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章 《布朗克斯的故事》(求追读!求收藏!)  我在二战当文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改文……」

    普佐陷入了沉思。

    理性告诉他为了稿费丶为了生存,他应该做出改变。

    但感性告诉他,就算是为了稿费,也有一些东西是绝对不能抛弃的。

    片刻后,普佐摇了摇头:「我并不考虑改文。」

    恩尼见到普佐坚定的眼神,会心一笑。

    普佐说道:「恩尼,我完全接受你商业化写作的观念,只是,在写完这部《君子》后,我似乎渐渐触摸到了一种完美的写作状态,正如你所说——在故事性和文学性之间找到了平衡。」

    「而且,正是抛弃了模仿主流文学的执念以后,反而在专注于设计故事的情节当中,我找到了以前一直追求的文学性。」

    普佐说到这顿了下,淡笑道:「去迎合当下的社会风潮固然讨喜,但只要故事写的好,我相信……就会给审稿人一个无法拒绝的理由。」

    很好很精神!

    恩尼感觉到后世那个蹉跎到三十岁之后才开始正式写作的马里奥·普佐,已经提前获得了一个作家写作的心理状态。

    接下来的写作道路就算还会面临失败,但也绝对不会再陷入迷茫。

    但……

    普佐霸气地说完,立刻又有些蔫:「你说我还是再回去修改下比较好吧?」

    恩尼:「……」

    「不用改了,现在这样就很好!」

    作为一个穿越而来的老扑街,恩尼很理解普佐这种心态,患得患失的感觉。但越改只会越差,实际上已经写的相当好了。

    听到恩尼说的。

    普佐信心又足了,话锋一转,对恩尼说:「看看你的!」

    恩尼将他的稿子递过去,并提前给普佐打预防针:「这篇小说可能跟你想像的风格不太一样,但总体来说,符合我对自己的要求。」

    普佐迫不及待开始阅读,入眼的第一行小说标题就让他隐隐感觉到了恩尼这部小说的风格:「《布朗克斯的故事》……」

    往事丶故事丶流年丶年华……一般带着这些字眼的故事,都是追忆时代丶缅怀过去的温情之作。

    普佐的确有些意外,这跟《黑面具》的投稿风格也太不相符了。

    见到普佐的表情,恩尼也有些尴尬。

    本来他是想借鉴「神·马东西」的《犯罪都市》,来写一部发生在纽约贫民区的硬汉派追凶故事。

    但也许是前世爽文写多了的缘故,落笔的时候他的想法就发生了改变。

    他想写一个更能贴合这个时代的故事,想让自己落笔的小说能更具有人文关怀丶人性深度和时代质感。

    于是就有了这部《布朗克斯的故事》。

    《布朗克斯的故事》是1993年由罗伯特?德尼罗执导的黑帮题材剧情片,改编自查兹?帕明特里的同名自传体剧本,剧情围绕义大利裔社区的成长丶亲情与黑帮诱惑展开,是罗伯特·德罗尼的处女作,一经上映就获得了广泛好评。

    后续还提名了第50届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故事具体说的是一个住在义大利人集结的布朗克斯区的九岁孩子「安奴」,对社区中的黑帮生活十分向往,但他的父亲「罗兰逊」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公交车司机,唯恐儿子安奴在社区的生活环境影响下误入歧途,于是,他不让儿子去酒吧,不让他接触黑帮人物,竭力帮助儿子不受区内坏风气的污染。

    直到有一天,安奴目击了一宗凶杀案的发生,但拒绝供出凶手就是社区内的帮会首领「辛尼」,辛尼对此印象深刻,此事让安奴和辛尼展开了一段俨如父子般的忘年友情

    其后八年间,辛尼的势力逐渐扩大,罗兰逊深恐儿子会误入歧途的忧虑更为凝重,少年的安奴于是成为两位「父亲」的共同核心,而两位拥有不同社会身份丶却同样深谙世事,富有智慧的父亲对少年安奴的教导,就成为了这个故事中的核心。

    虽然这部电影的故事背景是60年代,但由于都是发生在纽约,所以恩尼将这部电影变成小说的过程并不复杂。

    在合理替换了时代背景和一些时代元素后,恩尼就很顺畅的写出了故事的大纲脉络,并以此创作,就有了这部总词数在1.8w左右的小说。

    约莫二十分钟,普佐看完了这部小说。

    「恩尼,这部小说写的……真好,真感人呐。」

    普佐说话的声音中带着哭腔,不断吸着鼻子,竟是直接看哭了,但因为不想丢脸,在强忍着不让眼泪流出来。

    「掉小珍珠了?」恩尼诧异了下。

    「你这个家伙……」普佐抹了抹眼角,「看完这部小说我都怀疑你也受过歧视了,但你是个纯正的美国白人啊,你的人生注定比我们这些移民和那些黑人顺遂,你到底是……怎麽写出这种故事的?」

    《布朗克斯的故事》主角就是义大利人,所以从小生活辛苦的「安奴」,让普佐不由自主就代入了这个角色。因为他的生活也一直很辛苦,父亲是个铁路工人,母亲是个全职主妇,家里还有很多兄弟姐妹,只能居住在贫民窟中讨生活。

    当然,普佐的生活中并没有黑帮的影响,也更没有一个精明丶强硬丶待他如子的黑帮首领「辛尼」。

    但恩尼这部故事的巧妙之处,就在于他没有刻意渲染黑帮的暴力,而是将笔触聚焦在社区的日常——种族歧视丶贫穷挣扎,以及艰难生活中抹不去的一丝烟火气——这就让那些读者群体中有相同经历的移民丶失业者丶穷困者,都能从故事中读出属于自己的影子,完全融入到故事中去。

    同时,恩尼也用克制的笔触,写出了「罗兰逊」对儿子的关切,看似冷漠,却始终在见不到的地方默默为儿子撑腰。与「辛尼」那种带有江湖气的关切,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对家庭温暖的细微刻画,也是大部分人会时常忽略丶但在阅读到时都会恍然察觉的点睛之笔。

    也让普佐恍然发现,原来他的父母也对他抱有那种小说中欲言又止的关切,只不过常常被他忽略了。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