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81章 朕看他就是没将朕放在心上  大唐:开局为李二献上避坑指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许久,李世民才放下札子,语气沉重。

    「乾旱啊……这都开春多久了,关内道竟只下了两三场毛毛雨,渭水浅得都能看见河床了了。」

    他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外面的庭院。

    虽是春日,可连日无雨,庭院里的花草都蔫了不少,泥土乾裂,风一吹就起尘。

    他沉默片刻,忽然转身道:「高月,传旨,宣魏徵即刻来立政殿见朕。」

    「喏!」高月连忙应下,转身快步去传旨。

    看着高月匆匆离去,李世民心中长叹一声。

    如果不是温禾来到大唐,和他提前预警,并且建议外包商人修建水利。

    只怕今年整个关内道都要出现旱灾了。

    旱灾过后,便是蝗灾。

    到时候整个关内道必将颗粒无收。

    那个时候,别说是北伐突厥了,只怕是连赈灾的粮食都拿不出来。

    正思忖间,殿外传来内侍恭敬的通报:「陛下,魏中丞到!」

    李世民抬眼望去,只见魏徵身着绯色官袍,腰束玉带,步履沉稳地走进暖阁。

    他走到殿中便俯身行礼,声音洪亮。

    「臣魏徵,叩见陛下,不知陛下急召臣来,有何要事吩咐?」

    「玄成免礼。」

    李世民抬手示意他起身,语气沉了几分。

    「关内道自开春以来,便少雨乾旱,虽去岁朕已命工部修缮了不少沟渠丶水车,可连日无雨,朕依旧忧心,百姓春耕,若是水利不济,今年的收成怕是要受影响。」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魏徵身上,带着几分郑重。

    「朕有意让卿家领御史台众人,即日起前往关内道,巡视各州水利情况。一来查探已修水利是否能用,有无官员懈怠渎职,二来看看哪些州县还需增修水利,及时上报。」

    魏徵闻言,神色一凛,当即躬身领旨。

    「臣遵旨!臣明日便带御史台官员启程,定不负陛下所托,仔细查探关内道水利,绝不让渎职官员误了春耕!」

    「魏卿,此事关乎大唐社稷,关乎万千百姓生计,万万不可怠慢。」

    李世民站起身,走到魏徵面前,语气格外郑重。

    「若是查到官员懈怠丶贪墨水利款项,无需请示,可先革职查办,回京后再向朕奏报。朕要的是实实在在的结果,不是敷衍了事的文书。」

    「臣明白!」

    魏徵重重颔首。

    李世民看着魏徵坚定的模样,心里暗暗松了口气。

    其实最初,他想把这份差事交给温禾。

    可转念一想,又打消了这个念头。

    温禾之前查办崔氏案,已得罪了不少世家大族,如今崔氏虽被赶出长安,可暗中敌视温禾的人仍不在少数。

    若是再让温禾领命巡视关内道,手握查劾官员的权力,难免会被人抓住把柄,到时候温禾怕是要成为众矢之的。

    更何况,温禾如今还要忙着造热气球,与虞世南的赌约在即,若是分神去关内道,怕是两边都耽误。

    思来想去,还是魏徵最合适。

    魏徵至少表面刚正不阿,身后拥有世家支持,既能震慑渎职官员,也不会引来太多非议。

    魏徵自然不知李世民心中的这番盘算,只想着尽快启程,不耽误春耕。

    他又向李世民询问了几句巡视的细节,比如重点查探哪些州县丶遇到紧急情况如何与朝廷联络,待一一记清后,才躬身道。

    「陛下,臣今日便回御史台安排事宜,明日一早便启程,臣先行告退。」

    「去吧。」

    李世民点头,看着魏徵快步离去的背影,又坐回龙椅,拿起桌上的旱情札子,眉头依旧没有舒展。

    「高月。」李世民忽然开口。

    「温禾那竖子,回长安了吗?」

    高月连忙上前回话。

    「回陛下,温县子已从城外牙行回自己府邸了。」

    李世民闻言,轻哼一声,语气带着几分嗔怪

    「这竖子,身为春闱副主考,不在尚书省盯着考试事宜,一离东宫就往家跑,实在惫懒!」

    高月跟在李世民身边多年,深知陛下这是口是心非,连忙笑着解释.

    「陛下,温县子许是为了避嫌,免得落人口实。」

    李世民听了,想起之前在郑县遇到的孟周丶赵磊丶吴生三人,不禁失笑.

    「避嫌?他倒会找理由,不就是他那三个新收的弟子吗?之前朕看过他们以往的文章,孟周丶赵磊的策论平平,吴生的经义也寻常,若是能考上,怕也是末等名次,做个小吏倒还合适。」

    他顿了顿,回忆起三人的选择,又道。

    「孟周和赵磊倒是有自知之明,知道选明算科,他们二人对算术还算有些天赋,等春闱结束后,若是考上了,便安排到民部做个主事,负责户籍丶田赋的计算,也算是人尽其才。」

    「至于那个吴生。」

    李世民想起吴生,忍不住摇了摇头。

    「不是个有自知之明的,明知自己经义不精,还敢选明经科,可惜啊,天赋有限,即便考上了,也难在朝堂上有大作为,日后若是他愿意,便派去工部,让温禾那竖子教教他匠造之学,学些手艺,倒比在朝堂上混日子强,也不枉费他拜了温禾为师。」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