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二十八章 八面埋伏  大唐第一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是等李世民传令后,便是起身,躬身拜倒在地。

    当然,只是

    “攸之你这是作甚?”李世民一怔,“有话起来说”。

    “殿下,臣跟随殿下至今已有九年,从未有所求,今日厚颜请求一事,还请殿下酌情考虑”,高冲深深拜道。

    “何事?你先坐下说话”,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疑惑,再次伸手说道。

    高冲微微平身,直说道:“臣家祖讳颍,乃前隋昭玄公庶弟,从征南陈时……”。

    当即,高冲便将祖父高颍的冤屈一一叙说,然后再次躬身拜道:“臣自请削爵,惟请殿下登基后,下旨为家祖追封正名,此不情之请,诚惶诚恐,请殿下降罪”。

    李世民听完之后便是慨叹道:“令祖一代俊杰,冤死于昏君之手,实在令人叹惋……”。

    然后下座扶起高冲,诚挚的说道:“攸之你放心,等我登基后,一定给令祖正名。

    另外,你的爵位不会削,只会进封,不然,我也对不起你多年来的鼎力支持啊”。

    听得这话,高冲咧嘴一笑,“真的?进封何爵?秦国公可否?”

    李世民脸色一黑,一脚踹过去,“你还真敢想,便是给你,你敢接吗?”

    高冲讪讪一笑,然后便是整理衣襟,正色拜道:“臣拜谢殿下大恩”。

    李世民什么也没说,只是拍拍高冲的肩膀,转身回去坐下。

    “二李已经启程去北方了,但我觉得咄苾老贼一定不会这么简单”,李世民转而忧心忡忡的说道。

    高冲闻言竟是眉头一挑,缓缓说道:“颉利老谋深算,其性格如同豺狼,善于把握时机,大唐新皇登基,他肯定不会仅仅满足于劫掠边地的”。

    李世民的眉头皱得更深了,闻言只是深深一叹,正准备说什么,忽然反应过来,抬头一看高冲神情,便是恼怒道:“你这厮若有对策,快些拿出来”。

    对于高冲的脾性,李世民可谓是相当了解,如果高冲束手无策的话,那一定是沉默低头,生怕询问到他。

    但现在高冲昂首挺胸,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俨然智计在握,仿佛在说:快问我,你快问我呀。

    高冲闻言咧嘴一笑,从怀中掏出一张折叠得厚厚的纸,上前铺开。

    “还是殿下懂我,你看,这是我给颉利准备的八面埋伏,只看殿下有没有胆魄采纳了”。

    李世民瞪一眼高冲,便是将注意力放在案桌上的地图。

    这是一张关内地图,正中心便是大唐国都长安城。

    围绕着长安城,竟是有八个朱笔画成的箭头,直指长安。

    “河东、山南、汉中、陇西……”。

    李世民眉头紧锁,缓缓呢喃着,忽然他便是眼睛一凝,声音不自觉提高。“你真是好大的胆子,你竟敢将长安作为诱饵!”

    “现在无非两种情况。

    第一,颉利忌惮大唐军威,仅在边地劫掠,这种情况下,李靖在灵州,李世绩在并州,另有通州任瑰、幽州刘弘基等人,布防秦长城一线,足以应对突厥小规模侵扰。

    第二,颉利狼子野心,意图趁我新皇登基之时,举国南侵,劫掠长安,甚至亡我国祚,这种情况下,仅凭边军实力,绝无抵御之可能。

    我现在给殿下看的八面埋伏,便是应对第二种情况”。

    高冲缓缓说道。

    突厥南侵,这一直是悬在头顶的利剑,使得高冲夜不成寐,高冲就此跟高君雅商讨数次,才决定献上此计,尽管有些冒险,但高冲相信,依现在的大唐军力,即便打不起,但也可以逼退颉利。

    在原本轨迹上,渭水之盟,尽管大唐没有称臣纳贡,但是让突厥人打到长安城下,并“赠遗金帛”,这已经是莫大耻辱,实在是让高冲心中悲愤。

    见李世民皱眉思索,高冲继续说道:“另外,我前次幽燕军演,已经埋下暗子,只要颉利举国南下,他必定后院起火”。

    李世民反应过来,顿时眼睛一亮,问道:“你当时在幽州传信给我,说以粟末靺鞨作为样板,策反黑水靺鞨以及契丹诸部,为的就是这一天?”

    高冲点头应着,“颉利向来狼子野心,大唐新皇登基,他绝对会来捣乱”。

    李世民微微颔首,高冲自从军以来便是长于军略,数次料敌先机,这在大唐军方已是众所周知,尤其是李靖,对于高冲的军略极为佩服。

    只是高冲这一次的计划实在有些大胆,面对第二种情况,颉利举国南下,高冲竟是建议将关内背部的夏州、胜州、银州、延州等地的府兵分别向左右的陇西、河东靠拢。

    再命山南商州、均州等地,汉中梁州、兴州等地,陇西秦州、陇州等地,这三个方向的府兵向京畿靠拢。

    简单说便是弱化北方布防,颉利如果剑指长安,便是可以轻而易举的兵临长安城下,但是如此一来,来自河东、陇西、汉中、山南这几个方向的唐军便是合拢京畿,颉利极有可能陷入重围之中。

    “太过冒险了”,李世民向来果敢,这一次也是少见的迟疑起来。

    “而且颉利并非庸人,他岂看不出虚实,一旦他轻易越过灵州防线,一定心生警觉”。

    听得这话,高冲竟是摇头一笑,“殿下这是关心则乱啊,颉利即便心生警觉又如何,他大可以不来啊,不来长安,殿下便可顺利登基,对我大唐并无多大影响,岂不更好?”

    在高冲心中,如果是颉利打到长安城下,再结盟退兵,那便是耻辱。

    如果大唐提前主动布局,引诱颉利长驱直入来到城下,再伏兵尽出,致使颉利主动退兵,那便是一场平手,至少不能“赠遗金帛”,也不用斩白马结盟。

    如此一来,史书上大可以如此记载。

    “武德八年冬,高冲献八面埋伏之计,弱灵并防御,诱突厥来侵,并收河东、山南、汉中以及陇西之兵,拱护京师,上纳之,后颉利果引兵深入,诸军尽出,军容甚盛,突厥惊惧北走……。”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