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92章 许久不见别来无恙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广州,
    
    每年四月末至五六月的西南季风还没停止,此时从南洋来唐的船舶仍不断的驶入广州港。
    
    广州外港、内港水道一片繁忙,
    
    码头更是人头攒头,
    
    广州新建的西城,因城中规划的蕃坊,规定来广州贸易的蕃胡必须在蕃坊居住,而被人称为广州小长安西市。
    
    六月已是东南季风的尾巴,错过这季风,再从南洋北上来唐,就得等明年。而那些已经来唐的胡商海船,他们也还要在广州等到十月东北季风起时,才能扬帆启航,乘着季风南下。
    
    五六月是大量胡商海船来唐,而七八九三个月,则是这些胡商们在广州港销售、采购货物,并休整的日子,到了十到十二月,他们则又满载采购来的大唐商货扬帆南下。
    
    五月到十月,这半年时间,因此也就是广州最热闹的季节,无数的商人、货物在此云集,
    
    广州西城也因此格外的热闹繁华。
    
    西澳码头,
    
    一支船队抵达,
    
    码头上管理的官吏一眼就看出这不是胡人海船,
    
    来广州的胡人海船很多,各式各样,但这些船一看就是大唐的船,甚至他们能一眼分辩出这些是专门跑北江的船。
    
    岭南这边的唐船,有内河近海之分,内河船也分跑珠江和北江、东江的的,因几条江大小不一航情不同,所以船也不一。北江因有赣粤商道,货物量大,但北江通航条件不如西江,故如今航行的主要是防沙平底船,大多来自香岛造船厂。
    
    这些武家香岛造船厂打造的沙船,这些船虽不能破深水之大浪,平底方头方尾,却既便于内河航行,也可在近海通航。
    
    三桅五桅,能载一两千石,大帆长驰,一日千里。
    
    码头的人很熟悉这些沙船,大家习惯称为武家方艄,甲板面宽敞,型深小,干舷低,
    
    方头、方梢、平底、浅吃水,具有宽、大、扁、浅的特点,底平能坐滩,不怕搁浅,吃水浅,受潮水影响比较小;
    
    船上多桅多帆,桅高帆高,加上吃水浅,阻力小,能快速航行,适航性能好;载重量大,一般内河版三桅千石,五桅两千石。而近海版的载重量更大,三桅三千,五桅六千石。
    
    眼下停靠码头的这些就是五桅五帆的北江沙船,能载两千石。
    
    这个载重量,其实已经挺厉害的了,以前北江上跑的可大多是那种一二百石载重的小船,甚至是竹排木排,三五百石的木舟都算大的。
    
    “咣!”
    
    锣响。
    
    这是鸣锣开道,
    
    一声接一声,
    
    码头的那官听着响了有七下,心道难道是县令回城,县令上街就是鸣锣七下,意为军民人等齐散开。
    
    可锣声并未停,
    
    他数到九下,也许是刺史出巡?
    
    按规定刺史出巡鸣锣九声开道,意为官吏军民人等齐散开,冲撞刺史可比冲撞县令严重多了。
    
    但锣声仍未停止。
    
    “十一声,这是文武官吏军民人等齐散开,这是朝廷使臣来了,是监察御史还是观风使?”
    
    “咣,咣,”
    
    又是两声,
    
    十三声。
  &n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