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64章 春闱,考功员外郎  大唐:开局为李二献上避坑指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要交给你。」

    李世民开门见山,手指点了点案上的札子。

    「春闱科考,朕命你任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科考事宜,从考题拟定到阅卷放榜,都由你负责。」

    马周愣了愣,显然没料到这麽重要的差事会落到自己头上,随即连忙躬身:「臣……臣遵旨!定不辱使命,绝不让陛下失望!」

    李世民又指了指温禾:「温禾任吏部主事,做你的副手,帮你处理科考事务,他脑子活,有不少想法,你有什麽不懂的,尽可以问他。」

    呵呵。

    温禾在心里冷笑了两声。

    随即在心中默默的数了起来,刑部的丶工部的丶兵部的丶现在又来一个吏部了。

    总共就六部,我成了四部的主事。

    纵观历史好像还真没有几个能做到吧。

    不过当年苏秦能佩戴六国相印,今朝我温禾成六部主事又能咋滴。

    爱咋滴咋滴!

    马周一听温禾是副手,顿时慌了,连忙对着李世民摆手。

    「陛下!使不得!温县子才学出众,又有谋略,去岁举荐下官入朝,已是大恩,此次科考之事,理应由温县子主持,下官……下官做副手便好!」

    李世民笑着摇头:「嘉颖不愿牵头,你就别推了,安心做你的考功员外郎。」

    马周一愣,突然像是明白了什麽,转身对着温禾深深一拜,语气诚恳。

    「温县子两次举荐,下官铭记于心!此次科考,下官定当多听温县子的建议,绝不让您失望,也绝不辜负陛下的信任!」

    温禾当场就懵了。

    他啥时候举荐宾王了?

    明明李二他提的啊。

    这宾王的脑洞也太大了吧!

    怎麽还脑补出两次举荐的戏码了?

    他偷偷看了眼李世民,见对方正憋着笑,脸都快红了,心里暗自哀嚎。

    完了完了,这误会大了!

    李世民终于忍不住笑出了声,故意板着脸看向温禾:「不错,这一次确实是温禾举荐你的,不过这一次算是符合朕的心意,所以下不为例,举荐官员需按规矩来,不可私下谋划,免得让人说闲话。」

    温禾连忙摆手,脸都白了:「陛下!微臣没有!你……」

    「好了,朕知道你没有私心,此事便不要提了。」

    得,这李二是故意要让马周坐实这个误会了。

    李世民憋着笑,转移开了话题,对着马周道:「你刚任此职,想必对科考事务还有些疑问,不妨问问嘉颖,他平时琢磨的点子多,说不定能帮上你。」

    「喏。」

    马周应了一声吼,立刻转向温禾,眼神里满是期待:「温县子,不知科考之事,该从何入手?尤其是如何防止舞弊,杜绝世家子弟走门路,还请温县子指点。」

    温禾定了定神。

    也懒得再扯什麽谁让马周当这个官的事了。

    他沉吟了片刻,把脑子里后世科举防作弊的法子捋了捋,又故意装作思考的模样,顿了顿才开口。

    「其实之前微臣闲暇时,也琢磨过科考公平的事,觉得要防舞弊,得从三方面入手。」

    他清了清嗓子,说道。

    这话是告诉李世民,我平时也是很忙的。

    为了大唐我可是殚精竭虑,废寝忘食啊。

    不过李二那目光,明显就不相信温禾说的,所以根本没有接他的话。

    见李二没反应,温禾只能继续道:「第一是考题保密,咱们得找几个品行端正丶不与世家往来的官员,提前半个月就把他们『关』起来,住在专门的院子里,不准与外界接触,连家人都不能见。」

    「考题写好后,用密封袋装好,袋口盖上火漆印,由禁军看守,直到开考前一刻,才能当着所有考生的面拆开。」

    「这样一来,考题就没法提前泄露,世家子弟也没法提前准备。」

    马周听得连连点头。

    李世民让人拿来纸笔,交给马周,让记录下来。

    温禾紧接着又道:「第二是誊抄糊名,考生考完后,先由专人把他们的名字丶籍贯丶家世背景都糊起来,只编上编号,再让一批字迹工整的吏员,把考卷重新誊抄一遍,阅卷官看到的是誊抄后的卷子,既看不到考生的名字,也认不出字迹。这样一来,阅卷官就没法通过名字偏袒世家子弟,也没法通过字迹认出熟人,只能凭真才实学打分。」

    「善!」

    李世民在一旁听得频频点头,眼底闪过一丝赞许。

    这法子他听温禾说过类似的,只是没想到能这麽细致,看来这小子是真的琢磨过。

    温禾没注意到李世民的神色,继续补充:「第三是考场监察,每个考场派两名监察官,一名来自吏部,一名来自御史台,互相监督。」

    「再安排禁军士兵在考场外巡逻,考生进场前要搜查全身,不准带小抄丶不准带笔墨之外的东西,一旦发现舞弊,立刻取消考生资格,还要杖责,取消其士子身份,让他这辈子都没法再参加科考,另外,阅卷时也要派御史监督,防止阅卷官串通打分。」

    明清时期可以说是将这些做到了最极致了。

    不过即便如此,也没什麽用。

    做八股出来的官员,除了做八股,什麽都不会。

    还要请个师爷在一旁帮衬着。

    而唐朝的科举,虽然原始,可却有着因材施教的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