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二十七章 父皇,真正为这朝廷好的只有咱俩  九龙夺嫡,我真不想当太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面对乾熙帝的雷霆震怒,沈叶心里一点儿也不慌!

    来之前他就琢磨透了皇上这通火气该怎么接招儿,他早就打好了腹稿。

    所以这会儿,他格外镇定。

    乾熙帝厉声责问,沈叶却微微一笑,从容应对道:“...

    夜雨如针,细密地刺入归墟旧址的青石板缝。檐角滴水成线,敲在陶瓮上,发出空灵回响,像是谁在低语一段无人听懂的咒文。阿念坐在窗边,手中竹篾轻弯,纸面微颤,一只新的灯笼正在成形。火苗在他眼底跳动,映出岁月深处那一场场未曾熄灭的燃烧。

    小女孩已经睡下,小脸贴着枕头,呼吸均匀。她折的那只灯笼搁在床头,歪歪扭扭,却透着稚拙的认真。阿念望着那灯笼,忽然觉得它比当年宫墙之上的九龙灯更亮。

    他放下手中的活计,起身走到屋角的木柜前,拉开最底层的抽屉。里面没有金银,没有圣旨,只有一叠泛黄的手稿,封面写着三个字:《心渊录》。这是他这些年悄悄记下的东西??不是律法,不是政令,而是孩子们在试炼中说出的话,是老兵临终前的忏悔,是母亲抱着死去婴孩时那一声不哭反笑的凄厉。

    翻到某一页,他停住了。

    > “我看见自己穿上了龙袍,站在万人之上。他们跪着,喊万岁。可我知道,我不是人,是影子。那个真正的我,被埋在铜钟底下,永远出不来。”

    写下这句话的是个十五岁的少年,曾在边境被征为童兵,亲手杀过逃难的妇孺。他在心渊试炼中崩溃大哭,醒来后第一句话就是:“我不想再做梦了。”后来他去了西北,教牧民识字,说:“我不配救人,但可以陪人读书。”

    阿念轻轻合上册子,指尖抚过封皮裂痕。他知道,真正的变革从不在朝堂宣诏那一刻开始,而在某个孩子第一次敢于对大人说“不”的瞬间。

    窗外雷声滚过,雨势渐猛。一道闪电劈开天幕,照亮了远处山道上一个踽踽独行的身影。那人披着蓑衣,背着竹篓,脚步沉重却坚定。阿念瞳孔微缩??那身形,那步态,竟与五皇叔年轻时一模一样。

    他抓起油布伞,推门而出。

    雨水打在脸上冰冷刺骨,风卷着落叶扑向他的胸口。那人已走到院门前,正欲叩门,忽见阿念立于雨中,怔了一瞬,随即缓缓摘下斗笠。

    是一张陌生的脸,皱纹纵横,左眼失明,右耳缺了一角。但他从怀里取出一块铜片,递了过来。

    “这是……”阿念接过,指尖触到冰凉金属,心头猛地一震。铜片残破不堪,边缘焦黑,中央却刻着半个符印??正是当年封印壬灵的核心印记之一!

    “我在极北挖出来的。”那人声音沙哑,“冰层裂开三尺,下面埋着七具尸骨,都穿着飞鹰卫的铁甲。他们手里攥着这块铜,像是死前还在传递什么。”

    阿念呼吸一滞。七具?可当年随五皇叔进入地脉的,只有六人。

    “第七个……是谁?”

    那人摇头:“看不清面容,只剩半块玉佩,上面有个‘念’字。”

    阿念浑身剧震,几乎握不住伞。

    难道……父亲也曾亲赴归墟尽头?并非只是烧毁诏书便罢?

    他猛然想起《归墟心录》最后一页那几滴干涸的墨迹??那根本不是笔误,而是有人以血代墨,试图书写却被强行中断!而中断之处,恰好对应着“亲子献祭可逆”四个残字!

    千年来,帝王皆以为必须牺牲至亲才能维系国运,可真相或许恰恰相反:唯有至亲不愿为权柄牺牲彼此,才是斩断轮回的关键!

    他抬头望向天空,乌云翻涌如怒潮。这场雨,来得太过蹊跷。

    “你叫什么名字?”他问那报信人。

    “陈九。”男人低声道,“曾是飞鹰卫暗桩,奉命监视归墟二十年。但我最后一次接到命令,是三年前。自那以后,再也没有人给我发信号。”

    阿念眼神骤冷。

    飞鹰卫早已解散,《归墟宪章》明令禁止私设监察机构。若还有人在运作这个系统……说明有势力正悄然重建旧秩序的骨架。

    他转身进屋,取来干布和热汤让陈九擦拭身体。待其稍缓,又取出《守心录》副本让他阅读。陈九读着读着,手指颤抖起来。

    “这些话……我们小时候也说过。可长大后,长官说那是软弱,要打掉。”

    “所以你们学会了闭嘴。”阿念平静道,“但现在,你可以重新开口。”

    陈九低头良久,忽然跪下:“我想加入巡心队。哪怕扫街、送信,我也想做点不一样的事。”

    阿念扶他起身:“没人需要跪着改变世界。”

    次日清晨,雨歇云散。阳光洒落庭院,湿漉漉的灯笼纸折射出七彩光芒。小女孩蹦跳着跑出来,看见陈九正在帮阿念修缮屋顶,好奇地问:“叔叔也是老师吗?”

    陈九一愣,随即笑了:“我不是老师,但我愿意学。”

    就在这时,远方传来马蹄声。一名骑者疾驰而至,身着民议庭传令服色,下马急报:

    “岭南暴乱!一群自称‘真命承嗣’的人打着复辟帝制旗号,煽动饥民攻占粮仓,宣称要迎回‘正统血脉’!他们……他们手里拿着一面残破龙旗,说是从皇宫秘库流出!”

    阿念眉头紧锁。民议庭成立未久,地方治理尚不稳定,加之今年南方旱灾,北方雪灾,民心浮动。此时有人借机作乱,绝非偶然。

    “带头之人是谁?”他问。

    “据查,是原三皇子府旧仆,名叫赵崇。他曾参与起草《归墟宪章》,后因反对废除世袭爵位愤然离去。如今他宣称……您才是真正的孽障,扭曲天命,导致天地失衡!”

    李婉儿不知何时已来到门口,闻言冷笑:“好一招倒打一耙。先把秩序搞乱,再以‘恢复稳定’之名夺权。”

    阿念沉默片刻,转身走进书房,取出一张地图铺在桌上。那是全国“心灯祭”分布图,每座举行过仪式的城镇都标有一盏小灯。如今,已有三百余城点亮灯火。

    “他们怕的不是皇帝没了,”他缓缓道,“是百姓发现自己也能决定命运。”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