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50-160  我爹汉高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r/>    其实陆贾一个多月前已经被迫不及待收服南越的刘邦塞上南下之路,但他人还没走到鸿门就生了场病,得亏刘邦派人快马加鞭地给他送过去一板退烧药,烧迷糊的人这才慢慢好转。

    在鸿门养病还不如在长安,刘邦又让卢绾过去把人接了回来。

    早朝的时候重新讨论去南越劝赵佗向大汉臣服的这件事,文臣武将的口气一致,那就是等陆贾好了还让他去吧。

    陈平讲得最好,陆贾有过在南越游历的经验,他知道那边的风土人情,说服南越王的可能性很大,其他人去了就不一定了。

    于是经过商量,还是决定等陆贾好了再派他去。

    但没想到陆贾的身体有点亏,扁叔去诊断过后说至少要休养个一年半载才能远行。

    陆贾知道他们这个决定以后感觉就很复杂,这都是些什么人啊,没人给你们杀猪你们还不吃了?

    转天,刘邦就好药好吃地给隔三差五送到陆贾家里,让他的儿子们好好照料他,希望他快点好起来。

    毕竟他之前已经把去挑拨小凹和盈儿关系的枞行等人,给发配到了南越。按照里程他们应该已经快到南阳郡了吧,这些人都是刘邦身边谋士的子侄,刘邦还是想让他们多活几年的。

    如今陆贾去不了南越,这几个人只能暂时安排在英布的九江,给他打探一下九江的情报,也不算白养着人了。

    今天才是陆贾被拉到长安的家里修养的第八天,刚吃过药,宫里派人来问他能不能动。

    陆贾拄着拐杖,再不能动去宫里这点路还是能动的。

    随后陆贾就进了宫,到宣室殿拜见之后,他们这位皇上就又给他安排了一个要命的差事。

    “总结秦亡的教训?”

    刘邦笑道:“是啊,你有经验,写来看看。”

    刘邦还以为都不用自己说,陆贾就应该给他写点东西的,他还记得陆贾刚到汉军营时经常给他写一些以秦朝前事为戒的文章。

    陆贾看了眼期待的刘邦,我为什么不写您不知道吗?

    秦始皇他还在啊,如果自己还跟那些秦亡后的儒生一样喋喋不休地说他家的错误,会不会被半夜吓死啊。

    刘邦看了看周围,对陆贾说:“你放心,政哥这几天忙着呢,没过来。”

    陆贾:———

    他赶紧表示微臣不是怕这个,而是您现在要秦亡的教训干什么啊?

    刘邦:“我藏起来自己偷偷看,”然后想想在诸侯方面的问题要不要完全按照小凹说的处理,“等以后还要给小凹和盈儿看,以警后世子孙。”

    陆贾:没见过这样的人,我跟您说您自家就有一个大麻烦,双生子啊。

    刘邦还在说:“刘家不能跟赢家一样出现个二世,刘家家底薄,禁不起造。”

    别看刘邦等着英布、臧荼、彭越三大诸侯哪个先反,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先反的那个打得落花流水,但晚上还是会做梦自己失败等等的。

    陆贾抽了抽嘴角,皇上说的这个理由让他当臣子的没立场反驳,勉强答应回去好好想一想。

    刘邦:“不要瞎写,不要因为秦亡了就夸大政哥的暴君形象。”

    这么难伺候的甲方让陆贾很头疼,问道:“不知陛下心中是否已经有定论?”

    他按照陛下说的写,等日后秦始皇看见了也不能说是他诋毁前朝。

    刘邦什么人啊,能看不出来陆贾的那点小心思,道:“朕曾听你们说过郡县制和分封制,想知道秦朝灭亡到底是不是因为采取了郡县制。”

    陆贾知道了,但是也觉得给当今陛下当文臣是个危险的活,随后就很热心地给刘邦推荐了两个人,洛阳的贾初和淮阴的枚禹。

    刘邦现在对文人那是来者不拒,会出点子的文人他更欢迎,便问:“这两人有没有什么来历?”

    大秦,嬴政按照刘邦的官员名单来进行官场的安排,大汉,刘邦也照着嬴政那边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爹汉高祖》 150-160(第9/16页)

    。

    能在大秦当个一官半职的,应该都有点东西,比如那个宣曲任,当年可没少从他们家弄来粮食补给前线。

    任氏藏粮食的能力刘邦都自愧不如,这想起他们了,就觉得也该是时候给他们封个名义上的爵位了。

    “贾初曾是洛阳御史,跟张仓是好友,文学功底非常深厚,至于枚禹,他曾经担任过淮阴令,秦末大乱才带着家人隐居了起来。”

    陆贾这么一说,刘邦就很满意了,竟然都不是小吏,肯定有水平。

    当即下令去请。

    还有谁给他提过的秦朝博士,也去请。

    等着更多人才来给大汉添砖加瓦的刘邦并不知道,此时的劝学宫内,叔孙通正在怀疑人生。

    第157章 抢学生 叔孙通走进今天的劝学宫,……

    叔孙通走进今天的劝学宫, 就发现今天的殿内无比安静,连一点窃窃私语的杂声都没有。最前面的一排增加了一席座位,两个长相一模一样的小孩子端端正正地坐在那里。

    叔孙通很满意。

    秦王这个年纪还是要好好学习的, 这一管就不会跟以前似的那么胡闹了。

    叔孙通说道:“来人。”

    宫殿外有执戟郎, 听闻呼唤, 进来候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