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bsp; 上来就是一道体量很大的《春秋》辨析题,而且此题直指《春秋》学的核心,即「微言大义」与孔子修史的原则。
「这题我熟啊!」
陆北顾心想道,上次跟太学三人对战的时候,就考过这道题,只不过问题稍有差别。
他略作沉吟,根据上次的答案,整理优化后提笔。
现在的他,已经不是过去的他了。
在实力突破之后,哪怕是同样的题目,他也已经有了更完善也更深刻的解答思路。
「《公羊》辨『如雨非雨』,意在申明经记录之严谨,斥凡俗误传之虚诞。其引『雨星不及地尺而复』,恰见旧史或载神异,语近怪力。圣人修《春秋》,删其不经,易作『星陨如雨』,此乃笔削之大义——去怪诞,存常理,正名实,以合王道。一字之易,深寓『子不语怪力乱神』之训,使天象记录归于平实,重在彰人事而非述怪异。
《谷梁》言『如雨』,重在状其散落之貌丶数量之众,其『着以传着,疑以传疑』之训,乃谓史官当据实直书所见之象,于其幽微难明处则存其疑而不妄断,此乃史家之直笔。
《公羊》彰显圣人主动笔削以立义,《谷梁》侧重史官客观记录以存真,二者看似殊途,然实可相发明盖圣人笔削,非凭空臆造,必基于史实。其削去『不及地尺而复』之神怪,正因其『疑』而不可信,故削之以求信史。『星陨如雨』乃据实可『着』之象。故《谷梁》之『着疑』原则,实为圣人笔削之取舍依据,而圣人之笔削,则为对『疑』『诞』之史申判,二者一为基,一为用,共成《春秋》。」
(本章完)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