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六十八章 皇帝也不为所欲为  九龙夺嫡,我真不想当太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天寒地冻的天气,却冻不住京城里火热的议论。看最快更新小说来  二十多个年轻官员对甄演动手,要打死甄演的消息传出之后,一时间整个京师都炸开了锅。  “打得好!”  都察院里,有年轻官员激动地大喊:“像甄演这  风起于青萍之末,而动于九天之上。  那本《千字》在西方修士手中微微发烫,仿佛有脉搏跳动。他不懂汉字,却觉其音律如钟磬初鸣,自心底震荡开来。他试着用拉丁语逐字注音:“t’ien ti hsuán huáng, yu chou hung ng……”声音甫出,窗外积雪竟簌簌震落,溪水逆流三寸,旋即恢复。修道院老院长闻声而来,惊问何故,年轻修士只道:“我念了一句东方的话,天地应了。”  老院长沉默良久,取出一本羊皮古卷,翻开一页,赫然是百年前一位远行教士带回的手记??上面潦草绘着一座高山,山巅有莲,下注一行字:“彼土有神人,不持剑而镇龙,不用兵而化万国。”当时众人皆以为疯言,如今对视一眼,背脊发凉。  而在长安太学院深处,七彩灯焰仍未熄灭。主祭官颤抖着跪地,非因敬畏神迹,而是他怀中那枚祖传玉佩??前朝礼部尚书府的信物??正自发碎裂,裂纹成“心”字形。他抬头望天,星光所凝文字悄然变幻:   “你曾默许冤狱,今可敢焚书自赎?”  此语非对一人而言。那一夜,全国三百六十州,凡曾参与《逆鳞录》禁毁、迫害塾师、篡改教材者,家中藏书无端起火。火势不大,仅烧一册,且必是当年亲手签署批文的那一本。有人惊呼救火,有人冷笑不信,然翌日查验灰烬,纸灰排列竟成“伪知”二字。  民间哗然,却无人恐慌。孩童反觉有趣,嬉笑着将灰烬收集,制成墨丸,题名“悔烟墨”。市井流传新童谣:   “说谎书会烧,   沉默灯不照。   若想心安处,   先把真话告。”  朝廷未加禁止。新帝亲书匾额赐予制墨坊:“以烬为墨,以悔入文。”  然而晦渊盟并未沉寂。  北方荒原上,一座废弃驿站成了他们的新据点。陆沉舟立于残垣之上,面前跪着十二名“影舌使”,皆是从各地学堂潜逃或被驱逐的塾师。他们或因质疑《千字文》过于浅白,或因坚持八股取士方为正统,早已心怀怨怼。陆沉舟赐每人一枚铜钱,正面刻“智”,背面铸“驭”。  “你们去教孩子另一套道理。”他声音低沉,“告诉他们:仁义是弱者的借口,平等是统治者的谎言。真正的秩序,来自知识的垄断与血脉的纯净。”  一名影舌使迟疑:“可那些灯……若我们说谎,灯火岂不熄灭?”  陆沉舟冷笑:“那就教他们不信灯。说什么‘火焰变色只是硫磺作祟’,说什么‘十万童声共鸣不过是幻听共振’。我们要让奇迹变成笑话,让信仰变成怀疑。”  他转身指向墙上一幅地图,其上标注着全国玄黄塾的位置,密如蛛网。“我们的战场不在朝堂,而在课堂。毁掉一代人的信任,比杀十万兵更有效。”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敲门声。三长两短,是暗号。  一名浑身是血的探子跌入,嘶声道:“大人……不好了!南方‘明镜堂’出事了!”  陆沉舟瞳孔骤缩。明镜堂是他设在江南的秘密书院,表面讲授经学,实则培训高级影舌使,成员皆为进士出身,潜伏于各级学政衙门。那是他最锋利的一把刀。  “怎么回事?”  “昨夜子时,全堂一百零三人正在密议‘伪知三十策’,突然所有琉璃灯同时转黑,灯油化为墨汁,倒流回盏!紧接着,墙壁浮现血字??‘你昨日教学生,赵念乃巫蛊之徒。可你七岁那年高烧濒死,是谁用《千字文》为你压惊?’”  