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一十二章 存留皆由太子一念而决  九龙夺嫡,我真不想当太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沈叶没把这本书翻完!

    但他已经很清楚这本书的分量了。

    只要这本书在手,那这本书上所有写了名字的官员,基本上就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了。

    这简直就是一张精准定位的“封神榜”!

    而他自...

    夜雨未歇,东宫密室烛火摇曳。沈昭端坐案前,手中紧握那半幅地图残片,指腹反复摩挲着边缘那行细若蚊足的小字:“真图在心,不在物;破局在势,不在力。”每一个字都像是一根针,刺入他心底最深处的痛处。

    母妃……您早知今日?

    他闭目深吸一口气,脑海中浮现出那个温婉如兰、却始终带着一抹哀愁的女子??淑妃陈氏。她临终前三日焚毁血书时的身影,仿佛就在眼前。那时他还年幼,躲在帷帐后偷看,只听见她说了一句:“若有一日,吾儿执掌天下,切记莫信表象,当察人心之暗流。”

    如今想来,那一句句低语,皆是遗训。

    他睁开眼,目光如寒星般冷冽。晋王南下,十一皇子发难,朝中老臣倒戈,皇帝动摇……这一切环环相扣,步步紧逼,分明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围猎。而他自己,正是那只被逼至悬崖边的孤狼。

    可他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赵恒。”他低声唤道。

    门开,一道黑影闪入,雨水顺着蓑衣滴落在地。赵恒摘下兜帽,脸色苍白,眼中却燃着怒火:“殿下,边军探子回报,晋王大军已驻扎于潼关以东三十里,打着‘贺寿’旗号,实则封锁要道,截断粮草。更可怕的是……”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极低,“兵部尚书裴文远之子裴承志,昨夜秘密出城,据线报,他是去接应晋王前锋营。”

    沈昭冷笑:“果然,裴家虽遭流放,但根系未断。他们不过是蛰伏待机,如今终于等到了反扑之时。”

    “殿下,我们还有多少时间?”赵恒问。

    “三日。”沈昭缓缓起身,走到墙边舆图前,指尖划过从晋阳到京城的路线,“晋王不会贸然攻城,他要的是名正言顺。所以他必须先废我太子之位,再以‘清君侧’为名入京,挟天子以令诸侯。只要父皇点头废储,他的铁骑便可长驱直入。”

    “可三司重审幽兰案,证据全无,如何翻案?”赵恒焦急道。

    “证据?”沈昭嘴角微扬,“谁说我们要靠证据?”

    赵恒一怔。

    “我们要的,是**人心**。”沈昭转身盯着他,“你立刻派人放出风声:太子掌握晋王勾结南疆巫医、私炼禁药‘九阴断魂散’,并以此毒杀先淑妃的铁证。此证藏于冷宫密匣,将在三日后朝会当场呈上。”

    “可……并无此证!”赵恒惊道。

    “不必有。”沈昭眸光森然,“只要世人相信它存在,就够了。晋王越是急于阻止,越显得心虚。我要让他自乱阵脚,逼他提前动手。”

    赵恒恍然大悟:“您是要借谣言为刀,乱其军心?”

    “不仅如此。”沈昭取出一枚玉符,交予赵恒,“持此符前往城外十里坡,见七位老臣之后,令其率私兵布防西山隘口。另传令靖安死士,潜伏各城门,一旦晋王使者进城联络内应,务必活捉。”

    “若……若陛下真的下旨废储呢?”赵恒咬牙问道。

    沈昭沉默片刻,忽然笑了,笑得凄凉而决绝。

    “那就让我这位父皇,亲眼看看什么叫‘忠孝两难’。”

    话音未落,门外传来急促脚步声。一名亲卫推门而入,双手捧着一封染血密函:“殿下!苏州急报!”

    沈昭接过,拆开一看,瞳孔骤缩。

    信中写道:“柳芸失踪,尼庵遭焚。静尘师太昨夜暴毙于途中,尸身已被火化。属下搜得其贴身佛珠一串,其中一颗暗藏纸卷,上书八字:‘癸未年,湖心祭’。”

    “癸未年,湖心祭?”赵恒喃喃重复。

    沈昭猛地站起,脑中电光一闪??

    癸未年三月十七,正是那块烧焦木牌上的日期!

    而“湖心祭”,绝非寻常祭祀。他猛然想起母妃日记中曾提过一句:“每逢癸未,湖心岛必有香火,乃前朝旧制,今已废。”当时他以为只是闲笔,未曾在意。

    但现在看来,这根本不是什么祭祀,而是**一场秘密仪式**!

    “韩烈为何会死?”沈昭低声道,“因为他找到了不该找的东西。那艘沉船,并非藏档之所,而是……封印之地。”

    赵恒浑身一震:“封印?封什么?”

    “封口。”沈昭眼神冰冷,“封住一段被抹去的历史。那批所谓的‘密档’,其实是当年参与幽兰案的共谋者名录。而湖心岛上举行的‘祭典’,实则是每五年一次的歃血盟誓??所有知情者齐聚,确认彼此忠诚,以防有人泄露真相。”

    他缓缓踱步,思绪如潮水奔涌:“所以晋王能提前设伏,不是因为他知道地图,而是因为??他本就是主持‘湖心祭’的人之一!裴文远、皇后、林嬷嬷……甚至某些早已死去的老臣,都是这个隐秘同盟的成员。他们用毒、用权、用命,编织了一张横跨二十年的巨网。”

    “那柳芸呢?”赵恒颤声问,“她也是……?”

    “不。”沈昭摇头,“她是监视者。母妃安排她在皇后身边,不只是为了传递消息,更是为了记录每一次‘湖心祭’的参与者名单。她每月初一赴尼庵,便是与静尘交接情报。而静尘,则是当年冷宫唯一幸存的见证人。”

    他握紧拳头,指甲陷入掌心。

    “现在我明白了。母妃之所以不写血书全貌,是因为她怕这份名单一旦落入敌手,反而会被用来清洗无辜。她宁愿让它随风而逝,也不愿掀起更大腥风血雨。”

    “可如今……”赵恒苦笑,“名单恐怕早已落入晋王之手。”

    “未必。”沈昭忽然抬头,“静尘临死前留下佛珠,说明她还有后手。那颗藏纸的佛珠,或许只是引子。真正的名单,应在别处。”

    他迅速提笔,写下一道密令:“命人彻查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