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十月初的时候,水稻成功抵达长安。
刘彻迫不及待地让大司农等人装一箱子进宫,再着人去把沈乐妮给叫了来。
等沈乐妮从校场赶到宣室殿的时候,就见刘彻立在一口箱子前,手心里躺着一小堆金黄的稻粒,大司农等几人立在一边,同刘彻回禀着什么。
好几个月未见,看得出来,大司农等人是用了心力去侍养这些稻子了,瞧瞧,人都黑了好几个度,远远看着像是被黄泥糊了一层一样。
瞧见沈乐妮,刘彻少有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靠军训拯救霍去病》 170-180(第5/14页)
露出个喜悦的笑容,对她道:“沈国师来了,你快来看,这杂交水稻的稻子。”
沈乐妮行礼后走上前,蹲身用手掌舀了一抔在手心,这一堆稻子里有八成都是粒粒金黄饱满,可见这稻种的品质有多么精良。
她早就在信中知道了此次的总产量,将手中稻子都放回箱子里后,含笑对着大司农等人道:“此次辛苦几位大人了,这水稻能有如此的高产量,都是几位的功劳。”
“国师说得对,朕要好好嘉赏你们!”刘彻也笑着说道。
大司农等人拱手道:“是国师献出的这杂交水稻稻种好,方能有这等产量,下官等人不敢居功。”
刘彻朗声笑着:“不必推来推去,你们啊,都有赏!”
一听到有赏,沈乐妮心里的小人儿就开心的开始上蹿下跳,面上却只能保持着身为重臣的稳重与自持,谢恩道:“多谢陛下!”
“那二十三石稻子,国师有何打算?”刘彻说回正事。
沈乐妮没有急着回答,而是转头问大司农道:“不知这二十三石稻子里,饱满的占几成?”
大司农回道:“约莫七成半。”
沈乐妮眉梢浅浅挑了挑。果真是系统出品必属精品,就在这什么药什么化肥也没有的简陋条件下,饱满稻粒占比还能如此高。
刘彻也讶异了一瞬,看着箱子里金灿灿的稻子越看越像稀世珍宝。
沈乐妮回刘彻道:“陛下,不如将这七成半的饱满稻粒都挑出来,作为稻种储备在国库,等到明年再进行撒种安排。剩下两成半的,陛下不如拿出一部分自己尝尝,再拿出一部分赏给百官大臣,也是时候让大家看看这救世之粮了。”
刘彻颔首:“就依国师之言。”——
作者有话说:汉武帝时期,黄河称‘河’,长江称‘江’。
第174章 据儿出事了?
商议完水稻的事,刘彻就先让大司农等人抬着箱子一齐下去了,连殿内侍候的宫人黄门都遣了出去,只留了沈乐妮在殿中。
“知道朕留下你,是为着何事么?”刘彻转身缓步渡回到御案前,撩袍端坐下,好心情地问下边人道。
沈乐妮想了想,如实道:“臣不知,请陛下明示。”
“七月,后宫王夫人诞下二皇子。”刘彻道。
沈乐妮微微恍然。她之前就听说了王夫人生下了一位皇子,只是那时候忙着军训之事,没来得及向刘彻道喜,后来又出了平安的事,就将这件事忘在了脑后。
想起后,沈乐妮立马拱手道喜:“臣在此恭贺陛下,喜得龙鳞。”
刘彻嗯了一声,带着笑意道:“国师想要什么赏赐?”
沈乐妮啊了一声,惊喜又疑惑地问:“这,臣也有赏赐?”王夫人生子她又没帮上什么忙,不过就是将既定的事实提前告诉了陛下,这也要赏赐她,看来陛下是真的很高兴了。
“朕膝下皇子不丰,如今添了一子,自然要与百官同庆。何况国师这些年为大汉尽心尽力,而今杂交水稻亦得了丰收,国师当得起厚赏。”刘彻笑得眼角细纹都现了出来。
“那臣在此,就多谢陛下了!”沈乐妮笑得露出了牙齿,可见这个笑是十足十的真诚,“陛下若是要赏赐臣,不如就赐臣一些金银吧。”
金银,才是最实在的东西啊。光是看着,她的心里就踏实!
刘彻哈哈笑了两声,手指点着沈乐妮道:“你呀你呀,可真是个财迷!”
沈乐妮也不说话,就朝他笑得讨好。
“罢了,就依你吧。”刘彻笑够了,摆摆手道。
他也知道国师平日里需要用到钱财的地方确实有些多,每次军训的时候就是一大笔开支,人越多,花销越大。还有研究院、女医堂,等等地方。他虽然前前后后赏了她许多金银,可那些钱财又确实是花在了大汉将士们和百姓们身上,要算起来的话,国师倒确实没有在她自己身上花多少。
想及此,刘彻关切道:“你平日里不要光忙着正事,自己也得享受享受,不要忘了你自己也是个女儿家。”
她孤身一女来此,他作为大汉君王,有关照她的职责。
沈乐妮心下动容,谢恩道:“多谢陛下关心,臣定谨记。”
刘彻嗯了声,想到什么,顿了顿还是没有开口,说起其它事情:“朕近来,在盘算着一件事。”
说到此,他没有往下说,留给沈乐妮一个悬念。
沈乐妮了然,接话道:“不知陛下在想何事?”
刘彻扯着唇角,不答反问:“不如国师来猜猜?”
让她来猜?沈乐妮想了想,很快福至心灵,她望着刘彻浅笑着问:“陛下是让臣说一说,此后会有何事发生?”
刘彻笑了声,道:“国师可真是懂朕。”
“陛下谬赞。”沈乐妮稍稍顿了两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