堂中一人当场崩溃,哭喊母亲名字,正是当年那位村妇塾师。  “然后呢?”陆沉舟声音发紧。  “然后……所有人答卷焚灯自省。七十八人灯火熄灭,二十三人摇曳不定,仅两人转金。那两人当场被同伴围攻,骂作叛徒,却昂首走出,直奔官府自首。”  探子抽泣:“大人,他们交出了全部名单,还献上了您亲笔所书的《智驭论》原本……”  陆沉舟猛然拔剑,劈碎案几。木屑纷飞中,他看见自己映在铜镜中的脸??鬓角竟已斑白,眼角多出一道从未有过的疤痕,宛如被无形之手划过。  他知道,那是心债。    与此同时,西域龟兹。  胡汉混血的丝路书使正准备启程返回中原,却见城外沙丘上站着一人,披黑袍,执竹杖,焰蓝如星。  书使心头一震,扑通跪地:“先生!我以为您已……”  赵念??或者说那个被千万人信念托举而成的“执灯者”??轻轻摇头:“我没有来,也没有走。我只是被需要时,就会显现。”  他抬手,沙地上浮现三行字:   “你曾为权贵杀人,   你曾为活命说谎,   你还记得第一个教你宽恕的人吗?”  书使浑身颤抖。他想起幼年母亲临终前的话:“孩子,哪怕世界对你残忍,你也别变成它的样子。”那时他不信,觉得软弱可笑。直到遇见赵念,读了《千字文》,才明白所谓教化,不是让人聪明,而是让人不失本心。  “先生……我愿走最后一程。”他哽咽道,“不是为了赎罪,而是为了传递。”  赵念点头,从袖中取出一片铜板,正是镇龙令残片。他将其嵌入书使的琉璃灯底座,刹那间,灯火由蓝转金,再化七彩,光芒穿透云层,直射北斗。  “去吧。”他说,“知识真正的力量,不在控制,而在解放。你要把这句话,带到罗马去。”  书使含泪叩首,起身时,身后已多出三千志愿者??有僧侣、商人、译者、逃奴。他们自愿组成新的“万里书队”,目标不再是龟兹、波斯,而是地中海沿岸诸国。每人背负五卷书:《千字文》汉、梵、希、波、拉五种版本。  临行前夜,书使梦见自己站在一座巨大图书馆前,门前石碑刻着陌生文字。他不懂,却听见风中传来无数孩童齐诵之声,语言各异,节奏相同。他忽然明白:那是在翻译《千字文》。  醒来时,灯未灭,沙丘上只余一行足迹,通向昆仑方向。    长安城南,谢明远墓前。  盲眼少年依旧伫立,竹杖悬灯,七彩流转。忽然,他开口说话,声音清澈如泉:  “我知道你是谁。”  风止,花不动。  “你不是鬼魂,也不是神灵。你是所有记得赵念的人,一起想出来的一个人。你们太希望他还活着,于是我就来了。”  他微笑,虽目不能视,却似看透苍穹:“但我不介意。只要还有人愿意为真话付出代价,我就会一直存在。”  地下再次震动,比上次更久。这一次,全国所有学堂的琉璃灯集体离地三尺,悬浮空中,排成一幅巨大的星图??正是当年赵念在终南山布下的“心灯阵”。不同的是,昔日阵法残缺,今朝圆满无缺,九颗主灯对应九洲,中央一灯独耀,铭曰:“民心”。  太史令急报新帝:“陛下!天象异变,北斗七星连珠,紫微垣大亮,似有新星入列!”  新帝正在青年议政院听取学子建言,闻言不惊反喜,问道:“那新星位于何处?”  “在……在‘太子’位旁,但非争位,而是护持,状如侍灯。”  新帝起身,脱下学士服,换上素袍,亲自登坛祭天。他不拜龙椅,不祈寿年,只捧一卷《千字文》,朗声宣读全文。读至“谓语助者,焉哉乎也”时,天空轰然裂开,一道光柱垂落,照在他手中的书页上。字迹金光大盛,竟浮空而起,化作亿万光点,随风飘散,落入千家万户。  百姓拾之,发现竟是微型琉璃灯芯,置于水中即亮,投入火中不焚。老人说这是“心种”,孩子说这是“星星糖”。无论贫富贵贱,人人得一。  当夜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