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40-50  [综穿]国舅爷只想当咸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鹤龄说的有理。”但是想了片刻之后又觉得有些不对:“如此行事,是否有与民争利的嫌疑呢?”

    张鹤龄却只是一笑:“这哪里是与民争利,这分明是改善民生啊,而且我们制造出这个玻璃,也不仅可以卖给大明的百姓,还可以卖到外头去,如此陛下的圣德,岂不是也让海外蛮夷也能沾沐王化”

    弘治帝还是有些犹豫,但是张鹤龄可不会任由他这么犹犹豫豫下去,要知道明朝最后是怎么亡的,那就是穷死的。

    朝廷税收不上来,底下的百姓却被这些士绅们重重压榨,崇祯皇帝想要从大臣手里筹集军费,大臣们各个喊穷,结果闯王一入京,就直接用夹棍夹出来三千万两银子。

    可见这些食利阶级的贪婪。

    张鹤龄不想再让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可是他知道,一个人是无法对抗一个阶级的,因此他只能另想办法,至于有没有用,先做了再说。

    抱着这个念头,张鹤龄将弘治帝劝了又劝,一直劝到快用晚膳了,弘治帝这才松口。

    只是他心里还是有些不安:“你说这个玻璃厂应该怎么建造呢?”

    张鹤龄直接表态:“皇上先可以以皇室名义设立,也不必要多大的地方多少的资金,只当设立了此处是为了宫里提供玻璃制品,等日后慢慢走上正轨了,再徐徐图之即可。”

    见张鹤龄说这话,皇帝心中也松了口气。

    他也不是个傻子,当然明白不管张鹤龄说的怎么好听,他本质上的意思都是要借助这个玻璃厂来挣钱,可是皇帝开铺子挣钱,这可是闻所未闻的事情,要是让底下的大臣们知道了,唾沫星子还不把他淹死。

    可是其实他心里也明白,这些大臣们虽然嘴上说的好听,但是他们私底下又有哪个是喝风饮露呢,所谓的不与民争利,这个民其实说的就是他们这些士大夫。

    而皇帝就算是明白这个道理,但是说到底,自打土木堡之后,士大夫群体就已经成为了朝堂中的中坚力量,再没有人能与这些人争锋,身为皇帝,有时候都得退避三舍,整个大明朝的统治基础也开始慢慢变成了这些士大夫阶级。

    皇帝你可以引入宦官或者其他什么群体来对付平衡这些人,可是说到底,也只是治标不治本。

    弘治皇帝或许不知道,在他死了之后,他的儿子和侄子对于士大夫群体,都采取了应对的办法,只是他儿子采取的是引入宦官和武官群体来压服这些人,可惜最后不明不白的落水而死。

    而他的侄子采取的则是分化士大夫群体内部,让他们自己和自己斗起来,可是却也开启了党争的开端。

    仿佛左也是错,右也是错,大明朝的未来在哪儿,现在谁也说不明白。

    不去思考这些遥远的未来,现在的弘治帝心情还是很好?*? 的,小舅子虽然年轻,却并不气盛,知道缓缓图之,看起来是个好材料,他笑着点了点头:“你能明白这个道理就好,等日后玻璃厂设立,就由你来管辖。”

    张鹤龄等的就是这一句话,心中顿时一喜,立刻行礼谢恩。

    **

    这一日,张鹤龄是在宫里用的晚膳,他用完晚膳之后,又去坤宁宫问候了姐姐一次,这才带着弟弟一起出宫回家。

    兄弟俩坐在马车上,张延龄终于忍不住道:“大哥,咱们说起来也算是读书人,你怎么能自己去操持商贾之事呢?”

    张鹤龄回过头看向弟弟,神色有些泛冷:“你若是看不上商贾之事,那家里那几间铺子,等分家的时候,就全都给我吧。”

    张延龄心下一惊,赶紧舔着脸上前求饶:“大哥,你别生气,是我错了,是我错了。”

    张鹤龄嗤笑一声:“你还知道错,平日里浑浑噩噩不事生产,倒是学了一身迂腐气。”

    张延龄一时间讷讷,但是心里还是疑惑,大哥当年读书可比他还要认真,也是一心要考科举的人,如今这般,是不是因为不能考科举,对大哥的打击太大了,他开始破罐子破摔?

    张延龄顿时觉得自己的想法十分正确,看向张鹤龄的眼神也顿时生出了几分同情。

    张鹤龄此时可不知道自己弟弟心里的这些小九九,他现在正操心要怎么样才能办好这个玻璃厂——

    作者有话说:感谢在2023-07-01 20:23:54~2023-07-02 20:04:5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zebr 65瓶;乐乐熊孩子、玻璃心作者去亖、晏晏贴贴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4章 家人

    张鹤龄说服皇帝开设玻璃厂之后, 皇帝这边的速度也很快,不出一个月,玻璃厂就悄无声息的设立了。

    目前暂时挂靠在光禄寺名下, 而张鹤龄也得了个光禄寺少卿的官职。

    光禄寺说白了就是给皇帝做饭的部门,不是什么紧要的地方, 一般情况下都是由勋贵外戚管理,因此皇帝的这个调动也没有引起任何人的关注。

    但是皇帝突然开设玻璃厂的事儿, 还是引起了一小部分言官的关注,他们上书皇帝询问此事。

    而弘治帝在这种时候手段也很柔和, 直接说是因为宫内采买玻璃制品太过奢靡, 因此找了几个工匠自己制作。

    皇帝带头节俭,这个大家当然都是乐见其成,但是还有许多人, 很敏锐的发现了这里头的问题。

    竟然有工匠可以制作玻璃制品了吗?

    虽然说士大夫们都讲究不近铜臭,但是他们也不都是什么喝风饮露的仙人, 如今一些物品的市场价还是知道的。

    若是皇家真的可以产出玻璃制品,而且听皇帝的意思还挺便宜的,那会不会对市场有什么冲击啊?

    陆陆续续的也有一些人关于这个问题上书, 劝皇帝不要与民争利,同时建议皇帝, 身为帝王,不要去追求华美的器物, 要以天下苍生为己任。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