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87章 鸿钧苏醒了,混元大道,诸神斩尸!  这个洪荒不正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一些专修幻术丶梦道或者心力法门的神,听到此处,眼中精光一闪,似有所悟。

    那些擅长炼假成真的大能也在认真倾听,对照着自己的法与真仙之法有何不同。

    「其五,日玄仙之道。」

    「此法门,求一『玄』字,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其道不可名状,难以言喻,往往直指大道本源之上的某种『不可知』。」

    「玄仙者,为万法道君,穷尽诸般神通变化,以绝对大法力贯通时空长河之始末。」

    「有始有终而无始无终,于妙有妙无之间,玄仙大道存焉!」

    「此法,也可称之为以力证道。」

    紫霄三千客闻言,都愣了一下。

    好家夥,玄仙是以力证道的法门?

    「玄仙始祖(鲲鹏道友)真是大才!」

    诸神不得不服。

    这种证道法真不是一般神灵能弄出来的。

    鸿钧继续阐述大道:「其六,日金仙之道。」

    「此法门,重在锤炼『金性」,所谓金性,非指五行之金,而是指那不朽不坏丶万劫不磨的永恒真性。」

    「金仙者,以身为炉,以万劫为火,千锤百炼,去芜存菁,修成一点灵光不味,金性圆满通明。」

    「历万劫而神魂不灭,经量劫而道体长存,此为不朽不灭之真谛。」

    许多老牌大罗至尊,都是历经无数劫难走过来的,对此深有体会。

    而诸多与须弥学院有过交流的神灵,此刻也看向了接引与准提。

    「其七,曰神仙之道。」

    「此法门,乃法则证道之极致,专精于一道或数道法则,将其参悟到本源尽头,而后逆反后天,追溯先天。」

    「神仙者,以法则为身,以大道为名,化为执掌该法则的先天神君,与道同在,言出即法,行之即则。」

    「洪荒之中,诸多先天神灵,天生便是此道之践行者,只需不断精进,便可水到渠成。」

    在场的先天神们闻言,皆是露出了然之色,这正是他们最为熟悉的道路。

    「其八,日鬼仙之道。」

    「此法门,最为特异,乃向死而生,于寂灭之中求道,于终结之内见真。」

    「鬼仙者,或历生死轮回,或主幽冥地府,或行末法劫数,不断『做减求空』,舍弃一切冗馀,直抵『空』之本源。」

    「其极致者,可为诸世之末果,代表万物终将归寂的宿命,于寂灭中得大永恒。」

    鸿钧道人将仙道八大主流法门一一阐述,其言语平淡,却蕴含至理,仿佛将一条条通天大道清晰地展现在诸神面前。

    诸神虽然对这些法门早已有所了解,甚至自身便是其中依者,但此刻听道祖从天道的高度进行梳理与剖析,却另有一番滋味。

    许多原本模糊不清的关隘,豁然开朗;

    一些困扰多年的修行难题,也找到了新的思路。

    大家如饮甘醇,沉醉其中,各自对照自身所学,印证所得,只觉得大道之门又向自己敞开了几分。

    待到八大仙道法门讲述完毕,鸿钧道人继续阐述八大法门从低到高的修行过程。

    之后,他从大罗金仙如何进一步巩固道果,参悟自身大道本源讲起,旁徵博引,深入浅出。

    三千红尘客凝心静气,不断倾听丶不断感悟丶不断印证。

    这其中大多数人都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大放玄光,一身道则愈加深奥,大道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待到八大证道之法讲完,鸿钧话锋一转,声音变得更加深邃悠远。

    「除却以上八法,我仙道还有第九法一—混元法。」

    「今日,贫道便为诸位详解其中核心一一斩三尸证道!」

    此言一出,紫霄宫内顿时鸦雀无声,所有神祗的呼吸都为之一滞,目光齐刷刷地汇聚到鸿钧身上。

    混元之法!这才是他们此行最为期待的核心内容!

    虽然玄卿天帝曾提及红云的鸿蒙紫气可能是证道混元之基,但具体如何证,却无人知晓。

    而斩三尸证道,乃是鸿钧道祖当年传下的无上法门,亦是他自身曾经尝试过的道路。

    如今由他亲自详细阐述,其珍贵程度不言而喻。

    不多时,紫霄宫中响起大道伦音。

    「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圣道?

    诸神若有所思地看向第一排的三清丶女娲丶接引丶准提。

    天道委员会六大常任理事,如今已有圣人之号。

    而魔道的魔王们,此时有些气愤。

    「可恶的鸿钧,竟然剽窃我们魔道的成果,圣德昭昭,圣道煌煌,明明就是形容我们魔教的!」

    鸿钧也不管大家听得懂听不懂,直接一口气讲了三百年。

    这三百年,大家听得都很艰难。

    直到鸿钧讲道结束,太上问道:「敢问道祖,三尸之法,精要在何处?」

    鸿钧淡淡地说道:「所谓三尸,其一为善尸,代表善念丶慈悲丶怜悯等正面情绪之执,过善则迁腐,失之决断。」

    「其二为恶尸,代表恶念丶贪婪丶嗔怒等负面情绪之执,过恶则暴戾,易入魔途。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