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第228章 阴阳矛盾
松涛阁内,灯火煌煌,茶香氤氲。
曾巩对张载丶二程新思路「缥缈近道」丶「活泼似禅」丶「简化了礼」的质疑,让气氛一时凝滞。
而刚才就在这种微妙的凝滞氛围里,陆北顾开口,让众人关注的焦点,转移到了他身上。
陆北顾口中的濂溪先生,指的是「北宋五子」之一的周敦颐。
在现代,周敦颐为人所知,主要原因是他那篇被选入语文课本的《爱莲说》。
但实际上,周敦颐作为哲学家的成就,是远大于文学家的。
他作为理学的开山鼻祖,所提出的无极丶太极丶阴阳丶五行丶动静丶主静丶至诚丶无欲丶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是二程和朱熹将理学这座大厦构建完整所必需的地基,更是构成理学学术体系的重要内容。
可以说,没有周敦颐的开创,就没有理学的诞生。
而在嘉佑元年这个时间点,「北宋五子」里面,相比于年轻一代的张载丶程颢丶程颐,年龄较大的周敦颐和邵雍的哲学思想,无疑是更加成熟的。
但邵雍的哲学思想,比较偏向于玄奥的谶纬之术,或者说神神叨叨。
因此,周敦颐以《太极图说》为核心哲学体系,也是陆北顾在目前唯一能拿来背书,并且容易被众人所理解丶接受的思想了。
「《太极图说》有言『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然学生愚钝,常思这阴阳二气,何以能『动而生』丶『静而生』?其内在之机枢,究竟为何?」
听着陆北顾的陈述,众人不由地想到,这个年轻人,竟然对濂溪先生思想,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松涛阁内,一时落针可闻。
青松社众人不管信不信,都在屏息凝神,等待着陆北顾的「高论」。
「学生曾经反覆揣摩,直到得高人教导,方才有所领悟。」
陆北顾从旁边摆放着的棋罐里分别拿起一枚黑棋,一枚白棋,将它们轻轻相抵。
「濂溪先生所言『动静互根』,其『根』便在这阴阳二气本身,而学生以为,太极流转,阴阳相生,这世间万物的阴阳,非止是两种不同的『气』,更如同那楚人鬻卖的矛与盾!」
「矛利,故需盾坚;盾坚,故促矛更利。无矛之利,盾之坚无所显;无盾之坚,矛之利无所试。此二者,看似对立,实则互为依存,缺一不可。其对立之势,正是推动万事万物转变丶相生的动因。」
陆北顾所言,自然是伟人着名的《矛盾论》了。
而关于《矛盾论》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中的思想起源,以及与各种古代哲学流派观点的辩经,陆北顾在现代便与姜星火反覆讨论过,两人还共同署名发表了几篇学术论文。
如今一用,陆北顾当然不敢厚颜将其窃为己有,只是拿来抛砖引玉,促进儒学复兴运动的兴起,并将其尽力导向有利于百姓的道路。
但哲学思辨这种事情,总是能将普通人排除在外的。
所以哪怕青松社都是有文化的士人,可绝大多数人对于这番话,听后都是表现得一脸茫然。
唯有张载沉思片刻后,神情开始变得兴奋,他开口道:「愚尝苦思『太虚即气』,气充塞宇宙,至实至动,然其聚散屈伸丶升降浮沉之内在机枢,始终不得其门,今闻此论,豁然开朗!」
「阴阳二气,非仅为气之清浊两端,实乃一气自身所蕴之两种根本情状与力量,相反而相成,相摩相荡!正是此内在之『矛盾』相激,方有『动』之勃发,动极而力竭,则『矛盾』之势转,促其归于『静』之凝敛,静极复动,循环无端!」
「宇宙间,星移斗转,沧海桑田,万物生灭,莫不是此阴阳矛盾之气,交感丶激荡丶转化之结果,『矛盾』者,实乃『气化流行』之枢机,万物生生不息之原动力也!」
——啊?
陆北顾微微张大了嘴巴。
这是什麽怪物啊?说一遍不仅能领悟到精髓,还能马上举一反三?
此刻,他终于认识到了顶级哲学家恐怖的思辨能力。
张载激动地踱步,旋即又猛然停住。
他直视陆北顾,抛出一个更深的追问:「然则,气聚而成形,物各有其性;气散而复归太虚,太虚无形,至静至一。若依『矛盾』为万物化生之枢机,则气聚之时,矛盾显;气散归虚之时,矛盾是否亦随之消散?太虚之中,矛盾存否?若存,其状若何?若灭,则气之散入太虚,岂非归于寂灭死静?此与佛老『空』丶『无』之说,又有何异?」
张载的追问直指「气本论」的终极问题。
作为本源的「太虚之气」与作为现象动力的「矛盾」之间,是何种关系?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其宇宙论,能否彻底摆脱佛老「空寂」本体的阴影。
「子厚兄问太虚之中矛盾存否,我以为,气聚成形,阴阳矛盾显,万物化生;气散归虚,阴阳矛盾隐,复归太虚之本然。太虚非空非无,乃气之本体状态。」
「此状态,非死寂,乃蕴含阴阳矛盾之潜能,如同水之能载舟亦能覆舟,载/覆此乃『能』之两面,即是水之『矛盾』潜能.常态之下,水波不兴,矛盾潜能隐而不显;遇风起浪,矛盾潜能显化为现实冲突。」
「故而太虚即气之本体,其本身即蕴含阴阳矛盾之无限潜能,此潜能乃一切气化流行丶万物生灭之总根源。曰:太虚无形,矛盾潜蕴;气化有象,矛盾显行。此即『体用一源,显微无间』!非但与佛老之『空寂』迥异,更彰显宇宙生生不息之真谛。」
陆北顾巧妙地将「矛盾」作为「气」的潜能属性融入「太虚即气」的本体论中,尝试来解决张载的终极困惑。
张载的神情,变得若有所思了起来。
而在张载思考之际,程颢又开口问道:「吾辈常言『心统性情』丶『仁者浑然与物同体』,天地万物一体之仁,乃吾儒根本,若依此『矛盾』之说,万物皆有其内在矛盾,相摩相荡,此乃化生动力,吾深以为然。然则,此矛盾之相摩相荡,是否仅为力量之角逐丶形式之更迭?其间可有『仁』之生机丶『爱』之流行?」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