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你的帝皇体验卡已经到账 九龙夺嫡,我真不想当太子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术,所谓‘人人平等’不过是哄骗愚民的谎言!我们要让真相变得可疑,让诚实成为笑柄!” 话音未落,洞外忽起狂风,吹熄所有火把。黑暗中,只听“叮”的一声,一枚铜钱嵌入石壁,正面刻“信”,背面书“言”。 次日清晨,守洞矿工发现洞口布满脚印,却无进出痕迹。而那半部《逆鳞录》不翼而飞,唯余一张纸条飘在风中: “知识若只为统治,不如无知。 真正的智慧,始于承认自己可能错了。” 数月后,西域龟兹国。 一支驼队穿越沙暴抵达古城。领队正是那位胡汉混血的“丝路书使”。他此次带来五百卷《千字文》译本,包括首次完成的希腊文版本。龟兹国王亲自迎接,惊叹道:“中原以书代兵,不战而化四方,真乃圣王之道!” 当晚宴席上,书使取出一块铜片残件,正是当年从谢明远处所得“镇龙令”碎片之一。他说:“此物非兵器,非印玺,却是天下最坚硬之物??因为它承载的是万人共许之约。” 国王不解:“何为共许之约?” 书使指向窗外广场。一群孩童正在月光下诵读新学的汉字,声音稚嫩却坚定。他说:“当千万人愿意为一句真话付出代价时,这便是约。它不在竹简,不在碑石,而在每一次开口说真话的选择里。” 国王沉默良久,下令全国设立“汉语塾”,并派使者随驼队返中原,请求派遣教师。 临行前,书使独自登上城楼,点燃琉璃灯。火焰幽蓝,映照着他脸上的疤痕??那是昔日执行暗杀任务时留下的印记。如今那伤疤在灯光下竟隐隐泛出金纹,仿佛被某种力量净化。 他轻声呢喃:“赵先生,我曾想毁掉你的一切……可你用一本书,救了我。” 风起,灯焰不摇。远方沙漠尽头,似有歌声传来: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回到长安,春寒料峭。 谢明远坟前,百花未开,唯有一株白莲破土而出。一名盲眼少年伫立墓碑旁,手中握着一根竹杖,杖头悬灯,焰色湛蓝。 他是赵念。 或者说,是无数人心中那个永不消散的“执灯者”。 他伸的声音里。” 忽然,地下传来震动。整座长安城的井盖微微跳动,河水逆流三息,而后恢复平静。紧接着,全国各地玄黄塾内的琉璃灯再次齐亮,这一次,火焰不再是蓝或金,而是呈现出七彩流转之色,宛如彩虹凝于灯芯。 太学院中,新生入学仪式正在进行。主祭官正欲诵读誓词,忽然看见空中浮现出一行巨大文字,由星光构成,横贯天际: “你的心,已被听见。” 万人仰望,鸦雀无声。 片刻后,一个五岁幼童突然开口,用清脆的声音背诵起整篇《千字文》,一字不差,节奏分明。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孩子相继接续,最后竟有十万童声隔空共鸣,响彻云霄。 这场跨越千里的齐诵持续了一个时辰。黄河岸边捕鱼的老翁停下桨,北疆戍卒放下弓,南海渔女搁下网,全都驻足倾听。 有人说,那是赵念最后一次显形。 也有人说,那只是千万颗心同时觉醒的回声。 唯有谢明远的弟子在日记中写道:“师尊曾言,阵法无需完成,因它从未停止。九龙夺嫡早已落幕,但‘人心夺明’之战,才刚刚开始。” 多年后,考古学者在昆仑墟遗址挖掘出一块完整铜板,上面铭文清晰可见: “龙不在九五之尊,而在每一个不愿低头的灵魂。 镇龙令不在帝王之手,而在凡人唇齿之间。 当你说出真话那一刻,你便是王。” 铜板下方,压着一本批注版《千字文》,扉页写着一行小字: “给下一个醒来的人。” 风吹过荒原,书页翻动,发出沙沙声响,如同有人正在低声诵读。 而在遥远的欧洲某座修道院内,一位修士正小心翼翼地打开一封来自东方的信件。里面是一本装帧朴素的书籍,封面上用陌生文字写着两个字: 千字。 他翻开第一页,看见第一行写着: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窗外,春雪初融,溪流潺潺。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