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一十六章:骑虎难下的张居正  万历强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张居正是不能走的,如果张居正走了,那么新政也就没法推行下去。

    万历也不想让张居正走,在没有彻底培养出新的既得利益者之前,张居正这一走就预示着新政的结束。

    可有人想让他走,人还不少。但在这一刻,那些保守派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发声,他们想看看皇帝的决策。

    张居正已经上了辞官回乡的奏疏,如果按照之前的规矩,那么皇帝肯定会同意的。

    只要皇帝同意,那保守派也就不用再费那么多功夫,眼睁睁的看着张居正走就行了。

    如果皇帝不同意,那就再做打算。

    此时此刻,这是皇帝与张居正的事,皇帝的态度决定了张居正的去留。

    张居正的奏疏让万历极为难受,如果此时同意,那么张居正就真的走了,如果不同意,历史上的夺清风波就会卷土重来。

    几乎同一时间,整个朝堂上下,所有的官员都将注意力放在了皇帝的身上。

    这些压力如同雪花一样,朝着万历涌来。

    这一刻,万历必须直面整个朝堂,必须做出表率。

    张居正的心情也极为忐忑,家中的他坐立不安。

    他害怕万历同意他的辞呈,如果真的同意了,那他只有卷铺盖回家的份了。

    为了避嫌,这几天他又不能入宫,只能待在家中。

    等待的日子,总是让人难受。

    沉寂了三四天后,万历终于对张居正呈上来的奏书进行了回复。

    “先生亲承先帝付托,辅朕冲幼,社稷奠安,天下太平,莫大之忠,自古罕有。今宜以朕为念,勉抑哀情,以成大孝。朕幸甚,天下幸甚……朕切倚赖,岂可一日离朕?父制当守,君父尤重,准过七七,照旧入阁办事、侍讲读,待制满日随朝。”

    在短短的时间之内,万历的回复就传遍整个朝堂。

    原本安静的朝堂,瞬间被万历的回复引爆。

    万历这话的意思是,张先生是顾命大臣,功勋卓著,我还年幼离不开你,君恩比父情更重要。遂下令夺情。

    张居正坐在自家书房中,看着家人抄送回来的文书,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已经好多年没有用过的夺情,再次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

    此时此刻,心中的担忧彻底烟消云散。

    可是,坐在他面前的门客宋尧愈,脸上却多了一些担忧。

    这人虽然只是個贡生,但能力出众,思维敏捷,对很多事情都很有见地,所以就被张居正招揽为门客。

    张居正放下手中的文书,看向宋尧愈,问道:“有什么想说的直接说出来吧,这里没外人。”

    宋尧愈道:“其实我个人觉得,元辅应该回家丁忧,等三年守孝期满之后,再入朝为官。”

    张居正有些纳闷,问道:“为何这样说?!”

    “元辅的名气以及能力,完全支持三年丁忧。元辅早已经完成了对时局的布控,整个朝堂之上基本上都有元辅的人。

    时局对于元辅来说,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虽说要离开三年,但在这三年之内,只要不出现重大变故,那么新政也会一如既往的实施,这三年时间算不上什么,可如果真要按照夺情来办的话,那情况就有些不同了。”宋尧愈的脸上满是忧虑。

    “愿闻其详!”张居正说道。

    “夺情自唐宋之后就已不同,我朝正统年间,就已经明令禁止夺情,如果此时夺情,那么将会冒天下之大不韪,会直接将元辅推上风口浪尖。到了那个时候,恐怕舆情汹涌,直接将元辅吞噬。有些事情并不是权势所能解决的,即便是当今陛下也背不起不孝的名头,在下以为,元辅应当三思。只要能够度过这个难关,元辅重回朝廷,势必会事半功倍,没有必要计较这一城一地的得失。”宋尧愈语重心长的劝道。

    张居正当然明白这些,他明白自己背不起不孝这个名头,但他别无选择。

    宋尧愈的本意是为张居正好,为了他的好名声。

    然而,张居正所考虑的并不是他的名声和舆论,正像海瑞评价他“工于谋国,拙于谋身”一样,张居正并不太在意他本身,更在意的是对权力操控和国家的利益。

    在张居正看来,有权力才能实现理想和抱负。

    身在内阁首辅这个位置上,张居正太了解这个位置有多大的权利。

    如果自己真的离开,真的换上一个不怎么支持新政的首辅,那么他打造的那些铁桶般的壁垒将会在瞬间瓦解。

    就像他当年对付高拱等人一样,他的势力也会被继承者相继瓦解。

    他的党羽,只有在他还是内阁首辅之时,才会拥有强大的力量。

    张居正太了解自己的敌人了,他不能给那些人可乘之机。

    “行了,你不用再说了,我已经知晓。”张居正站了起来,直接走出书房。

    见张居正没有采纳自己的想法,宋尧愈重重的叹了一口气,最终还是走了出去。

    此刻的朝堂已经彻底炸裂,几乎同一时间,所有官员都在议论此事。

    反对张居正的声音,一时间甚嚣尘。

    弹劾他的奏疏,如同雪花一样向着万历的书桌飞去。

    其实,反对张居正的声音和势力从万历初年就已存在,只不过到此时表现得更为集中、强大。

    反对者也不是铁板一块,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种是传统儒家伦理纲常的维护者,他们有不畏权势的骨气,于是坚定地认为,张居正去职守制乃人伦之道,张居正贪恋权位,就是不忠不孝。

    这种人基本上以学者、腐儒为主,要么是翰林院那些皓首穷经老学究,要么就是那些以道德为主的道德君子。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