈合作丶压片酬这块,经验远比普通人丰富。
「Lv,这是我份内的工作。」彼得丝毫没有居功自傲。
他手里握着公司利润分成,看着一个个项目顺利启动,仿佛已经看到分红到帐的场景了。
吕睿没再多说,当即和他敲定了《暮光之城》后续的选角筹备丶拍摄取景等细节。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