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的这批竹纱最结实,防蚊还透光,比棉纱便宜两文钱一尺。”
卫锦云走到竹竿下,伸手捻了捻粗纱的纹路,“就这个,给我扯六尺,要够糊两扇窗的。”
“没问题。”
掌柜娘子利索地抽出剪子,“咔嗒”一声剪断纱料,用竹尺量了量,卷成一捆塞进卫锦云手里,“收你三十文,送你半截细麻绳,好固定纱边,自然也可以用线缝制,随你。”
若是夜里用纸窗防蚊,则必须要关窗,非常闷热。这个时候的平江府的许多百姓早就用上了纱窗,通风又防蚊。
他们还在窗户上加插销,若到了冬日里,插上块薄竹篾编的篾帘,比纱密,比板轻,既能挡风还能留出缝隙透光,比换整套窗扇省钱多了。
卫锦云先打算用二楼的窗户试用,若效果好,再在一层的铺子用上。
这宋时的市井生活过起来,实在是有劲儿。
待买完家中的用物,卫锦云姐妹三人就去给茶会上的糕点挑食材。
她既是收了吕兰棠六贯钱,便不能糊弄。六月里还有晚熟的枇杷与才上市的杨梅,新鲜得不得了。
阊门集市包罗万物。洞庭东山的白沙枇杷素有金银蜜罐之称,而东山西坞的杨梅在苏东坡口中可与荔枝媲美。
虽贵,但滋味实在是美妙。
茉莉仍需,再秤两斤紫藤花,要一小包水月茶叶,更买蜂蜜一罐,牛乳一斤钱就这样“嗖嗖”得花出去了。
待姐妹三人拉着拉杆箱,提着大包小包雇了辆驴车,按照吕兰棠给的地址在巳时初刻找到吕宅,昨日卫锦云在葑门外预定的五斤冰块也被闲汉准时送到。
吕宅位于府学东北处,在沧浪亭附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酥心蜜意(美食)》 23-30(第2/25页)
三人跳下驴车,微微喘了口气。眼前是一扇不起眼的乌漆小门,要不是门楣上悬着的那块“吕宅”匾额出自吕兰棠的手笔,让卫芙蕖一眼敲出来,看着倒是与寻常巷陌的院墙并没有太大区别。
卫锦云抬手扣了扣门,声音沉闷,引得一旁栓在屋檐下的几匹马朝她看了几眼。
这马瞧着实在是四肢健壮,毛色黑亮。
门“吱呀”一声开了条缝,露出一张妇人的脸,目光有些审视。
“劳烦婶子通报一声,卫锦云应吕娘子之邀,来筹备今日的茶点。”
卫锦云连忙回答。
“噢,卫小娘子啊!”
妇人随即展开一张笑脸,忙将门整个开了,“且快进且快进,我们姑娘昨日就说了。你脚留些神,下着雨地滑呢。”
她吆喝着身后两个仆人帮忙拿食材,随即目光又落到两位妹妹身上,脸笑得更欢了,“这是芙菱和芙蕖吧,生得这样水,我们姑娘总是念叨,快将东西给婶子拿!”
一进门,才方知别有洞天。
三人跟着引路的婶子转过一道海棠花门,脚下是青灰、月白鹅卵组成的仙鹤铺地。雨丝密了些,打在回廊外的芭蕉叶上,沙沙有声。
转过一条抄手游廊,曲折着往园子深处去,廊柱檐角挂着小巧的铜铃,风过时只轻轻“叮叮”两声,就被雨声盖过了。
走了好久才转过廊角,见到一方莲池,池边是赤色栏杆的美人靠。栏下的花砖换了海棠样式,四瓣海棠与芝花交错铺展,砖缝里还嵌着光滑的白石子,远看倒像落了一地的花瓣。
雨打芭蕉,檐角铃响,风吹莲池完全做到了一步一景。
现代的园林雨中已经是巧夺天工,可卫锦云第一次见这么美的私家园林。
她很快寻思着日后赚到钱了,一定也请一帮香山帮匠人造一个!
用来养老也成啊。
卫锦云的目标此刻从开好铺子,
进而转变为在平江府买套房。
“这院子好大啊,还很好看。”
卫芙菱与卫芙蕖生怕错过回廊上的每一幕景色,眼睛不断地瞧着四周。
前面的婶子听了姐妹二人只是笑,“说出来怕卫小娘子笑话,我们姑娘还没起呢这客人都来了好几位了,我再去叫叫她,后头就是厨房,卫小娘子自便。”
吕兰棠除了与姐妹相约出门,每日雷打不动地睡到午时,才会悠悠转醒,爬起来用饭。
眼下茶会推到了午后,对她来说便是来得正好。
睡会,再睡会。
这条回廊并不接着客人那端,但垫脚一望,确实能见到不远处的几位执着团扇的倩影。
想来都是吕兰棠的好姐妹,也不知哪一位是她的六月目标对象。
卫锦云和妹妹们并不多作停留,让几位仆人带着,进厨房去了。
厨房足有卫锦云铺子的三个大小,灶台上收拾得极其干净,不同的锅和蒸屉放在显眼位置,但工具齐全,任凭卫锦云大展拳脚。
灶台里的火烧得正旺,锅里热水翻滚,冒着腾腾白汽。
“卫小娘子,你看还缺什么?随时叫我们。”
几位仆人放下她们的东西,眼神还不忘落在她的两位妹妹身上。
“不缺,我们都自己带了。”
卫锦云在她新制的两只花边竹篮上垫上油纸,从拉杆箱中拿出一大包虾片倒上去,“劳烦将这零嘴给各位娘子们拿去,先尝尝。”
&nb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