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25章 皇帝的抉择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他们还没来的及发难,
    结果事情已经急转直下。
    长孙无忌目光在殿中一众宰相大臣中扫过,侍中许敬宗、黄门侍郎李义府、左仆射张行成、中书侍郎来济,这四人是武党骨干,这事肯定跟他们脱不开干系。
    他目光又落到李绩头上,
    今天李绩跳出来,这是已经跟武党同流了
    再望向其余几位宰相,右仆射于志宁、中书令高季辅、兵部尚书崔敦礼、黄门侍郎韩瑗,
    殿上很安静,
    长孙无忌心里暗叹一声,只得起身出列,当殿请辞。
    但长孙无忌却又不甘心退出中枢,所以他没有跟李绩刚才一样辞相,
    他只是向皇帝辞知尚书省事,
    既没辞检校中书令,也没辞兼知门下省事。
    殿上再次安静,
    落针可闻。
    许久的寂静之后,
    皇帝开口了,
    “既然国舅身体不适,那就在家好好休养,三两日一至政事堂平章政事。”
    皇帝当殿许了长孙无忌请辞,
    “国舅以司徒同中书门下三品,待身体好些的时候,三两日至中书门下平章政事。”
    皇帝直接把长孙无忌检校中书令、兼知尚书、门下二省政事全给免了。
    长孙无忌张大着嘴,许久说不出话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殿上再次安静,大家刚才都听的清楚,长孙国舅只辞了兼知尚书省事而已,可皇帝却似乎好像听错了,以为长孙国舅要把三省差事全辞了,也直接就许了。
    当然,能在这殿中的都不是蠢人,
    皇帝这么年轻,怎么可能听错了。
    长孙无忌心中一股气憋的难受,实在咽不下去,却又无可奈何。
    他难道能站出来说我只辞知尚书省事,中书和门下省的不辞
    真要这样说,那今天就将彻底失去体面了。
    这个皇帝外甥,真是一点情面都不给留了啊,
    这才继位不到一年,居然就厌烦自己这个舅舅了。
    心中苦涩,
    他可是尽心尽力的辅政啊,自己这个亲娘舅难道会害他,自己还比不过武怀玉一个外人
    “晋州数次大地震,需要一位有能力的大臣坐镇。”
    “褚卿,你能力出众,朕便派你前往晋州为刺史,”
    吏部尚书褚遂良听到这个任命,也只能无奈的上前接下旨意,他知道,自己这是再次被皇帝踢出朝堂了。
    长孙无忌夺了三省职事,虽还保留了个同中书门下三品宰相衔,但不能直接管理三省,权势不如从前。
    而原本是他们这边的宰相崔仁师、宇文节又反水后被贬出京,
    现在他们这边也就剩下韩瑗、崔敦礼、于志宁、高季辅了,但崔敦礼和高季辅这两人也未必还真心跟他们一条心。
    新君即位之初召回来的三位元老,太尉武怀玉、司徒长孙无忌、英国公李绩,现在三人都不再有三省职事,武怀玉挂个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长孙无忌和李绩都只挂个同中书门下三品衔。
    虽还名为宰相,但实际上完全不同了,
    尤其是长孙国舅,皇帝让他在家休养,让他身体好时才三两天来一次政事堂,这实际上就是将他踢出中枢了,
    相比下,武怀玉虽是主动的不去政事堂,但一有重大事情,皇帝都会主动请武怀玉进宫议事,而且武怀玉对天子,对朝堂的影响力依然极大。
    如今剩下的这些宰相,已不再是国舅的关陇系独大了。
    左仆射张行成、右仆射于志宁,中书令高季辅、侍中许敬宗。
    中书侍郎来济、黄门侍郎李义府、黄门侍郎韩瑗、兵部尚书崔敦礼、御史大夫唐临。
    名义上朝廷现在还是十二位宰相,
    但除了三元老外,剩下九名宰相,武党这边直接就占了五个。关陇派还有四个,但高季辅和崔敦礼两人,未必那么可靠。
    重新洗牌了。
    廷议结束,皇帝大步离去,心情有种说不出的畅快,
    三公坐而论道,不主事,这样就很好了。
    既然老师武怀玉不愿意担任实际职事,甚至连政事堂都不怎么愿意去,那国舅长孙无忌也没必要再留在中枢,
    经过这近一年的时间,李承乾也算是明白为何当初先帝嘱咐,不要用无忌为宰相了,
    国舅太好揽权,
    甚至无视他这个三十三岁的天子,
    在三省,在政事堂,官员们都得看长孙无忌的脸色行事,他堂堂天子,旨意居然常常被长孙无忌驳回。
    这次追封武氏为皇后一事,是承乾对国舅最后的一次测试,结果是让他失望的,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