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吴生三人更是愣住了,眼中满是愧疚。
他们没想到,自己受了羞辱,还要让温禾为他们出头。
一股热血涌上心头,吴生和孟周毅然决然地向前一步,挡在了温禾身前。
赵磊虽慢了半拍,也紧跟着站了过来。孟周看着方行舟,眼神里满是坚毅。
「方行舟,以往算学比试,某确实输过你三次。但正所谓『事不过三』,这一次春闱,我的成绩必定在你之上!」
「哈哈哈!」
方行舟听到孟周的话,像是听到了天大的笑话,当即捂着肚子笑得前仰后合,肩头的锦缎儒衫都跟着晃出褶皱:「孟文延,现在日头还高着呢,你就开始说梦话了?就凭你游学两月,回来就能比过某的算学?」
笑够了,他直起身,眼神里的不屑几乎要溢出来。
「何况你该清楚,某往日在国子监考算学,不过是闲来无事解闷罢了,算学哪配得上某的志向?今年春闱,某要争的是明经科前三,要在殿试上让陛下见识见识,什麽才是真正的国之栋梁!」
「你要考明经科?」
孟周和赵磊脸上刚松下的神色又瞬间僵住。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复杂。
他们二人要考明算科,方行舟若继续考明算,以他的功底定是劲敌,如今对方转攻明经,对他们而言虽少了个算学对手,可一想到吴生,两人心里又沉了沉。
这便是高门学子的底气吗?
连科举科目都能随意挑选,仿佛无论哪一科,都能信手拈来,全然不将旁人数年的苦功放在眼里。
赵磊攥了攥拳,想起自己为了吃透《九章算术》,夜夜在灯下演算到三更,再看方行舟这副轻慢模样,心里更是憋闷。
吴生站在一旁,眉头早已紧紧锁成了川字,指尖将袖摆攥得发皱。
他主攻明经科已有三年,《诗》《书》《礼》《易》背得滚瓜烂熟,经义解读更是反覆琢磨过国子监先生的批注,原以为此次春闱虽有竞争,却也有一搏之力。
可方行舟不同。
此人在国子监时,经义默写从未出过差错,对《礼记》《尚书》的解读常被先生当作范例传阅,他若是真的投身明经科,无疑会成为自己最大的拦路虎。
「怎麽,这有何奇怪?」
方行舟挑眉,下巴微抬,语气里满是得意。
「你们没听说今年的新规矩?六科前三都能进殿试,到时候能在太极殿上见陛下,当面讲经论义,这般能在圣前露脸的机会,某怎麽会错过?」
他顿了顿,眼神愈发张扬。
「只要能进明经科前三,某便能在陛下面前一展才学,让陛下知道,我大唐的栋梁,不是那些只会教授孩童的塾师,而是像某这样承世家风骨丶通经史子集的真才!」
他口中的规矩,确是今年春闱的新定之法。
明经丶进士丶秀才丶明法丶明书丶明算六科,各取前三名共计十八人入殿试,由李世民亲自主考。
这规矩并非温禾所定。
前段时间他还因崔氏之事被禁足,连府门都难踏出。
实则是房玄龄丶杜如晦与马周反覆商议后,才呈给李世民定夺的。
毕竟太极殿空间有限,若将所有考生都召入宫中,不仅场面混乱,也难让李世民逐一考校。
「小娃娃,你现在明白了嘛?某才是栋梁,而你身旁的三位,朽木而已。」
温禾站在一旁,看着方行舟那副志在必得的模样,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
他倒不否认,方行舟在经义背诵上或许真有几分本事。
世家子弟自小受名师教导,经史子集的积累本就比寻常士子深厚,若只论死记硬背,吴生或许真要费些力气。
可是啊。
方行舟却不知道,吴生有个老师。
他从七岁开始,便一直为了考试而读书。
不要以为这是什麽悲哀的事情。
一个没钱没势的孤儿,能够免费的在一处安静祥和的地方获得知识,并且能改变自己的人生。
而这样的情况,不是一例,而是数以万计,甚至更多。
这简直可以说是一个奇迹了。
即便真的是为了考试而读书又如何?
至少对于努力的人来说,他们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那就只有一点。
至少温禾能够通过考试或者奖学金,来继续供着自己读书。
古人确实厉害。
可是他们没有经历过凌晨三四点便起来背书丶晚上十一二点才睡觉。
睡觉前还要再戴上耳机记一遍英语。
一年四季,无论雨打风吹。
论整个大唐,没有人会比温禾更懂得,怎麽考试了。
「既然兄台对自己如此有信心,那不妨打个赌如何?」
温禾向前一步,目光清亮地看向方行舟。
方行舟愣了一下,随即嗤笑出声。
「小娃娃,你想跟某赌什麽?赌你身旁这几位能考中?」
「吴生。」
温禾没理会他的嘲讽,转头唤了一声。
吴生立刻上前一步,躬身应道:「学生在。」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