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38章谢圣上赏赐  玩转大明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有的人,没有钱,他就想着努力挣钱,他相信勤劳可以致富,虽然这句话很假,但他们还是会努力,而有的人没有钱,他也知道勤劳不能致富,所有他就直接用抢的方式,北面的瓦剌是如此,蒙古也是如此,而倭寇更是如此,大明帝国就是守着金山银山的娃娃,周围都是虎视眈眈的敌人。

    想要空手套白狼的倭寇袭扰大明帝国沿海这很合理,听到如此的解释,众位大臣没有一人觉得臭不要脸的倭寇不到大明帝国大秋风,会有其他更好的选择。

    对于倭寇的选择,朱熹洛很自豪,也是很气愤,毕竟被抢的永远都是最好的,周边这么多国家,为什么倭寇单单抢劫我大明帝国,这可以充分说明我大明帝国富饶有钱,

    “沿海地区乃是我大明帝国富饶所在,倭寇的眼光很不错,”

    摸了摸自己的胡须,朱熹洛肯定了倭寇的眼力劲。

    “正是有了英明的君主,勤劳的百姓,我们大明帝国才有了现在的繁荣昌盛,圣上,怀璧其罪啊”李玉堂拜倒,

    你为什么如此优秀,为什么如此优秀,这跟有钱人就必须捐款是一个道理。优秀的人与优秀的国家一般。

    “微臣同意李大人的说法,为什么倭寇不去棒子国抢劫,为什么不如安南,那是因为他们穷啊,咱们富啊,圣上,要怪就怪你太优秀”,虽然朱熹洛扣了自己的银子,但是拍龙屁张松鹤不愿意落于人后。

    “古之贤者,鸡鸣狗盗之辈竞相投靠,而我大明帝国富裕,遍地金银,倭寇喜欢到我大明帝国抢银子,这与狗喜欢闻屎味是一样的”

    话糙理不糙,刘文正再次支持了朱熹洛朱熹洛的论断。

    额,又是狗,李玉堂白了刘文正一眼。

    国富有错吗,这很难让人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不是这样的,钱宋心中戚戚然,世界上强于大明帝国的国家太多太多,为什么倭寇不如袭扰,我们不应该看到我们的软处嘛,我们的不足,国富的同时兵强马壮,倭寇还敢前来袭扰,来一次打一次,来两次打两次,打到他疼为止,他还敢来嘛,有的民族就是喜欢欺软怕硬的。

    “如果我大明帝国不是这么有钱,倭寇是不是就不会来袭扰”?朱熹洛提出了假设,就像打卡上班般,每年都会来,而且还是自由择业者,时不时的换工作地点。这样朱熹洛很头疼,

    “圣上,国富才能民富,国富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国富我大明帝国才能千秋万代,”钱宋急忙开口,打消了朱熹洛危险的想法,“倭寇过境,烧光,杀光,抢光,这是他们一直坚持的原则,如果我大明帝国有可战之兵,”

    “镇国公,不义之战只会失败,倭寇虽然很可恨,但袭扰我沿海卫所的倭寇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他们的民族也是勤劳,勇敢的民族,他们也爱好和平,用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如若变成国战,我大明帝国的百姓必定会有死伤,而倭寇善良的百姓也会因此殒命,上天有好生之德,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镇国公,请你放过两国的百姓”。

    武斗吃过太多的亏,这一次了李玉堂选择文斗,用道德感化钱宋。

    “李老头,你说的可不对,被狗咬了一口,你再去咬狗一口,这是畜生干的事情,可是你被狗咬了一口,不跑,也不拿起棍子抵抗,还撩起裤腿,对着狗微笑,来,咬这里,这里的肉味道好,骂你是狗你就真的以为你是狗了,与它争夺配偶权,它一样与你不死不休”。

    “圣上,老臣弹劾张驴子侮辱我”

    “侮辱你,老子怎么下得了手,你以为老子我不挑”

    “你”。

    好吧,文化人在文斗上也输了,嘴皮子的功夫,武人也不会差。

    “圣上”张驴子抱拳作揖,面向朱熹洛“圣上,出海远征可以暂且搁下,然倭寇袭扰我大明帝国,军民死伤无数,财产更是损失巨大,这件事情不能这么算了,酱油天皇必须给我们一个交代”。

    “这是礼部的事情,就不劳工部尚书张大人操心,”礼部尚书张松鹤发言,“圣上,声讨是有必要的,会后,微臣就召集礼部笔杆子比较好的主簿,起草声讨奏书,谴责倭寇屡次袭扰我大明帝国沿海,责令酱油天皇约束好直下子民,如若再犯,我大明帝国必将百倍报之”。

    “先礼后兵,方显大国风范,张大人言之有理,记住,语气要强烈一下,表明我大明帝国的立场”朱熹洛下令道。

    “圣上放心,自古以来倭寇就学习我中原文化,礼义廉耻他们还是要的,老臣定不会让圣上失望”。

    野花做了一场玫瑰的梦,也许他们没有经历过弱国无外交,或者是经历过,他们只是不知道而已。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人们不会在历史的经验中吸取教训,与倭寇讲礼义廉耻,并非故作深沉,只是无力诉说,镇国公默默的闭上嘴巴。

    “圣上,只要自身强大才能不受欺负,倭寇才不会袭扰我大明帝国”英国公还在做最后的努力,“增加沿海卫所士卒,配齐甲胄兵器,加强士兵操练,倭寇犯边,围而歼之,”

    “英国公,此言差矣,”刘文正也不干做背景墙,也出版反驳,“兵在精,而不在多,增加沿海卫所士卒,增加多少才够,三倍,还是五倍,朝廷又要多出几十万的额外开支,”

    “该花的银子不能省,”

    “英国公说的轻巧,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我大明帝国赋税几何,花银子的地方又有多少,"

    圣上刚刚就有百十万两的进项,但张驴子不敢说,只能是乖乖的闭嘴。

    “圣上,虽然我大明帝国每年都受倭寇袭扰,然倭寇毕竟不多,而袭扰的地方也就那几个,而且多为富庶之地,虽有损失,但不致命,当地的百姓的生活也不会受到影响,听说过千日抓贼,没听说过千日防贼的,老臣以为,为了防御倭寇袭扰,我沿海卫所的数量有些多了,完全可以多个卫所合并为一个卫所,这样既能增加卫所的战斗力,又能节约一大笔的军费开支,而且把防御力量集中在一处,更能一举歼灭倭寇’李玉堂侃侃而谈。一个省只需一个卫所".

    “圣上,倭寇袭扰往往有内应通风报信,如若我卫所集中与一处,倭寇定会避之,去袭扰没有卫所守卫的府县”。兵部尚书宋钱也不能装聋作哑了,大明帝国海岸线绵长,一个省一个卫所岂能有用。

    “分散防御只能被倭寇各个攻破,把卫所士卒集中再在一起,才能更好的御敌,虽然倭寇在我大明帝国有内应,但不见得每个地方都有,指不准哪一次倭寇就踢到钢板,被我卫所士卒一举全歼”。

    “如果倭寇袭扰了其他地方,避开了卫所所在地呢,无数的牺牲就为了那么一次可能,李大人你这是用百姓的头颅去实现你那所谓的可能啊”。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