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五十九章 朕百年之后,你当如何  九龙夺嫡,我真不想当太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仇或夺位,更是为了证明??一个人,哪怕被剥夺姓名、身份、地位,只要他还记得自己是谁,就仍能照亮黑暗。”

    写毕,他将手稿密封于铁匣,交予赵景珩:“百年之后方可开启。若那时天下尚需警醒,便让它说话。”

    赵景珩含泪接过,郑重叩首。

    时光荏苒,又过十载。赵承渊已白发苍苍,步履蹒跚。但他仍坚持每日讲学,尤其喜爱教导女孩识字。他曾对人说:“女子聪慧不下男子,只是从前无人给她们机会。”村里少女受其影响,纷纷求学,其中有三人后来考入京师女学,成为首批女史官。

    临终前那一月,天降大雪,九盏长明灯中有八盏熄灭,唯第九盏依旧明亮。游璧日夜守候床前,某夜忽听他喃喃低语:“柳嬷嬷……我回来了……我没变成怪物……”

    三天后,赵承渊安详离世。消息传出,举国悲恸。皇帝罢朝三日,百官素服致哀,百姓自发焚香祭奠,街头巷尾皆闻哭声。京都万民请愿,欲为其建庙立碑,赵景珩却下诏婉拒:“父皇一生厌奢华、恶虚名,若立庙塑像,反违其志。不如多建一所学堂,多养一名孤幼,方是真正纪念。”

    于是,全国兴起“渊庐书院”热潮。各地以“渊庐”为名创办义学,专收贫寒子弟,教材皆采自《贞观政要》与《正统辨》。百年之后,这些书院培养出无数清官良吏,其中不乏宰辅重臣。而《渊庐纪事》也在预定时间开启,轰动天下。史官据此重修前朝实录,彻底推翻皇后所篡版本,恢复赵承渊应有地位。

    更有意思的是,考古学者多年后发掘阿兰若迦罗那寺遗址,在地窟金棺内发现半朵莲布与血帕,经鉴定确为前朝织物。而在铜镜背面,竟刻有一行极小的西域文字:“真命不在紫宸殿,而在苍生眼中。”

    至此,一切尘埃落定。

    赵承渊未曾称帝,却比许多帝王更深入人心。他没有留下陵墓,但他的名字活在每一条被修整的道路、每一间灯火通明的学堂、每一个敢于质疑权威的读书人心中。

    某年清明,一名小女孩来到慈恩寺旧址,手持一朵白莲,轻轻放在第九盏长明灯前。她不知道这位老人是谁,只听父亲说过:“他是让我们都能读书的人。”

    风吹灯焰,光影摇曳,仿佛回应着千年的守望。

    而在遥远的西域雪山之巅, fotten temple 的钟声又一次响起。老尼的弟子推开密室石门,看见那块血帕静静躺在金棺之中,半朵莲花色泽未褪,宛如昨日初绣。

    风穿过殿堂,拂动经幡,隐约传来一句古老偈语:

    > “身如浮云散复聚,

    > 心似明月照幽谷。

    > 不执龙袍承天命,

    > 自把山河作卷书。”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